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4日訊 復墾土地63.1畝,高標準數字農業連棟溫室1.5萬㎡,先進高效蔬菜菌類供植數字溫室1.2萬㎡……這里是中國聯通與東光明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山東青島共同打造的智慧農業示范基地。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農業科技創新重點領域(2024-2028年)》。文件指出,當前,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在城陽區河套街道小澗西社區,中國聯通助力青島東光明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挖泥灣復墾63.1畝土地,籌建了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面對傳統農業面臨的資源利用率低、管理粗放、抗風險能力弱等痛點,中國聯通以5G、物聯網為核心技術,打造了智慧溫室大棚系統,推動農業生產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升級。
一個流程 助力建設
從規劃設計到運營管理,中國聯通為智慧溫室大棚提供了全流程解決方案。
在規劃設計階段,技術人員深入分析青島的海洋性氣候數據,結合地形地貌優化溫室朝向和通風結構設計,減少氣候因素對農作物生長的不利影響。建設過程中,聯通采用高耐久材料,如鍍鋅鋼骨架、透光率90%以上的PO膜和符合IP67標準的傳感器設備,以適應青島多雨潮濕的環境。同時,聯通還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課程,線上提供課程視頻與模擬操作,線下由聯通技術工程師駐場指導,幫助客戶快速掌握智慧化管理技能。
五位一體, 數智賦能
依托中國聯通的技術能力,結合東光明輝示范園的種植品種、生產周期等需求,中國聯通打造智能環境監測、精準水肥管理、智能視覺監測、智慧氣象預警、數據集中管理“五位一體”智慧溫室大棚系統,實現全系統高效集成與智能化管理。
智能環境監測系統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并通過中國聯通5G網絡加密傳輸至平臺,客戶可通過手機APP或PC端查看數據曲線,實現精準決策。精準水肥管理系統基于聯通物聯網技術,根據土壤濕度和氣象預報數據動態調整灌溉方案,實現分區分時精準灌溉,節水率可達30%以上。智能視覺監測體系利用中國聯通定制的高清網絡攝像頭和AI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病蟲害并通過云平臺推送預警信息,幫助農戶快速響應,同時通過圖像分析技術評估作物生長狀態,為采收期預測提供數據支撐。智慧氣象預警系統集成中國聯通多參數氣象傳感器,實時監測風向、風速、降雨量、太陽輻射等氣象數據,并為農戶提供災害預警和種植建議。數據集中管理平臺通過中國聯通自主研發的農業物聯網平臺,集成環境監控、設備管理、生產溯源等功能模塊,實現數據集中管理與設備聯動控制??蛻敉ㄟ^手機APP即可完成遠程控制、數據查詢、報警處理等操作,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兩個效益 激活動能
聯通5G網絡、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核心能力的注入,使示范園實現了從傳統種植到智慧管理的跨越式發展,促成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提高。
智慧大棚系統的應用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回報,預計使東光明輝基地的作物產量提升25%,人力成本降低40%,農藥使用量減少30%。依托環境全程可追溯系統,農產品可申請綠色認證、地理標志認證,售價提高15%-20%,可帶動農戶年均增收3萬元-5萬元。
同時,該項目還創造了廣泛的社會效益。中國聯通提供的“平臺+服務”輕量化解決方案,降低了中小農戶的門檻;精準施肥和節水灌溉,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園區運營還催生了“農業數據管理員”“設備運維員”等新職業,吸引青年人才返鄉就業,為鄉村人才結構注入新的活力。
在山東,中國聯通已為多地提供了農業產業支持。濰坊農綜區的“全球商通”農業服務貿易平臺項目,打造了一站式平臺,推動濰坊農業服務貿易邁向國際前沿。煙臺“櫻鄉小鎮”的“農業信息化檢測管理平臺”實現了櫻桃大棚智能化遠程監測和管控,種出的大櫻桃品質優良。濟寧泗水的“數智甘薯存儲庫”提高了甘薯儲存庫的運營效率,降低了人工核查成本。
農行有時,數耕有方。未來,中國聯通將持續探索更多的智慧農業應用場景,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變革,與各方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通訊員 李輝耀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