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7-05-10 14:27:05
中國山東網濰坊5月10日訊 (記者 韓蓓蓓) 記者從濰坊高新區河北張莊社區棚改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五一”期間,濰坊高新區新城街道一舉完成了河北張莊舊村址拆遷,解決了困擾12年的拆遷難題,在面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據了解,河北張莊社區共有586戶、2390人,距離濰坊市委、市政府直線800米,是新城街道人口最多的村改居社區。自2005年啟動拆遷以來,11年歷經6次大的拆遷,到去年8月份,589戶還剩225戶未拆遷。這225戶,可以說戶戶都有違法建設,戶戶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在濰坊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及區直部門的幫助支持下,河北張莊啟動了第7次拆遷,于2017年5月1日全面完成健康街以南、金馬路以西舊村址全部225戶的拆遷。
先難后易 依靠群眾
濰坊高新區把今年作為“拆遷清表決戰決勝年”,確定4月份為“拆遷清表提速月”,把拆遷清表的現場作為干部比作風、比干勁,比擔當、比奉獻的“考場”和“賽場”,有力地推動了拆遷攻堅。
在河北張莊社區的整個拆遷過程中,始終堅持將歷史遺留問題多、矛盾復雜的重難點戶作為推進棚改的突破口,全面梳理,逐一研究,逐一突破。堅持先難后易,敲開核桃,重難點戶陸續找到了破解辦法,從而推動了整個棚改進程。
隨著棚改的深入推進,社區成立了150人的“自改委”隊伍,涵蓋“三委”干部、老黨員、老干部和普通群眾,許多所謂的“釘子戶”,在完成拆遷后,也主動加入“自改委”,成為了推動棚改的一員。自改委不僅入戶做最耐心細致的群眾工作,而且幫助拆遷戶找安置房、搬家等等,最大限度團結群眾,最大限度調動和發揮了積極性,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去做群眾的工作。
一把尺子量到底
2005年啟動拆遷以來,河北張莊先后經歷了健康街拓寬、金馬路拆遷、金馬路拓寬、2011年整村拆遷、漲湎河拆遷、健康街金馬路東南角提升,共6次大拆遷。但在6次拆遷中,河北張莊始終堅持一個政策、一個標準、一把尺子,全過程陽光、透明,公平公開公正,從拆遷補償方案制定到樓房分配安置,從棚改政策宣傳到入戶做工作,從群眾訴求不一到問題徹底解決,全部由黨員大會、居民代表大會和“自改委”表決通過,始終堅守底線,不開口子。
始終堅持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從2016年8月底啟動舊村址第7次拆遷,到2017年5月1日舊村址剩余戶全面完成拆遷。期間,每天堅持早8點、晚10點總結調度,雷打不動,風雨無阻,涌現出一大批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優秀黨員干部,形成了先進的群體,充分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聚點成片、以點帶面,不斷提升了黨支部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團結帶領居民一鼓作氣、堅定不移完成了棚改拆遷。
硬作風啃掉“硬骨頭”
經過大力拆遷攻堅,以濰坊高新區新城街道河北張莊社區為典型代表,濰坊高新區的拆遷清表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有效破解了發展瓶頸,拓展了發展空間,保障了濰柴、歌爾、盛瑞、福田、特鋼等骨干企業重點項目和棚戶區改造建設進度。除河北張莊以外,清池街道聯通營業廳、軟件園東側勝利卷簾門廠、福萬家超市等一大批拆遷“硬骨頭”,全部實現了整體拆除。
同時,在拆遷過程中,濰坊高新區新鋼發展區探索實施自改委模式,谷石、高鐵、中官、李石4個社區,一次性整體拆遷889戶,陽光拆遷、自主拆遷、依法拆遷率均達100%,沒發生一起上訪事件。這種模式在全區得到廣泛推廣,目前啟動棚戶區改造的社區全部成立了“自改委”,清池街道的董流、北潘,新鋼發展區的李村,新昌發展區的馬宿,也都順利完成了一次性拆遷。新華社內參清樣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山東省原省長郭樹清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自改委模式被評為“山東鄉村治理十佳案例”。
目前,濰坊高新區正以“四種精神”“五個導向”和“七項機制”為引領,持續強化作風建設,全力打好攻堅克難、突破擔當的“組合拳”,在拆遷清表、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建設、城市形象提升、打霸治痞、再造基層基礎等方面尋求更大突破,以作風大轉變,推動工作大提升、事業大發展,積極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區,當好濰坊“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