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政事
2017-06-25 15:03:06
“村里每年給每戶發3把‘大掃帚’,一把掃村莊,一把掃庭院,一把掃心靈。美麗村莊不僅要有干凈整潔的‘外表美’,還要有淳樸民風的‘內涵美’。”位于蒙山腳下的臨沂市平邑縣四合村,村黨支部書記燕如成的這句話令人振奮。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山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鄉村文明行動”為抓手,圍繞村容村貌、村風民俗、鄉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莊、文化惠民六大內容建設文明鄉村。
齊魯阡陌間,新風撲面來。2011年4月“鄉村文明行動”啟動以來,山東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來自村莊環境的改善,還來自農民自身行為習慣的養成,村風民風的清正,文化基因的激活。
村美:城鄉環衛一體化改換村容村貌
淄博市臨淄區敬仲鎮白兔丘北村,一排排房屋整齊劃一,房前屋后花團錦簇,垃圾桶在街道旁整齊排列。村民宗樹吉說:“以前俺村廢紙垃圾袋都被風刮到樹上,這才幾年,就大變樣了。現在垃圾出了家門就有人管,家家院里種桂花,不少回來過年的年輕人都不敢認了。”
在敬仲鎮,農民“不住城鎮勝住城鎮”。敬仲鎮原黨委書記路德芝說,“以前,村與村之間還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濘難走。現在車開在硬化水泥路上暢通無阻,十幾分鐘就能轉好幾個村。”鄉村文明行動中,全鎮50個行政村全部完成了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凈化,配備農村保潔員220余名,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以治理農村臟亂差為突破口,山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意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僅2014年各級財政就投入142億元,完善環衛保潔、垃圾處理體系,全省集中人力和大型機械設備,開展鄉村垃圾清理攻堅戰,先后清理垃圾6000多萬噸,基本解決了垃圾“圍村、圍河、圍溝、圍路”問題。全省建成運行108座城市垃圾處理場,建成鄉鎮垃圾中轉站1889個,配置垃圾桶157萬個,形成了“市場化運作、減量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數字化管理、法治化保障”的城鄉環衛一體化科學工作體系。全省農村保潔員擁有率98%,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擁有率99%,農村垃圾及時清運率96%,農村群眾對村莊環境治理滿意度達95%。
“鄉村文明行動”不僅要看村莊的“面子”,更要看農戶家的“里子”。我省農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臨淄、蓬萊等地在全省率先開展旱廁改造試點,實現糞便污水無害化處理;萊蕪市鋼城區辛莊鎮崖下村用上了小型生物一體化處理設備,處理后的水可用于農田灌溉和園林綠化,代表了農村改廁的方向。目前全省完成廁所改造1000多萬戶,占總戶數的67%;計劃以一年改廁400萬戶的速度,2018年實現農村家庭“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我省鐵路運營線路超過5000公里,作為展示山東形象的景觀長廊,鐵路沿線環境直接關系山東的“臉面”。自去年5月啟動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計劃用1年半左右的時間基本消除山東境內鐵路沿線環境臟亂差現象,宜林地段綠化率達95%以上,打造綠色生態長廊。山東城鄉環衛一體化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鄉村建設不斷推進。
從居室到庭院,從街巷到村落,從局部治理到鐵路、公路、河道的“三線整治”,一場普惠全省的村容村貌整治行動,在齊魯鄉村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5年我省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鎮村全覆蓋,2016年首批通過了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驗收,結束了千百年來農村垃圾靠自然風化的歷史。山東城鄉環衛一體化農村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的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成為國家驗收的必要程序。
人改變環境,環境也改變人。“這么干凈的地上,扔個東西太扎眼,誰都不好意思。”蒙陰縣岱崮鎮尹家洼村村民管榮財說。“鄉村文明行動”開展以來,環境改善無形中改變了農民習慣,培育出了新農民。
人和:優秀傳統文化植根鄉野重塑新風
淄博市淄川區韓莊村,有位老人曾用粉筆在兒子大門上寫了這樣一句話:“兒子,現如今什么都漲錢,惟有養老金不漲,請斟酌!”村兩委得知此事后,與村民逐戶簽訂贍養老人責任狀,并在村里的四德榜予以公布。那位老人的兒子立馬賠不是,漲了養老金,解決老人的后顧之憂。
在全省各地,這項發源于萊州、基本村村覆蓋的“孝”“誠”“愛”“仁”四德榜,成為農村群眾見賢思齊的明鏡。
“鄉村文明行動”開展以來,各地農村深入開展“四德工程”,突出抓好善行義舉四德榜建設,組織道德評議,評選好媳婦好婆婆等,文明新風悄然形成,好人文化植根鄉野。目前全省已建善行義舉四德榜9萬多個,3000多萬人次上榜,實現了行政村善行義舉四德榜全覆蓋。“學雷鋒,做山東好人”活動深入開展,全省每年選樹村級以上典型10萬多名、縣級以上1萬多名,“中國好人榜”入選數量連續三年蟬聯全國第一。
2014年,中宣部在曲阜召開現場會,把四德榜山東經驗推向全國。會議認為,善行義舉四德榜是對中國傳統教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的有效抓手。
