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7-03 08:20:07
7月2日,全福立交橋下,務工人員在等活兒。 記者 劉玉樂 攝
6月29日,全福立交橋下存在近30年的濟南最大馬路零工市場,外來務工人員的身影消失,被引導至全福立交橋東北角向北300 米的一處全福立交橋外來務工者服務中心。7月2日,服務中心運行3天后停擺,農民工回到了馬路市場。記者了解到,因為附近居民有噪聲、環境、安全等方面的擔憂,1日晚,相關部門經審慎考慮,暫停服務中心的運行,待協商后尋求更佳方案。
服務中心里不見找工者 運行3天即停擺
2日上午10點,記者沿全福立交橋下向外來務工者服務中心方向走,沿途的指示牌已有不少被拆下。掛牌僅3天的外來務工者服務中心內,帳篷下再不見大量農民工等工的身影,前日賣小吃的攤位也變得空空如也。只有院內一位附近小區的業主帶著孩子坐在路牙石上,看有人來到,善意提醒說,“這個地方已經不讓農民工再來了。”
半小時內,院內僅有門衛和南側六七名給綠化帶重新栽樹的工作人員來來回回,這些栽樹的工作人員從早上6點到上午10點,已將綠化帶基本恢復。“前些天為在綠化帶內建回型走廊移栽了一部分樹木,附近居民有反對聲,我們就把它重新栽回來。”服務中心院內堆放著搭建走廊的鋼材,還沒來得及派上用場,就被叫停。雖然有工作人員重申搭建回型走廊并未改變綠化用地性質,建成后不僅農民工有地方乘涼,小區業主也多了個小公園,但還是沒有得到業主認同。
10:30左右,一女子來到帳篷下,她自稱是全福立交橋下的務工人員,“橋下治安比較亂,前兩天在這感覺這地方不錯就又來了。”至于服務中心已暫停使用一事,她知道但不愿接受。“是政府讓我們來的,憑什么居民不愿意我們就得走?”
而2日上午的全福立交橋下,一些陰涼處又恢復往日“熱鬧”的場景,務工人員三三兩兩地湊在一塊,有的打牌,有的閑聊,還有的拿出啤酒邊喝邊在地上下棋……
選址引附近居民擔憂 暫停運行尋找更好辦法
外來務工者服務中心為用工者和找工者搭建平臺,同時能解決馬路市場致交通擁堵等弊端,為何才運行了3天就停擺了?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尊重附近小區業主訴求,決定暫停外來務工者服務中心運行,繼續尋找優化方案。而業主的訴求,則是對服務中心的選址擔憂。
“挨著我們小區這么近,事先也沒個公示。”有業主表示,服務中心與小區僅一墻之隔,日后或許會給業主的生活造成影響,“他們凌晨4點多就開始找活干,到時上千人聚集,多影響居民休息”。也有業主擔心前來招工的車輛會影響小區門前的正常通行,“再說小區附近一下來來往往這么多人,安全由誰來保障?”除此之外,還有業主擔憂務工人員一些較為隨意的生活習慣會給附近環境帶來影響。
為避免矛盾加劇,1日晚,歷城區相關負責人作出決定,暫停農民工服務中心的運行,要同小區業主委員會、小區物業協商過后尋找更好的辦法。
相關負責人坦言,此處選址已是較優方案,“規范馬路勞務市場一直是個大難題,選址不能相隔太遠,又要考慮交通、面積、配套設施等等因素。”他說,此處場地是經多方考量后選擇的,全福立交橋零工市場整治領導小組與歷城區園林局協商后,將原本停放灑水車的停車場選做服務中心場地。
配合搬遷又被“嫌棄” 農民工只想有活干
又回到馬路上,對于一些農民工來講,這一趟3天的“服務中心之旅”略感尷尬。說到服務中心的選址,有農民工認為不錯,“這個地方還不錯,雨淋不著還給提供喝的。”他表示,多數農民工并不在乎在哪里找活兒,只要能找到活兒對他們而言就足夠。“所以說為了整改環境,我們也愿意配合搬遷,只要能讓我們找到活兒就好,畢竟要養家糊口。”
但小區業主的態度還是讓幾位農民工略有微詞。1日下午,業主的擔憂傳至一位在服務中心等活的農民工耳中后,他二話不說便走出服務中心回到橋下,“雖然去服務中心有些不情愿,但讓我們去我們也就去了,去了沒等到工,還惹得人煩,這不是趕我們走嗎?”他背靠在隔離墩上,抽著煙無奈地說,“大家去服務中心等工是為找活兒,配合相關部門工作去了那里,又被人家嫌,把我們再趕回來。到底讓我們去哪啊?我們只想掙錢。”
●記者手記
該“驅趕”的不是外來務工人員 是我們心中的成見
外來務工人員再次回歸“自由”的馬路市場,也許小區業主舒了一口氣,他們“提前”擔憂的農民工跑到小區閑逛、破壞環境、凌晨噪聲擾民等問題估計不會出現了。但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對馬路勞務市場整治邁出的“一大步”卻縮了回去,交通、治安、環境等老問題也可能隨之回歸。
毋庸諱言,城市里的大型馬路勞務市場之所以難以取締,除務工人員進駐正規勞務市場后找活兒不易、要交管理費外,相關部門難以長時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去堅持規范也是原因之一。然而這次對于全福立交橋馬路勞務市場的整治活動,還沒見到替代市場運作是否良好、替代方案是否能提供優質服務、相關部門能否長期堅持引導規范,就因附近小區業主的擔憂而“叫停”。
馬路市場曾歷經多次整治,多年來的習慣讓農民工們打心底不排斥待在馬路上,但這次不同于以往回潮,那種“被嫌棄”“被排斥”的感覺,任誰都有點不是滋味。
當我們生活中遇到裝修、搬家等工作,需要月嫂照顧小孩時,一直在方便地享受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的服務;而我們注視他們的眼光,卻往往不是平視的。嫌他們騎電動車不看紅綠燈,嫌他們衣著不整衛生習慣不佳,嫌他們談吐粗魯不文明……然而,我們卻很少靜下心來想想,這種印象是不是來自誤解與成見,是否忽視了他們的成長環境本來就與我們不盡相同。
這種固化的印象,實質上折射出一種城鄉沖突。在城鄉戶籍二元制下,這些外來務工人員身體進入了城市,內在的生活習慣和狀態并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和提升。不同人群間的壁壘沒有消除反而在逐漸加深,這才會導致這一搬遷事件中業主擔憂的產生。
能彌合裂痕的從來都不是抵制和排斥,而是包容和理解。為了城市的進步,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應該怎么對待和我們不同的人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