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25-04-13 17:57:04
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有這么一門課,主講老師仿佛有一種“魔力”,同學們不但能很容易記住專業知識,還會有極佳的“游戲體驗”。這位主講教師就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甄玉花。
2008年,甄玉花從清華大學畢業,同年入職中石大。她的主講課程《材料物理》獲評國家級一流課程、山東省課程思政示范課、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師培訓示范課等。她也是該校教學比賽史上唯一一位特等獎獲得者,被學生評為“我心中的好老師”。
剛上課時,甄玉花也是一板一眼,認真講授課程內容,但是總有些內容講授效果不太好。她調研后才知道,“原來是理論艱澀、學科認同低導致學生‘畏難’‘不愿學’!”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啟發下,甄玉花決定把專業知識融進“故事會”“講好材料故事”,變著法兒,用“故事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近年來,材料學科發展日新月異,甄玉花廣泛選取材料改變生活、材料時事新聞等多個方面的素材,挖掘與知識點緊密相關的“材料故事”。經過不斷的迭代積累,每個難懂的知識點都勾連了相關故事。在講述“超導”這一神奇物理特性時,甄玉花關注到我國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發展。如此重大的創新得益于高溫超導釔鋇銅氧材料的自主突破,讓中國技術領跑全球磁浮革命。她引入這樣的“材料故事”,將超導的邁斯納效應、量子鎖定等難點具象化。在這些專業知識“故事會”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熱情顯著提高,既感受到了知識的實用性,又感受到了材料學科知識的高階性。
材料物理專業2021級學生潘柏臻在材料物理專業課堂上,對甄老師的課印象深刻。他表示,老師的課就像一場沉浸式的“材料劇本殺”,每一位同學都有極佳的“游戲”體驗,都是有效“玩家”。
甄玉花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課程學習體驗,她借助心理學上的一項諾獎成果“峰終定律”,精心打造儀式感拉滿的開課、結課儀式。開課時,各小組代表上臺“宣誓”,自定義專屬課程“學習指南”,能量滿滿地開啟課程內容的學習。結課時,邀請其他學科教師、輔導員等作為嘉賓出席,觀看并指導各小組的“材料創新實驗”,讓每一組同學的創造和付出都被“看見”,提升學生學習“獲得感”。
每節課,甄玉花都會設置“主線闖關任務”,堅持以目標為導向,讓學生明白這節課要學什么、要掌握什么,設計各種參與式學習活動,通過互動性測試檢驗效果,助力每一位學生完成“主線任務”。
在甄玉花的課堂上,“掛機游戲模式”是不存在的。借助小組研討、隨機匯報,課堂知識場景總結、團隊創新實驗等形式,打破了只有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模式,變著法兒讓學生全身心參與進課堂。“我希望學生上課不僅僅有理論知識的吸收、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還能在課程結束乃至大學畢業后回想起材料物理還留有美好回憶。”
對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愛是甄玉花的獨家秘籍。為了當好學生引路人,她陪伴學生們度過了很多美好的大學時光,留下了一個個難忘的瞬間。
“認識甄老師是我的幸運,她就像太陽一樣溫暖她身邊的每一個人。”課堂上,甄玉花會用“幽默”魔法,打破僵局、化解窘境。當有學生在早八課堂上打哈欠時,甄玉花悄悄走到他身后,僅用一句輕柔的話就化解了尷尬。“噓~小聲點,小心吵到別人,哈欠是會傳染的哦。”這句話不僅讓學生瞬間清醒,更讓他感受到了甄老師的寬容與理解。
課堂之外,甄玉花會在清晨帶著學生們去海邊看日出,感受大自然的壯麗與寧靜。春天來了,她會帶學生們爬山賞花;夏天到了,她又與學生們海邊燒烤一起吹著海風,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學生要畢業了,她準備了28份禮物連同美好的祝愿一起送出。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以材料故事為紐帶,以課堂互動為橋梁,《材料物理》課堂將艱深的學科理論化作觸手可及的星辰大海,點亮了學生對材料科學的向往,助力他們探索未知,擁抱未來!
閃電新聞記者 孫偉 通訊員 徐永濤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