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4-06-04 15:36:06
新華社法蘭克福6月3日電(記者單瑋怡)德國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教授霍斯特·勒歇爾日前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文章說,所謂中國“產能過剩”是偽命題,固守貿易保護主義對歐洲產業發展并無益處,歐盟應加強自身企業和市場的競爭力與創新力。
評論文章指出,2023年德國出口額約占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0%,這對于進口國來說也會被認為是嚴重的“產能過剩”。但實際上,出口強勁正是德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體現,促進了德國經濟增長,德國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
勒歇爾認為,與中國相比,德國出口在其經濟總量的占比更高,意味著德國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出口。“有鑒于此,當我們批評別人‘產能過剩’時,一定要格外謹慎。”
文章指出,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有關中國“產能過剩”的批評毫無道理。國際貿易的基礎是價格和質量上的比較優勢,畢竟沒有任何企業或消費者是被強迫購買外國產品,購買某種產品更大程度上源自經濟層面的理性思維。如果全由德國自產,價格就會上升,德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就會相對下降。
勒歇爾認為,歐洲在電動汽車等領域競爭力落后于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因此抱怨中國“產能過剩”不僅牽強,也絕不是市場經濟下的應對方案。他說,德國汽車企業已經意識到,德國企業與中國市場關系緊密。“無論是在國際或是國內,相互依賴都是經濟和貿易的根本要素。”
勒歇爾呼吁歐盟立即轉變態度,固守貿易保護主義、認為中歐缺乏共同價值觀的封閉式心態并無益處,歐盟必須著手加強自身企業和市場的競爭力與創新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