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2023-12-05 14:27:12
12月4日,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進入第五天,從大會首日批準 “損失與損害”基金協議,到中美兩國的合作舉行了“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峰會”,再到本屆大會需要完成《巴黎協定》的首次全球盤點。本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重點解決哪些問題?《新聞1+1》連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共同關注:聯合國氣候大會,焦點與難點都是什么?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五天進展
截至12月4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已經進行了五天。這五天里,大會取得了哪些進展?
就啟動損失與損害基金達成一致,這意味著什么?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李政: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2022年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達成關于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的共識,今年大會伊始便決定啟動這樣一個基金。實際上,這對于氣候變化主要責任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也反映了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對人類的影響,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非常巨大。讓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問題,體現了氣候公平。
《巴黎協定》發達國家承諾提供1000億美元,此次“損失與損害”基金目前只有數億美元,如何看待差距?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李政: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萬事開頭難。盡管目前的資金有限,但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因此我們可以對未來充滿期待。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仍會有許多爭議和斗爭。不管怎么說,氣候變化的歷史是由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過度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而發展中國家現在不得不面對這種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因此,我們需要得到發達國家的支持和資助,才能共同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
氣候變化應對中的中國影響
12月2日,中美會同阿聯酋,共同舉行了“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峰會”,邀請各國進行討論。除了政府間的合作,中外知名企業家們也舉行了一場對話會,他們呼吁全球的工商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如何推動相關的合作?中國在怎樣發揮作用?戳視頻↓↓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如何平衡好權利和義務?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李政: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危機,現在人類在一條船上,誰都跑不了,所以大家都得去努力,每個人都有責任,但這個責任來講大小是有差別的,因為富裕程度不一樣。發展中國家還有發展的需要,我覺得一方面中國通過實實在在的擔當,發展可再生能源,建立雙碳的目標,實實在在為世界作出貢獻;另外一方面,我們要承擔跟我們發展階段和實力相稱的義務,保證我們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在這兩個中間起個平衡。所以我們這么多年積極參與談判,積極為人類作貢獻的同時,也要保護我們的發展利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