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世界說】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對“中國產能過剩論”不買賬:阻礙正常全球貿易,損害各國共同利益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2024-04-25 15:24:04

中國日報網4月25日電 近期,部分美西方政客和媒體頻繁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渲染中國經濟給美歐帶來的挑戰,令企業陷入危險之中。然而,“中國產能過剩”對全球市場構成威脅的說法有悖于經濟原則和常識,根本站不住腳,專家學者及企業高管自然對此也不買賬。

美國財政部長16日在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期間聲稱,中國對新能源領域的補貼制造了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但是她并沒有認識到的是,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優勢并不取決于補貼,而在于龐大市場所推動的供應鏈完整性和產業集中度、充分的市場競爭以及快速的技術升級。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近20年來在核心技術開發上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和新技術有著很高的接受度,龐大的市場為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和升級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令許多汽車企業優先考慮在中國市場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

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表示,中國憑借尖端技術以及成熟、全面的產業鏈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并且培育出了許多高質量的零部件企業。

此外,基礎經濟學原理表明,一旦國內需求得到滿足,剩余產品自然會到其他地方尋找市場,這也是幾個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的慣常做法。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4500萬輛,是2022年的四倍多。結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來看,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120.3萬輛。也就是說,對于新能源產品而言,全球市場存在巨大的潛在市場。

同時,與“產能過剩問題”相反,全球綠色能源產能并非供過于求,而是嚴重短缺,清潔能源行業正極力地滿足需求。面對迫在眉睫的氣候變化問題,世界各國也都正努力向清潔能源轉型。而隨著中國不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其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備受青睞,為各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支持,助力全球經濟增長。

因此,中國并不是問題所在,各項數據和事實也表明了這一點。對于“中國產能過剩論”這一“中國威脅論”的新變體,經濟學家、分析人士以及企業高管也并不買賬。他們表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重要地位,這是全球企業和消費者自主決策的結果。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Albert Park)指出,并沒有充分證據支持“中國輸出過剩產能”的擔憂。他認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通過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來解決非競爭性問題,但沒有有力的證據表明這兩種做法適用于中國。

彭博社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大多數主要出口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完全符合國際公認標準。與將“產能過剩”問題“甩鍋”中國的說法相反,實際上,美國及歐洲面臨的真正挑戰在于其自身的相對低效率。

更具諷刺意義的是,美國、英國和法國目前都正在電動汽車領域實施強力的補貼政策,例如美國政府通過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向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產業提供了369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和補貼,一些歐洲國家也在實施對本國電動汽車產業的補貼措施。如此“雙標”顯而易見,美西方背后的算盤亦是如此。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也提到,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就是該國有史以來對清潔能源和氣候行動的最大投資。他表示,“(實施)刻意針對中國的產業政策,暗示中國的競爭優勢在于政府補貼,這不公平”,許多國家都通過政府補貼及產業政策推動戰略性產業和生產力發展。

此外,觀察人士認為,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只是用來抹黑和打壓中國經濟的又一政治工具,藏在這種誹謗背后的是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而它所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全球貿易受到阻礙,損害的是各國的共同利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