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8-04-04 10:17:04
經過壯士斷腕般的大氣污染治理,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又回來了。(資料照片)
從昔日全國74城市排名倒數第一,到如今逐漸退出后十名,濟南的空氣質量排名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兌現“穩步退出后十名”的“小目標”,久違的“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又回到了市民身邊。
從過去飽受吐槽的城市環境,到如今以正面形象頻頻亮相,濟南的進步有目共睹。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新型宜居大都市的成效清晰可見,人們對城市的未來愈發自信。
治霾,不僅是對城市治理水平的考驗,還是對一座城市的擔當、干部作風的全面檢驗。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列入“三大攻堅戰”,各級各部門強化措施、通力協作,以雷厲風行、快干實干的作風,積極開展“十大行動”,落實“十大措施”,建立起了“多方參與、多措并舉、防霾治霾、共治共享”的大治理格局,交出了一份令社會各界頻頻點贊的成績單。
如今,人們在感慨濟南空氣質量變化的同時,也在為這座城市在治霾過程中的擔當與作為點贊。
綠水青山的“濟南理念”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每次重溫老舍《濟南的冬天》,都會對濟南的山和水多一分親近感。
正是因為對《濟南的冬天》文中描述的青山綠水的向往,濟南人對這片大自然的饋贈愈發依戀珍惜。那是堅定的信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那是城市發展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的鐵腕行動;那是列入“三大攻堅戰”的民生工程……
城市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仍然嚴峻,生態文明建設來不得半點松懈——積極開展“裸土覆綠”、“顯山露水”、治霾抗霾“啄木鳥行動”、城區山體綠化。捍衛身邊的綠色,“綠化”曾經的“黑色”或“褐色”產業,一個又一個綠色工程緊鑼密鼓。“捍衛身邊的綠色”成為全城行動,融山、泉、湖、河、城為一體的泉城愈發優雅從容,有著真切感受的濟南人對城市發展和優美環境也愈發自信。
生態建設,沒有樣板路可循,更像是城市在改革發展中對既往發展模式的自覺矯正、不斷創新——全市上下不遺余力地參與支持治霾抗霾“啄木鳥行動”,“顯山露水”和宜居共享的生態發展理念,讓秀麗風光與城市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濟南瀟灑似江南,湖光山色與水清”,這樣的山水畫卷正一步步成為現實,同時也為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的繁榮注入涓涓“活水”。
“持續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把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強烈期盼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使濟南實現天藍氣爽、山清水秀,讓人民群眾聽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見一城山色,享受到更多藍天白云帶來的幸福感。”濟南積極破解城市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矛盾,綠色濟南愈發彰顯其獨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城市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的過程中,濟南以舍得的情懷堅守綠色發展。
在被譽為“濟南人的后花園”的南部山區,視山水如珍寶,淡化對GDP的考核、更專注于環境保護成為這里的特色標簽,“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綠色理念在這里有了最新實踐。不止在南部山區敢于舍得,濟南更舍得在集約高效、低碳節能上投入。以綠色理念為遵循,中央商務區從規劃伊始就對業態進行“反規劃”,合理利用寸土寸金的空間;3.2平方公里的片區地下空間統一規劃開發、集約利用;弱化中央公園概念,建設綢帶狀公園,使綠地公園化整為零,把更多的綠地建在社區里,讓市民更方便地享受綠地空間。
當前,綠色發展共識已經形成,綠色增長的經濟線正在延展,綠色福利的社會系統日益完善。
壯士斷腕的“濟南氣魄”
前幾年,每當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公布,濟南位次的靠后或墊底一再發出警告:這座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形勢嚴峻、任務艱巨,距離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很大差距。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市委、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向污染宣戰,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毫不手軟。
