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2-09 14:48:02
原標題:日照濃濃年味,是翻花子的甘甜脆口
春節臨近,最有年味的莫過于讓人眼花繚亂、口水直流的各類美食了。在日照過年,除了海鮮和肉類,人們還喜歡制作各式各樣的面點:饅頭、發團、花卷、棗山、餃子以及各種油炸的點心。其中,翻花子就是比較常見又很好吃的面食之一。2月4日,記者在自己奶奶家,再次體驗了制作做翻花子的過程,感受那份濃濃的年味。
奶奶全名叫王新鳳,過了這個年,就84歲了。每年過年,奶奶家的年味總是最足的,發團、花卷、餃子、棗山、糕、花饅頭、翻花子、湯圓等等,奶奶樣樣都會做一些。而在所有的面點中,因為對制作手藝要求高,翻花子往往是最為“稀有”的,只有年三十、初一、初二家里人多的時候,才會用大盤盛著端上桌。
翻花子不少地方也叫炸股子,根據制作原料一般分兩種,一種是雞蛋加面粉制作,另一種是糯米加面粉。奶奶常做的是后一種,因為糯米做的翻花子炸出來,不僅俊俏,口感也是松脆香甜。
奶奶說,制作翻花子的過程其實不難,好吃不好吃關鍵在于對制作細節的把握。她邊做邊跟我說,第一步,需要把糯米粉加水攪拌,“加水加到糯米粉用手一握能成團松手就散了正好,不干也不濕。”然后放鍋中蒸熟,蒸熟后加入少許面粉,“喜歡吃脆的就少加面粉,喜歡口感硬一點的,就多放一點面粉,但面粉不要放過多,多了影響翻花子‘發’大。”奶奶說道,一般糯米粉多炸出的翻花子口感香脆微甜,最受大家歡迎。
配料掌握好了,接下來的捏制過程也至關重要。由于奶奶年事已高,常常乏力,所以今年來幫忙制作面點的團隊分外龐大,有姑姑、嬸嬸、我媽,甚至我表妹也參與其中,奶奶指揮,各自分工。
面團揉好后,奶奶指揮著嬸嬸用搟面杖將面團搟成薄薄的面片,再由其他人將面片疊成雙層,在上面用刀劃出兩到三道豎直的口子,拿起一端,從口子里面遞進去,再翻到前面,一個個漂亮的翻花子就完工了。將做好的翻花子放好自然風干后,就可以上鍋炸了。
由于參與制作的人數眾多,自然做出來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看著窗臺上攤曬著的翻花子,奶奶顯然有點不太滿意。她說,好的翻花子炸出來很像一朵全部盛開的花,不僅漂亮、舒展,吃起來還薄脆、甘甜、不膩口,說著便指著一個看起來有點擠在一起的花子,表示這個薄厚不均,“花瓣”也沒翻好,“這次的面就‘發’的有些硬了,炸出來估計花子也不會太舒展。比我年輕時做的差太多。”
之所以如此講究,是因為奶奶兒時家境貧困,能在過年時吃上幾個翻花子就是天大的美事,“過去老百姓一般不輕易炸它,因為料貴,舍不得,只有家里辦喜事或者過年時,才炸上一些招待親朋好友。”
沒過兩天,我接到了奶奶的電話,通知翻花子炸好了,可以來“偷嘴”了。進門兒,我便瞅見老太太那喜滋滋的表情,“吃起來不錯,香脆可口,快嘗嘗。”奶奶開心地讓我看那已經炸好的翻花子,一個個色澤金黃,輕輕咬下一個,只聽“咔嗤”一聲脆響,酥脆香甜,滿口生津。
奶奶說,這些都是她親手炸的,根據翻花子的完整程度,分門別類的裝在不同的容器中。“完整的留著年三十吃和招待客人,邊角料和糯米條咱們平時自己吃。”雖然年紀大了行動遲緩,奶奶做事卻依舊細致有條理。
翻是一個動詞,油炸時要翻來翻去;花是一個名詞,炸好的翻花子就很像一朵金黃的花,香香的、甜甜的。作為民間一道傳統美食,翻花子寓意著生活像花兒一般美麗,寄托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祈愿。看著奶奶滿頭白發下那滿臉的笑容,和小屋里滿滿的年貨,我感受到的不僅是濃濃的新年氣息,更有一股家的溫暖將我裹繞起來,不舍離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匡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