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2日訊 為促進全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提升,7月18日,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豆類遺傳育種與栽培團隊學術帶頭人徐冉研究員赴魯中、魯西地區接續開展了“舜耕科技”田間調研和技術指導培訓活動,成果轉化與推廣科副科長董順旭一同調研服務。
早晨6點,徐冉一行從濟南出發,直奔位于泰安肥城市的榮祥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試驗田,不少種植戶在地頭上翹首以盼,徐冉在田間考察后馬上給出了管理意見建議:這塊地里的大豆玉米播期偏晚,現在還達不到應有的生物產量,所以近期管理的關鍵是需要施肥、促壯苗,另外及時除草、防蟲和抗旱也是管理的關鍵。集中技術培訓的時間就快到了,地里的種植戶還拉著徐冉不讓走,都想把徐專家拉到自己地里給“下個處方”。在接下來的技術培訓中,徐冉首先介紹了大豆在國家糧油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目前全國大豆生產上普遍存在的產量不高、栽培技術不配套等影響單產提升的限制因素,系統地介紹了齊黃34大豆品種特點以及大豆一三三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并現場答疑解惑,受到100余名參訓的種植大戶和周圍農戶一致好評。在安駕莊鎮蔡家顏子村的地龍合作社,徐冉贊揚了合作社購買的齊黃34種子純度高質量好,尤其通過衛星定位方式進行的大豆播種質量很高,同時針對田間實際提出了適度控旺和雨季到來前盡快除草的關鍵管理措施。在安駕莊鎮南夏輝村的雙北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樣存在著大豆除草管理跟不上的問題,徐冉與田間管理人員就除草劑的使用和噴灑時間要求做了詳細指導和交流。
在聊城市梁村鎮高唐縣樹國家庭農場田里,為了探索大豆輪作模式和產能提升的關系,明確輪作對土壤肥力結構、病蟲害控制影響程度,徐冉帶領團隊今年開展了大豆高產試驗、不同作物組合輪作對比、大豆播種方式提升等多個田間試驗。為了解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過程中,由于大豆造墑造成的玉米播期延后的問題,專門開展了大豆造墑播種和播種后澆水兩種栽培模式的田間試驗。農場負責人高興地跟徐冉說,大豆播種后澆水模式試驗非常成功,比大豆造墑播種模式提前播種玉米5天,并且能充分發揮封閉式除草劑的功效,使得雜草數量大大的降低。徐冉也很高興,為下一步田間管理措施提供了建議,雙方在田里探討交流了好久。
隨后徐冉一行馬不停蹄地趕赴德州市禹城安仁鎮齊莊村,發現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地里缺苗斷垅較嚴重,和村黨委書記一起仔細研判原因,判斷是由于播種機械不是很配套反復多次調試導致的,徐冉為其介紹了機械更為配套的專業合作社,建議增加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在禹城房寺鎮,鄉邦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厚志剛一見徐冉就開始詳細匯報:“畝用8斤辛硫磷防蠐螬,性誘劑的袋子我每天都檢查,現在基本2天就倒一次蟲子……”。徐冉也高興了:“當年我倆在地里為了大豆黃葉的原因爭論了好久,我說是蠐螬的原因,他非說不是,即使挖出蟲子給他看都不認,費了好大的勁才給他解釋明白。你看現在,他也成專家了哈哈。”言語之中倍感欣慰。
地里交流完往回趕路,已經是晚上8點了。徐冉疲憊的坐在車上,他說:“現在的種植大戶越來越多,還是要提高農業的社會化服務水平,為大戶在田間管理關鍵期解決后顧之憂。不同播種條件使播期延后,不同的管理措施特別是使用除草劑不同而造成了許多管理困難,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急需解決的兩大難題呀!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田埂是每家地的分界線,不能動呀!可這分界線是規模化種植的障礙,如何能讓農民心安又不影響規模化操作,這些細節在研究栽培措施時候我們也要考慮呀……”說著說著漸無聲,辛苦了一天的徐冉,竟不知何時睡著了。
日行千里送技術到地頭,這就是作物所一名農業專家“舜耕科技”服務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