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夢想都值得灌溉,每一份耕耘都值得期待。隨著各省高考分數陸續出爐,莘莘學子即將告別中學校園,開啟一段全新的人生經歷。
相比于中學,大學之“大”,不只是校園更大了,更在于學習方式方法的重大變化。產教融合實習實訓是高校打造人才培養高地、建設技術技能服務高地的重要支撐,學生在校園“寶藏”實訓基地里,揚帆逐浪、與機器人“共舞”、“智能+”造船……匠藝提升,實訓先行。記者帶你探訪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了解學校如何推進產教融合,學生實現出彩人生鋪就更寬廣的道路。
實訓室里劈波斬浪 “準船長”在此成長
“起風了,右舵五。”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實驗師周志紅正在航海模擬器實訓室為“準船長”授課。
走進該校航海模擬器實訓室“駕駛臺綜合系統模擬器I”,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群山、港口和天空,伴隨著巨輪航行,還能聽到轟鳴聲。當主控制臺設置為較大風浪等惡劣環境時,可以清晰地看見船外大雨傾盆、電閃雷鳴,明顯感受到“晃動”,時間一久,還有點“暈船”。
周志紅正在航海模擬器實訓室為“準船長”授課。記者 許文秀 攝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的航海模擬器實訓室主要分為3個120°液晶視景的主本船,1個180°投影視景的主本船和控制站及學習區,占地近280平方米。每套主本船設置有雷達、電子海圖、VHF、航海儀器、羅經、操舵儀等設備,可同時容納16人進行船舶模擬操縱訓練一體化教學。
“這套駕駛臺綜合系統模擬器與真實海船駕駛艙基本功能一模一樣。我們恨不得讓學生在學校里就能接觸到所有最先進的技術,一出校門就能對接社會的需求。”周志紅說。該實訓室主要訓練學生航線設計能力,以及在不同天氣及海況下的船舶操縱、雷達模擬操縱、避讓技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仿真實驗室里能“造船” 培育新時代“造船工匠”
鋼材入庫、鋼材預處理、零件加工……巨大而復雜的造船過程,不出校門就能全方位無死角學習;散貨船、油船、集裝箱的船舶外部及內部設施布局,學生可自由、反復查看,隨時觀察了解。
讓船舶類專業實訓教學看得到、進得去、做得了,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打造“船舶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為職業教育沉浸式教學環境提供的堅實支撐。
船舶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示意圖。學校供圖
學校以“雙高計劃”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群建設為契機,投入9500萬元,開展船舶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形成國內技術領先、船舶特色突出、示范效益明顯的高水平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通過采用當今最先進的數字孿生MR、AR、VR、CAVE、大數據云等數字化技術,學校建成船舶全三維設計虛擬智能空間、虛擬智慧船廠、虛擬駕駛艙等仿真模塊,讓教師及學生多維度、沉浸式、高交互地參與到船舶智能制造全過程。
把握智能時代脈搏 與機器人“共舞”
在機器人集成應用實訓室,一名同學拿起操作器,在老師指導下操控機械手臂完成指定動作。看似笨拙的機械手臂在操作器的指揮下,能完成精確到1毫米以下的細致操作。
在訓練學生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故障檢測維護能力,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機器人集成應用實訓室讓學生逐步掌握機器人技術、機器人現場應用與操作、工業控制與運動控制等機器人實用技術。同時,通過演示與操作,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為在更高領域的研究打下夯實基礎。
該實訓室擁有先進的機器人集成應用柔性生產設備,涉及機器人、工業IT、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是國家級“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裝備智能制造實訓基地、教育部現代制造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機器人集成應用證書優秀考核鑒定站。
以領先的教學實訓條件為依托,專業團隊建設精品在線課程5門,開發《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國家級規劃教材。團隊教師在多項國家級技能大賽、微課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學生獲得“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銀牌、全國“挑戰杯”創新大賽一等獎、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二等獎。本專業為湖北省高水平專業群立項建設單位,擁有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