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31日訊 有這樣一位地質人,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做出一張張精美的地質“CT”,用科技的力量探尋著地下的寶藏,舍“小家”為“大家”,為國家能源資源保障和礦井安全生產奉獻著智慧和力量,他就是山東省首批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山東省煤田地質規劃勘察研究院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王秀東。
王秀東在頁巖氣地震勘查現場
王秀東在科研工作站進行數據處理
腳踏實地,踐行地質報國使命
工作30多年來,王秀東懷抱地質報國初心,扎根地質勘查科研技術一線,足跡踏遍祖國大江南北,先后參加了山東煤炭資源開發、國土資源部組織的抗旱打井戰略行動、西部大開發的新疆“358”找礦突破行動等重大項目。參與服務山東能源資源安全,奮戰在巨野、梁寶寺等礦區,累計探明國家緊缺的焦煤、肥煤總儲量50多億噸,保障了梁寶寺、龍固等大型礦井的建設。投身西部大開發,在儲量大于3000億噸的吐哈、準東、伊寧三大煤田,都留下了十多年邊疆奮斗的印記,為保障全國能源資源供應做出了重大貢獻。
王秀東長年堅守在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一線。新疆“358”項目是加快建立國家資源后備基地、緩解資源瓶頸制約的重大工程。2009年春節剛過,王秀東接到赴新疆開展“358”項目任務,但此時愛人卻患上了重病,家人多么希望他能留下來。但作為項目總技術負責人,新疆的工作更讓他放心不下。他只能帶著對親人的牽掛,奔赴新疆煤炭資源地震勘查現場。在新疆的四個月,妻子兩次住院,王秀東都因工期緊張沒能回來。直到十多萬個地震物理點的“358”項目順利完成,他才回到家中,安撫那個令他滿懷心疼的“小家”。王秀東內心充滿了對妻子和女兒的愧疚,他說,當時最想聽到也是最怕聽到的,就是家人打來的電話。
銳意創新,破解地質技術難題
王秀東勇于創新,多次創造性地解決工作中的技術難題,為資源勘查提供了專業技術保障。在采區三維地震勘探中,設計提出了多種類型的三維觀測系統,針對不同地質情況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采集處理方法。致力于多參數反演小構造和巖性、綜合物探方法研究,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獎,為煤炭高效生產提供了安全保障。提出并應用了多元速度分析方法,把速度分析從一維速度曲線、二維速度平面擴展到三維空間,做到了多影響因素配比離散化可視化,解決了西部煤田速度橫向巨變的難題。結合新疆項目,系統運用沉積學、層序地層學、侏羅系原型盆地的沉積與演化等方面知識,完成了《基于反演物性參數的復煤層宏觀結構解析方法研究》課題。綜合應用地震反演技術、盆地沉積理論,解決了困擾西北煤炭勘查的復煤層宏觀結構技術難題,為中生代陸相沉積煤層勘查開發創造了條件。
王秀東還破解了深部弱信息提取與識別和高角度地質體成像等技術難題,率先將深反射地震技術成功應用于膠東金礦深部找礦等變質巖、巖漿巖區,提出了在層位反射之外利用斷面反射直接解釋斷層、以繞射波圈定小尺度地質異常體的思維,完善了拓展深部第二找礦空間的技術體系。提出并實施以地震勘查厘清成礦巖體的空間賦存形態,為重磁反演提供空間模型約束,創新了富鐵礦深部找礦方法,取得黃河北富鐵礦找礦重大突破,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擔任山東省煤田地質局駐華電煤業技術組組長期間,負責華電煤業第二輪招標綏陽區塊的頁巖氣勘查開發技術工作,制定了合理的技術路線,成功實施野外地質調查、頁巖氣成藏賦存技術研究、二維地震勘查等工作,贏得了國家部委有關部門的好評。
嘔心瀝血,投身科創團隊建設
王秀東歷任山東省煤田地質規劃勘察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等技術管理職務,主持組建了研究院物探信息中心,申建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首家“煤田地球物理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院士工作站,管理維護了山東省煤炭資源數字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同時,發揮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傳幫帶”作用,認真總結多年積累的成果,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給年輕科技工作者,建成了擁有5名博士、8名研究員和眾多碩士的多專業、多層次人才梯隊,培養出4名博士研究生。帶領研究院科創團隊獲得省部級獎勵10余項,多次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等表彰為優秀團隊。
此外,王秀東還主編了《礦井地質手冊地球物理卷》《變質巖與巖漿巖區地震勘探技術規范》,出版專著4部、論文22篇。他本人先后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榮獲局優秀科技工作者、振興泰安勞動獎章、山東省煤炭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山東煤炭學會突出貢獻工程師、山東省優秀地質科技工作者、山東省地球物理貢獻獎、山東省優秀工程師等稱號和獎勵,入選山東省科協國家級思想庫建設第二批決策咨詢專家庫。
地質報國,矢志不渝。王秀東始終保持昂揚奮進、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把對黨的忠誠鐫刻在了新時代煤田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