“不靠刮風靠作風”,“我們無法改變地形、氣候等客觀條件,但必須盡力而為、主動作為”,“治霾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不斷取得治霾的新突破”……面對困難挑戰迎難而上,濟南以其獨特的鐵腕行動,為綠色發展作出最好的詮釋。
2017年7月8日,濟鋼鋼鐵產線全部停產。此刻,濟鋼總部門前的工業北路一片忙碌。路上方,是同步進行的高架橋工程;路下方,是正在修建的軌道交通R3線。作為濟南東高鐵樞紐站的交通要道,它們將是濟南“城市副中心”內通外聯的關鍵。在這里,后續產業升級將聚焦高端制造業、服務業,成為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極。
從表面上看,“舍棄”一些企業,意味著經濟效益的降低、地方財政的縮減。但對于還處在發展爬坡期的濟南來說,短期降低的經濟量化指標是繞不開的難題,長久依賴的經濟結構若不及時優化調整,必將成為更加“難啃的硬骨頭”。如何決斷,不僅考驗濟南人的觀念與決心,更考驗這座城市實現綠色發展的境界與能力。
只要污染環境,濟南堅決說“不”。過去的一年,濟南一口氣關停整治7190家“散亂污”企業,其中清理取締5367家,整改提升1823家。濟南人不會忘記,裕興化工廠的整體搬遷,帶動小清河治理“跑步前進”的同時,也成就了工廠的轉型升級。不會忘記,在對更快發展的追尋中,濟南從來都把利益的天平傾向生態環保的一方。東部老工業企業的搬遷改造為城市騰出了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大氣魄帶來大變化。正是有了這種壯士斷腕的氣魄,濟南才能向“眼前的利益”動刀,才能啃下更多“硬骨頭”,為濟南空氣質量提升掃除障礙。
雷厲風行的“濟南作風”
對濟南市民來說,一個明顯的感受是,2017年以來藍天變多了。即便進入空氣質量最脆弱的采暖季,濟南也未出現空氣質量指數爆表的情況,朋友圈里多了“曬天族”,市民愉快地分享著藍天白云下的美麗濟南。
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是民之所望,也是政之所向。在與大氣污染問題“死磕”的日子里,市領導堅持帶隊督導、暗訪,有力地推動了大氣污染防治責任的落實。
2017年底,市領導帶隊檢查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發現市中區興隆片區料堆場、市中區二環南路建設工程東段項目工地揚塵防治措施不到位,車輛經過時揚塵四起。當天,市中區委、區政府迅速行動,主要負責同志現場立即召集責任部門布置整改方案,并派專人現場盯守,當天就將檢查發現的問題整改完畢。
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及時整改,這是濟南治霾過程中一個小小的縮影。2017年以來,國家、省里對濟南市展開多層次、高密度的環保督察,在緊要關頭,濟南表現出來的雷厲風行的作風受到廣泛認可。我市堅持列出清單、分解責任、立說立行、全力整改,全年完成強化督查整改1633個,不僅未出現被原環保部通報嚴重問題,還多次被表揚。
在濟南“大環保”的格局下,各級各部門雷厲風行、真抓實干、立行立改,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依靠扎實的作風,凝聚成環保攻堅的強大合力,推動全市空氣質量的持續好轉。
科學施策的“濟南智慧”
治理霧霾必須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但霧霾形成機制極其復雜。治霾不能僅僅依靠勇氣和決心,還必須科學施策、精準治理,精細到每一個污染點、每一個工地、每一輛渣土車、每一名保潔人員,確保每一條整改措施都能做到落地有聲、見到實效。
2017年11月3日,濟南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并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可是從2017年11月3日到7日,濟南的空氣質量一直以良為主,空氣質量指數維持在60到80之間。霧霾“爽約”的背后,反映的正是濟南市科學治霾、精準施策的成功。
精準治霾,必須要保證精準監測和分析。為此,近年來,濟南不斷加大空氣質量監測點位的布設力度。“曾經全市只有8個國控點位,后來增加了十六七個省控點位,再后來又增加了30多個。”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處調研員張瑞海說,2017年濟南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又增加了141個,確保所有的街辦都有點位,實現精準定位。
與固定點位相比,流動的點位則能夠把監測的覆蓋網織得更密。“以前看到空氣不好也就是抱怨兩句,沒想到現在自己成了空氣質量監測的參與者了。”濟南恒通出租車公司駕駛員王和龍說。2017年9月,王和龍的出租車上安裝了一個新頂燈。這個頂燈能同時監測PM2.5和PM10兩項指標,實時傳輸位置和監測數據,而且每3秒鐘就可以獲得一組數據。據了解,濟南市一期投放的100輛出租車移動平臺每天合計行程超2.3萬公里,可產生120萬組數據,覆蓋95%以上的城區機動車道路,通過多車接力可實現24小時連續監測。
在充分掌握監測數據的同時,我市打造了濟南智慧環保大數據監管平臺。這一平臺將收集到的監測數據與監控信息等一起錄入,經過大數據分析,可給出治霾的指導意見。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孟克非告訴記者,這一系統可以幫助管理部門更準確地對大氣污染進行預警預測,從而及時采取應急措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