每年寒暑假,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到曲阜、鄒城參加修學游活動。鄒城市杏花村小學副校長賈冰作為特聘講師,曾多次給來自西安、泰安、北京、上海、臺灣等地的青少年講解儒家經典和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如此,“鄒城各鄉鎮都有孟子學堂,老百姓農閑時經常來聽課。過去,老百姓認為,我只管種地,還用學習?現在,大家再忙都會去孟子學堂,孟子學堂已成為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優秀傳統文化通過這種方式植根村野、回灌鄉土、潛移默化。在“鄉村文明行動”中,山東注重將傳統文化基因與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相結合,注重保護與創新相結合,讓專家學者走出書齋、走進鄉村,說孝道、講倫理。如今,“鄉村儒學講堂” 已在發源地泗水縣的202個村普遍開設,全省建成近7000個,開展活動3萬多場,400多萬人次參與。
美麗鄉村之上是和諧鄉村。山東農村文化、道德建設的成果,如雨露甘泉,滋潤農民心田,潛移默化中重塑鄉村文明新風。
風正:推進移風易俗滌蕩鄉風民風
“現在村里婚喪嫁娶,再也不用撐面子大擺酒席了,只要跟紅白理事會說一聲,就有人按照統一標準操辦,既省心又省錢。”萊蕪市萊城區口鎮垂楊村村民鄭傳亮老人,說起紅白公事前后的巨大反差,連連感慨。
這些變化,得益于我省推進的移風易俗工程。2016年,我省啟動“鄉村文明行動”第二個五年計劃,把移風易俗作為加強鄉風民風建設的切入點,積極推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
移山易,易俗難。我省移風易俗工作明確:群眾的紅事、白事怎么辦,要讓群眾說了算;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發揮群眾智慧破解難題。
在巨野縣,移風易俗引發了10萬群眾大討論,全縣推行喪事就餐“一碗菜”,取消二次裝棺,每例喪事費用降幅在4500至1.5萬元,全縣每年能節約資金1億元,受到農民歡迎。萊蕪市制定了“傳統模式、追悼會模式、社區模式”等喪葬簡辦模板,供不同地域、不同情況的村莊選用。
泰安市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全市5000多支民間志愿服務組織、6萬多名志愿者活躍在鄉間,形成了“一家親”“百家宴”等多個志愿服務品牌,成為推進移風易俗的“穩壓器”。“在村里辦婚禮不雇車隊擺闊氣,宴請親友用的都是自家的食材,還有紅白理事會的鄉親幫著忙里忙外,不僅花錢少,而且辦得比在城里還熱鬧。”寧陽縣鶴山鎮趙莊村“老年管事團”成員李洪斌說。
我省切實減輕群眾喪葬負擔,加大惠民殯葬投入力度,目前全省已有14個市由政府承擔基本殯葬服務費,年補貼資金2.3億元,覆蓋全省80%的人口。近兩年全省新建改建公墓5718處。
厚養薄葬,喜事簡辦,一股股文明新風正吹遍齊魯大地。目前,全省村(居)建立8.6萬余個紅白理事會,實現紅白理事會、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全覆蓋。2016年,山東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全國農村移風易俗工作試點省份。
民惠: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在山東農村,家庭婦女承擔著贍養老人、教育子女、維持村莊庭院衛生的主要責任。2012年以來,各地普遍開展“新農村新生活”培訓活動,累計舉辦培訓班6.4萬場,一半以上的農村婦女骨干接受培訓,深刻影響了鄉村生活方式。
“以前,村里連塊文化活動場地都沒有。現在,新修建的文體小廣場成了村民休閑娛樂大舞臺。經常鍛煉鍛煉,身體好了,心情也好了。”在膠州市三里河街道辦管理村,村民劉月娥一邊跳舞一邊說。跳舞、打球、健身,農村文化設施日漸完善,讓村民們有了家門口的休閑娛樂舞臺。如今,在村里的文化廣場上跳健身舞,已成為山東廣大農民的時尚選擇。
我省組織開展“文化惠民、服務群眾”辦實事活動,五年來省級以上財政每年投入7億多元,帶動各級財政和社會資金投入25億多元,持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全省92%的村建有文體小廣場,村級綜合文化中心覆蓋率達到94.8%,建成省級以上鄉村學校少年宮1790個,基本建成2公里或15分鐘文化服務圈。發展了20萬人的群眾文化輔導團隊、5600家莊戶劇團、30余萬支業余文體隊伍、45萬名業余文體工作者。
“鄉村文明行動”打造的不是縮小版城市,而是升級版農村。為留住美麗鄉愁,我省實施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命名并保護了7個傳統文化鄉鎮、171個傳統文化村落(街區)、66個傳統民居,56個鄉村博物館(傳習所),實現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和真實性保護。
在榮成市俚島鎮大莊許家社區,一邊是整齊的住宅樓,一邊是傳統古樸的海草房,對比鮮明又和諧共存。村民許慶來說,“村里搞建設時,有50戶村民‘上樓’,200多戶仍居住在改造過的海草房里。”
截至目前,我省“百鎮千村”建設示范工程共建設了100個省級文化特色建設示范鎮,各級鄉村文明家園10894個,省級文明家園2181個(其中省財政獎補1367個);建成一批“鄉村記憶”鄉鎮、村落、民居和博物館……遍布山東各地的文體廣場、農家書屋、道德講堂等,成為傳播優秀文化、凝聚正能量的重要陣地。
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六年多過去,回望來路,一幅鄉土文明畫卷正徐徐展開,齊魯鄉村盡顯和諧之美: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鄉村群眾廣泛受益,黨群關系魚水交融,山東走出了一條規劃先行、全面覆蓋、價值引領、聚焦匯力的鄉村文明建設新路。
展望前路,山東將深入貫徹落實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工程、民心工程來抓,深入實施“鄉村文明行動”第二個五年工作規劃,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推動鄉風民風、人居環境、精神生活全面“美起來”,奮力開創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作者:趙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