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3-05 18:58:03
齊魯網湘西3月5日訊 不知哪位網絡三流詩人說過:
回不去的故鄉,
融不進的城市,
故鄉裝不下身軀,
他鄉容不下靈魂。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
“回鄉手記”流行起來,
只要能冠上“博士”“白領”的頭銜,
過年時矯揉造作地沉吟一番,
就能殘忍地撕裂著故鄉最后的溫存。
但故鄉就是故鄉,
做人還是要厚道一些的,
套用賈平凹的話來說:
故鄉對我們的影響,
就像烏雞的烏,
那是烏到了骨頭里面。
我出生在湖南湘西的大山里,
老鄉沈從文曾用田園牧歌式的文筆,
描繪了一個有情調的邊城世界,
但這里,
同樣也是《烏龍山剿匪記》故事的發生地。
大山綿延湖南、貴州、重慶三地,
但卻沒有給予這里的人們,
太多的任何走向遠方的便利。
作為村里的第一個本科生,
走出大山的時候,
我曾暗暗地發誓,
歸來時,
絕不再做那個懵懂的土家族少年。
時間總在催促著我們快步向前,
求學、就業、跳槽……
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世界那么大,
可能性那么多,
一個個地名,
也許就串成了我們后來的人生。
人的際遇總是那么奇妙。
現在的我,
竟然在遙遠的山東,
當上了一名廣電記者。
總有人問為什么?
我只能說,
也許這里有我想要追尋的東西吧。
1500多公里,這就是我與家的距離。
365天,這就是我想家的日子。
每逢過年,我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
恨不能擁有瞬間移動的技能,
眼睛一閉一睜,
就能回到那:讓自己感受到親切而美好,
獲得安定和寧靜的地方。
重新吃到媽媽放了滿滿辣椒的苞谷酸菜,
重新回到孩童時在村邊小溪里抓稻花魚,
重新聞到那淡淡的充滿青山草香的味道,
那一刻,家鄉與遠方,涇渭分明。
直到今年......
小侄女說,學校新來了山東的老師,
教了她更快速的數學算術技巧;
伯伯說,老家鎮上迎來了山東的企業,
好多熟人都在那邊打工;
鄰居說,縣城的醫院來了山東的醫生,
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癥......
家鄉人過年的話題,
總也繞不開山東,卻并不是因為我。
突然之間,腦海里一直響起的,
是北島在《城門開》開篇那句,
“我在自己的故鄉成了異鄉人”。
他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群山東人?
過完年之后,我請了假,
一座大山一座大山的找尋,
只為遇見在我故鄉的“異鄉人”。
所以,我遇見了來自山東的扶貧干部李隆,
即便道路結冰打滑也要往深山里鉆,
就是為了趕緊為村莊找到脫貧項目。
所以,我遇見了來自山東的醫生史磊,
用一己之力改善了當地肛腸科,
為患者節省了近一半的醫療費用。
所以,我遇見了來自山東的企業家張海軍,
通過產業扶貧,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看到未來的希望。
沒錯,他們就是我平常見到的山東人,
說著帶有濃重口音普通話的山東人,
不愛吃辣椒卻愛吃大蔥大蒜的山東人,
不愛宣傳卻又踏踏實實做事的山東人。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
從2016年開始,
山東濟南與湖南湘西確立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關系,
累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8億元,
先后選派273名各方面人才協作地方開展扶貧工作。
在找尋他們的過程中,
我無數次恍惚中不知身在何處。
那位拿出自家臘肉,
一定要讓扶貧干部帶走的苗族婆婆,
和我在濟南問路,
一定要把我領到目的地的山東大娘,
她們似乎長得一樣。
“敢為天下之先”的湖南人
和“敢領改革風氣之先”的山東人,
他們似乎長得也一樣。
大概,故鄉和遠方應該不單是地理上的,
更是心理上的。
也許我和他們,都在遠方,
有想要追尋的東西吧。
離開湘西的時候,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正要含苞待放。
到達山東的時候,
我已分不清這里是故鄉,還是遠方。
閃電新聞記者 山東衛視《調查》記者彭英杰 湘西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