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7-07-04 11:23:07
“這可是我們村的科技園區,百姓致富的‘聚寶盆’!”盛夏時節,走進泰安市寧陽縣伏山鎮蘇樓村村南的核桃種植基地,只見成片的核桃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村支書蘇建民告訴記者,栽植核桃、間作套種,這可都是科技特派員王新花研究員給我們出的好主意、好辦法。
王新花,山東省科技扶貧人才、市級科技指導員、泰山林科院研究員,主要從事森林保護和經濟林研究。來到省級貧困村蘇樓村后,她根據村莊實際與自身專長,幫助村里發展起核桃栽植,并改以往的直接栽成苗的辦法,提出通過栽植實生苗再改接,“這樣既可節省成本50%以上,還保障了品種純度,三年進入盛果期,效益提高20%左右。”王新花介紹。
目前蘇樓村建有核桃示范園200畝,育良種核桃苗1萬株,出圃9000株,獲經濟效益10萬元,帶動15戶貧困戶脫貧。同時發展林下經濟,間作毛豆、高筋小麥、大豆,畝均效益增加2000元,實現了以短養長,增加了園區綜合收益。
不僅如此,為培育鄉土人才,增強脫貧內生動力,王新花還選擇10名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農民進行重點培養,使其成為先進技術的接受者、實施者、傳承者、受益者,“沒想到我這常年種地的農民,現在還成了果樹栽種管理的‘土專家’了!”村民蘇凡柱高興地說。
人才資源是扶貧攻堅的第一資源。為發揮人才扶志、扶智優勢,寧陽縣堅持精準對接引人才、借人才、用人才,主動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對接,爭取外來“科技人才”到寧陽工作,去年以來,有14名市級科技指導員到該縣25個貧困村開展科技扶貧工作,同時,針對貧困村的實際需求,又選拔出66名縣級科技精準扶貧指導員,讓基層更多地分享人才紅利。目前,全縣科技指導員實現91個省市級貧困村全覆蓋,總人數達到80人。
手里握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四倍體泡桐技術”,怎樣才能發揮效用、促農增收?泰山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二級研究員王迎的辦法是在省級貧困村——東疏鎮潘茂村流轉土地,指導村民發展育苗基地50畝,還引入建設了“華碩”新品種蘋果示范園50畝。
“泡桐屬于速生材,栽種一年就可銷售見效益,每畝年純收入4000元以上。”村支書杜會田說,“科技+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發展林果產業,讓該村脫貧摘帽,群眾增收致富有了信心與底氣。
精準扶貧的著力點在產業項目。在縣科技局局長劉欽虎看來,發展產業關鍵在于依托創業載體建設和市場要素積極對接,推動人才、技術、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有效融合,做優主導產業,培強特色產業,從而形成“一人幫一村、一村興一業、一業富一方,大家齊小康”的科技扶貧新模式,讓科技扶貧真正落地生根。
為凝聚攻堅新合力,奏響扶貧“大合唱”,縣科技局還積極鼓勵支持縣域農業龍頭企業、園區參與脫貧攻堅,以項目建設為載體,采取提供優良品種、技術指導、信息服務、訂單式生產等方式,為貧困村提供項目、技術援助,為貧困戶創造就業機會。
養殖龍頭企業泰安巴夫巴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流轉鄉飲鄉二郎廟村集體土地30畝,建立食用菌養殖示范基地,每年支付給村集體租金1.5萬元。貧困戶以政府撥付的扶貧資金按人頭入股合作社,定期獲得利潤分紅,有勞動能力的還可到基地務工獲得工資收入。
而對于巴夫巴夫農業公司這樣參與扶貧的企業,縣科技局優先推薦其參與省科技廳農科驛站備案,在科研攻關、政策信息、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帶動形成社會力量助力扶貧的良好格局。目前,寧陽縣省級農科驛站備案14個,農業園區結對幫扶貧困村4個,科技示范樣板村5個。縣科技局幫助企業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10項,爭取科技扶貧專項經費36萬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