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受冷空氣影響,濟南黃河段流凌密度大幅增加。7日10點,濟南的氣溫只有零下19-°C,黃河濟南段吳家堡管理段段長鄭將將正和同事們在黃河堤上觀測凌情。岸邊風大,鄭將將的臉被風吹得有些發紅。用測量儀觀察后,鄭將將告訴記者,這幾天冰凌發展得更快了,冰凌密度一直在增加,這幾天他們觀測到最大的冰凌面積約有120平方。
一到冬季,河水開始結冰,隨著氣溫的下降,慢慢發展為冰凌。鄭將將說,冰凌看似是美景,但是對于河兩岸來說,確是一個危險。
“你看冰在這里聚集一塊,冰有時候向下走,形成一道小壩子一樣,上邊水有可能就過不來,上不來水位就抬高了,對工程來說就有危險,還有兩岸的灘田就有可能被淹了。”鄭將將向記者解釋,有時凌情發展嚴重,也會導致河面封河。一旦封河,對于觀測人員來說,會變得更加忙碌。封河后,河的表面是一層厚厚的冰,觀測人員需要涉冰監測冰的厚度,有時也很危險。
“找一個水不太深的地方,在安全的前提下,系上安全繩,穿上救生衣,看看水到底有多深,冰到底有多厚,一般來說20公分左右,或者更厚。”談起監測的細節,鄭將將記憶尤其深刻。
之所以對黃河了如指掌,得益于他多年的經歷。1980年出生的鄭將將,打小就在濟南黃河岸邊長大。1997年考取黃河水利技工學校后,學的專業就是治河。2000年技校畢業,他在槐蔭黃河河務局吳家堡管理段,成為了一名基層黃河職工。
平時工作之余,最喜歡的就是鉆研各種河務書籍,尤其是古人寫的治水方面的古書,有些是文言文,需要他自己標注翻譯。記者發現,在鄭將將的書桌上,除了一臺電腦用來監控河情以外,其余就是一些治水書籍。記者簡單翻了翻,有《河務所見聞集》《黃河河務詞典》等等。翻開其中一頁,他開始向記者解釋其中的含義,“這是黃河,你看,這兩邊,先修邊埽,埽是什么?是一種建筑物,用柳枝繩子、石頭、土,蓋在一塊,這個地方是被水沖的決口了,這兩邊有人往里堵,需要把決口堵住。”記者注意到,在他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幅自己書寫的毛筆字“學到老”。
20年來,他每天都要沿著幾十公里長的河堤巡視。鄭將將說,巡測隊員作為凌情“偵察員”,要排查記錄險工段、橋梁、彎道等重點位置的凌情信息,獲取第一手資料,為防凌決策提供可靠依據。這份工作在他心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景色很美,我們在這,既然干這份工作,就有一份責任,干一行愛一行,并不是說你干一天就愛一行,干的時間長了,有感情了,才會愛一行。”
根據天氣預報,未來兩天黃河濟南段氣溫將持續走低,冰凌封凍的速度將加快,鄭將將和同事們“偵察”的步伐將加快,凌情的監測巡測也將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