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焦點訪談丨合作共贏的創新之路——絲路同行

來源:央視網

作者:

2023-10-18 09:00:10

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十年前,“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本身就是一項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十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這條創新之路不僅給“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還帶來了人文互通,科技聯通,打開了合作共贏的廣闊空間和無限可能。今天的節目,我們就從埃及的小麥說起。

埃及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小麥。這個有著7000年小麥種植歷史的國家,近年來卻一直面臨著糧食短缺的危機。

埃及農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阿卜杜勒·哈立格: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作為小麥領域的研究人員,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和改良小麥以應對這些變化。

改良小麥品種,需要經過新的育種程序。在埃及,傳統的育種技術至少耗時六年才能得到穩定的品系。如何提高育種效率一直是阿卜杜勒·哈立格研究的方向。在研究中,他注意到了中國的育種技術。

阿卜杜勒·哈立格非常希望去中國學習新技術。六年前,朋友告訴他中國有一項針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年輕科學家交流項目,他的愿望終于得以實現。在中國云南的一年時間里,他作為研究團隊的一員全程參與了從播種到收獲的過程,帶回了先進的育種技術。

這項年輕科學家交流項目名叫“發展中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計劃”,是“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重要人文交流項目。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提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愿同各國加強創新合作,同年,“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動。通過聯合研究、技術轉移、科技人文交流和科技園區合作等務實舉措,提升共建國家的創新能力。2013年以來,中國支持了超過一萬名共建國家的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埃及作為最早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這個年輕科學家交流項目也被很多埃及青年學者熟知。去年,年輕的博士阿哈邁德·埃爾法納經阿卜杜勒·哈利格的介紹,成功申請了這個交流項目,來到云南繼續學習育種技術。

這是云南省農科院的一項名為DH,也就是小麥和玉米雜交產生小麥雙單倍體的育種技術,已獲得多個自主知識產權。在中國研究團隊的幫助下,一些獨家關鍵技術的操作阿哈邁德·埃爾法納已經做得得心應手。現在,一年的育種接近尾聲,阿哈邁德·埃爾法納也將收獲自己親手培育出來的小麥DH種子。

在近10個月的中國生活中,阿哈邁德·埃爾法納不僅收獲了育種技術,打乒乓球的技藝也日益純熟。共同的學習生活中,友誼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學習并非只是單方面的,兩位埃及學者的到來,也為中國科研團隊帶來了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更多樣的實驗樣本。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小麥新技術研發創新團隊首席 楊木軍:他們的抗病材料和我們的抗病材料結合在一起,兩家一起來做,把這個品種的抗病做得更好。

埃及農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阿卜杜勒·哈立格:埃中兩國都是文明古國,也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增加小麥的產量,以應對人口增長對糧食的需求繼續擴大。

小小一顆種子,承載了共同的夢想,讓雙方走到了一起,互相學習,互知互信,這也正是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的真實寫照。阿哈邁德·埃爾法納計劃回到埃及后,不僅要將新技術推廣應用,還要推動雙方聯合實驗室的建立,搭起長久合作的橋梁。

九月中旬,位于甘肅金昌的一家選礦廠迎來了兩位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學者,雖然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這里,但他們與中方合作的研究成果早已在這里成功運用。

中南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研究員、礦冶集團信息技術與自動化研究設計所副所長 余剛:雙方合作做的金川選礦廠智能磨礦系統,能實時監測到磨礦、磨機,給礦、給水相應的處理量。

過去,磨礦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將礦石磨到多細更多依賴操作工人的經驗,不僅效率不高,工人勞動強度也很大。將工人解放出來,提高磨礦效率,一直是選礦廠想解決的問題。三年前,南非開普敦大學與礦冶科技集團開展了聯合攻關,一同解決這個難題。

這是一個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合作。開普敦大學在選礦方面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論研究基礎,中國的科研團隊則在自動控制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經過兩年的研究,這套智能系統成功應用在這家選礦廠中。

金川集團選礦廠一選礦車間主任 高澤東:整體的作業效率有大幅提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2倍,設備故障率降低了13%,作業成本降低了2.2%。

這樣的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中國-南非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成果。這個聯合實驗室匯聚了中南兩國的相關領域研究力量,于2019年成立,是“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南礦產開發利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主任,礦冶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韓龍:我們和南非在這個領域的合作本身就有很好的共性,同時又有很好的互補性。南非在深部開采、基礎理論的研究,我們在一些新型選礦工藝、一些IT技術在礦冶領域的應用,有一些自己獨特的優勢。通過在聯合實驗室平臺的合作,把兩方面優勢和互補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對中國和南非的科技合作有提升和促進作用。

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加大了兩國科技人員的交流往來。信任在合作中增強,創意在碰撞中迸發。目前,多項合作研究成果已經實際應用在了國內外礦廠中。實驗室的發起者之一、南非林波波大學的學者普蒂教授,因此還獲得了中國政府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

合作,帶來了1+1大于2的效果。隨著“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推進,已經有50多個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聯合實驗室落地。中國-匈牙利腦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中國-肯尼亞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從基礎科學到實際應用,合作研究成果在不斷涌現。合作創新正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注入新的動能。

紅海邊,一座世人矚目的新城市正在拔地而起。一座將于2030年建成的未來城市,將擺脫石油的能源依賴,成為綠色低碳的新一代城市代表。這也是沙特2030愿景宏偉藍圖中的重要工程。

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首席執行官 馬克·塞利:沙特阿拉伯正在實施全球最雄心勃勃的能源轉型計劃之一,不僅承諾到2060年前實現零碳排放,而且到2030年,也就是7年后,沙特電力供給結構由幾年前的幾乎100%燃油發電轉型為僅50%來自燃氣電站,另外的50%來自新能源電站。

一邊是來自沙特雄心勃勃的宏偉愿景,一邊是來自中國包容開放的“一帶一路”倡議,紅海新城就是兩者相向而行的生動體現。富有創意的綠色新城計劃,需要同樣富有創新精神的建設方去實現。來自中國的公司參與投資并承建了這個全球矚目的公共設施工程,他們為紅海的特殊環境和氣候量身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離網儲能項目、海水凈化系統、固廢處理系統。

愿景相通,創新同行。十年來,光伏儲能、智慧城市、移動支付、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高新技術創新成果,在越來越多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落地,越來越多的人民享受到了科技創新帶來的便利。沿著這條創新之路,一個發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動暢通、科技設施聯通、創新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的創新共同體正從美好愿景變為現實。

九月底,南非的普蒂教授來到北京,與中國的同行商討更多的合作可能。在中國云南,阿哈邁德·埃爾法納收獲了自己培養的麥穗,他迫不及待地向遠在埃及的阿卜杜勒·哈立格分享經驗。在沙特,紅海新城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兩國企業期待著更多的合作。

[責任編輯: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