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9-02 20:42:09
齊魯網9月2日訊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發(fā)展過程中,也是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各種思潮的繁生,信仰也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包括當前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盲目信仰的問題還是非常嚴重的。此外,常有人批評,中國人沒有信仰。究竟什么是信仰?信仰與宗教是怎樣一種關系?
齊魯大講壇第163期今天上午在山東博物館一樓報告廳舉行,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李德順做客齊魯大講壇,主講“無神論與唯物史觀”,從人的信仰談起,剖析兩種基本信仰類型及其根基,進而詳析唯物史觀根基,并就科學對待信仰和宗教進行深入解讀。
李德順認為,信仰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它所解決的,是人在已有的知識之外——包括未知(無知)的領域和價值領域——的精神支撐和選擇導向問題。在任何價值觀念體系中,信仰都是它的“頂層”理念,是其靈魂及核心。人的精神領域有兩大系統(tǒng),知識科學理論系統(tǒng),認知系統(tǒng),還有價值觀念系統(tǒng),不是“是什么,有什么,為什么”,是“信什么好,信什么對,應該信什么”這樣的一套思想,這是人的信仰生活的特點,信仰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人不能沒有信仰。但是信仰什么,可以有兩大方面的現(xiàn)在,一種是按照唯物主義科學的精神來講,我們信仰無神論,就是用世界本身來說明世界,而不是去找世界之外的因素來說明世界,因此在這樣的說明系統(tǒng)中用不著神,所以叫“無神論”。另一種就是認為世界本身和人本身,都沒辦法解決和回答的問題,只有尋求在世界之外的萬能的最高的終極的精神力量,一切都用它來解釋,都由它來安排,這樣的思路就走向了承認有神。
相比西方的神本主義信仰,李教授認為,中國屬于人本主義信仰:“天在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是至高無上的信仰表現(xiàn)。而且‘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古人還悟出這個道理,天地的眼睛就是通過老百姓的眼睛看,天的耳朵就是通過老百姓的耳朵聽。天其實就是人,而且就是所有的老百姓的人心,這樣的說法從信仰角度來講實際是很先進的。但是我們這個信仰,因為理論上的不到位,我們有缺點。我們對天的信仰,我們來沒有把它徹底地理論化、程序化、規(guī)范化,沒有像別人那樣把它變成類似宗教的東西,或者變成制度、法律法規(guī),沒有辦理這樣。所以既沒有成為宗教,也沒有成為科學,而始終是一種作為道德想象,道德理想,用我們世世代代的文化傳遞的教義,留在人們心中,這也是我們有信仰而無宗教。”
李德順,1945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人文學院名譽院長,兼任全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價值哲學研究會會長。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有特殊貢獻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李德順教授躬耕學術多年,其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重點是哲學原理體系改革和發(fā)展、價值和價值觀念理論、當代文化、法治文化等。代表作包括《偉大的認識工具》《價值論》《選擇的自我》《立言錄》《新價值論》《人的家園——新文化論綱》等。《價值論》《人的家園》兩書已譯成英、日等外文,在國外出版發(fā)行。
齊魯大講壇由山東省社科聯(lián)、山東大學、齊魯晚報、山東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以“搭建思想平臺、共享精神財富”為宗旨,每期邀請一位嘉賓擔任主講。大講壇堅持公益性原則,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閃電新聞記者 張洪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