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西新聞網
2019-05-10 23:33:05
荔浦市委書記陳代昌(中)輕車簡從走訪結對幫扶聯系戶。荔浦市委宣布部供
花篢鎮黨委書記卓榮金(左一)告訴記者,貧困戶可用工作積分到鎮換生活品。黎朝坤攝
預脫貧的南源村建立20畝香菇種植示范基地一角。廣西新聞網記者陳創明攝
蒲蘆瑤族鄉萬福村第一書記蔣小明(右一)與貧困戶交流。廣西新聞網記者陳創明攝
廣西新聞網荔浦5月10日訊(記者陳創明 通訊員黎朝坤 周俊遠)2015年底,桂林市精準扶貧調查,荔浦市有34個貧困村、4887貧困戶、13907個貧困人口。三年多過去,2019年荔浦市還有3個貧困村,1928戶4817人未脫貧。近日,荔浦市委書記到貧困村調研,強調摘帽不是脫貧攻堅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成效。
從“一對一”幫扶轉向大家一齊幫扶
荔浦為了讓貧困戶盡快擺脫貧困,實施了很多辦法。比如采取“一對一”幫扶壯大集體經濟到村企互助“送工上門”和企業助貧困生圓夢等很多辦法幫助貧困戶脫貧。
針對對缺乏勞動力的家庭和無法外出務工的家庭,荔浦市花篢鎮多渠道籌措資金,流轉農民閑置土地,發展集體經濟,讓有能力的人幫助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讓缺乏勞動力的家庭也可以分享集體經濟紅利。
“他們可以用自己沒能力耕種的土地入股村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種植香菇、養生態魚以及做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等”。花篢鎮黨委書記卓榮金告訴記者,村集體經濟由村兩委班子監督,村里的能人帶頭,花篢鎮2018年的集體收入就超過了8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無法出去打工的貧困戶也有工作。
荔浦市三個貧困村從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完善一戶一冊一卡工作和一幫一聯工作轉向大家一齊幫扶。2018年,預脫貧的南源村爭取到財政資金210萬元,創設“南源菌業”電子商務品牌,建立20畝現代化香菇種植示范基地,不斷拓展“香菇采摘體驗”“香菇宴”等南源村生態旅游產業,將農村電商、龍頭企業、特色產業示范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村民致富、集體增收的雙贏局面。
決不讓脫貧戶一夜回到貧窮的日子
記者在荔浦市蒲蘆瑤族鄉萬福村采訪,李姓貧困戶告訴記者說,經過三年的努力,他今年終于把房子建起來了,盡管先建一層磚房,也比舊木房好多了。駐村第一書記還幫他落實砂糖桔銷售問題,確保他旱澇保收。
走訪中記者發現,去年剛脫貧的農戶,最擔心回到貧窮日子。為了防止一夜返貧,萬福村的第一書記蔣小明和村干部利用節假日,到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家里走訪,做他們思想工作,讓他們安心在外務工。如家里有事情,自己不在家無法處理,可以告知村委解決。為了讓村里在外務工人員有一技之長,蔣小明還請桂林烹飪學校的老師到村教務工人員烹飪,目的就是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在外好找工作。
在家務農的貧困戶,蔣小明請農業技術專家到村開展農民技能培訓,講深耕細作技巧,確保村里貧困戶種植的砂糖桔、夏橙、羅漢果、生姜豐收。貧困戶賺到了錢,才能做到“兩不愁三保障”。據統計,浦蘆瑤族鄉萬福村今年有6戶14人預脫貧。
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
面對荔浦扶貧工作的難點,2019年4月25日,荔浦市委書記陳代昌深入蒲蘆瑤族鄉就脫貧攻堅工作進行調研。他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繼續發揚連續作戰作風,帶頭轉作風、接地氣、查實情,了解貧困群體實際需求,掌握第一手資料,發現突出矛盾,解決突出問題,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今年荔浦市預脫貧橋樂村,陳代昌認真聽取了村兩委關于落實中央第二巡視組對廣西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的情況匯報,并對照臺賬資料,逐條逐項全面檢查,不時詢問工作細節。他強調,要把好脫貧工作程序規范關、入戶調查質量關、問題戶審核判定關、數據質量關,確保貧困人口真正實現脫貧。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產業扶貧,加大培訓力度,讓貧困群眾有穩定的工作崗位。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形成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調研期間,陳代昌還強調,摘帽不是脫貧攻堅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貧困村摘帽后,要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還要實現已脫貧人口的穩定脫貧,可持續性脫貧。要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和超常規的力度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