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屬娛你
2018-05-06 08:48:05
紅陶獸形壺檔案
國寶留言:我不但顏值高,還非常可愛
收藏單位:山東博物館
祖籍:大汶口文化遺址
年代:公元前4300年-2500年
質(zhì)地:陶
尺寸:高21.6cm、長22.3cm
一只紅陶質(zhì)小壺,一覺睡了約6000年,在1959年考古出土蘇醒后,它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國寶。時間又走過幾十年,如今,它發(fā)現(xiàn)自己又成了人們眼中的“萌寵”。
穿越6000年正中當下年輕人審美
大約6000年前,泰山腳下,古老的大汶河靜靜流淌,這是一個物質(zhì)相對貧瘠的世界。一位對生活充滿好奇與熱愛的先民,欣喜又迷醉地發(fā)現(xiàn),她畜養(yǎng)的家畜們?nèi)绱撕B(tài)可掬,她想留住這種天真的一瞬。
背靠一口簡陋的窯,這位先民不斷地審視、揉捏手中的一抔土,試圖完成一個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作。土、砂、水、火,經(jīng)過融合與交織,產(chǎn)生物理與化學反應,最終定型成一個通體呈紅色的獸形器。獸形器造型可愛頑皮,饒有趣味又惹人憐愛,先民滿意地笑了。
物轉(zhuǎn)星移,人類繁衍生息,不斷進化,獸形器卻一直在泥土之中酣然沉睡。約6000年以后,經(jīng)考古發(fā)掘與保護,它被放置于鋼筋水泥的現(xiàn)代建筑中,這里明窗凈幾、柱廊林立、人頭攢動。色彩與造型完美融合的它,被現(xiàn)代人賦予了一種新氣質(zhì):“萌”。先民的智慧穿越千年,與后世年輕人津津樂道的新審美相交匯。
有人稱其狗,有人喚其羊,其實它更像是一頭胖胖的家豬。它圓面聳耳,拱鼻張口,身體滾圓,腹部凸起,四腿粗壯,短尾上翹。它立在那里,張大嘴巴,像是一頭嗷嗷待食的胖小豬,搖頭擺尾地討好主人喂飽它,迫切的神情惟妙惟肖。
可愛的造型并不妨礙它用之于先人的生活,它耳穿小孔,背裝提手,尾根一個筒形小口,可注水或酒,嘴可用作出水口,四足穩(wěn)立,以用火加熱腹中的水。它是使用器,卻不失藝術(shù)氣息,它單純、樸素卻又生機盎然。
現(xiàn)代人對這尊紅陶獸型壺贊美溢于言表,夸其造型古拙凝練,構(gòu)思生動巧妙,意態(tài)傳神、憨樸有趣,是新石器時代紅陶藝術(shù)之瑰寶,影響了青銅器造型,為其提供了藝術(shù)靈感。
泰山腳下修鐵路卻挖出寶
時光回溯到50多年前。巍巍泰山,雄踞東方,泰山腳下的勞動人民正投身火熱的勞動中。1959年5月的一天,寧陽縣正在興修津浦鐵路復線,鐵路修到堡頭村西側(cè)時,工人無意中刨出一些陶器碎片和零碎遺物,后又挖出一件精美完整的陶背壺,這些歷史遺物迅速引起當?shù)匚幕块T的高度重視。濟南市博物館接到反映后,立即派人前往調(diào)查,根據(jù)暴露出來的文物遺跡,考古工作人員心中甚是驚喜: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
工作人員開始小心翼翼地挖掘,在距離堡頭村約100米處,發(fā)現(xiàn)了一處集中的氏族公共墓地。歷時2個多月,考古隊發(fā)掘出133座深埋地下的完整墓地,一件件制作精美的陶器、石器、骨器、象牙器、玉器等珍貴文物悉數(shù)從沉睡中蘇醒。大汶口文化遺址的亮相,把一個沉睡了約6000年,前所未有又豐富多彩的時代,毫無預兆地呈現(xiàn)在后人面前。
這尊紅陶獸形壺就靜靜地躺在其中一座墓葬中,陪其主人度過無聲的漫長歲月。墓主人愛它,讓其陪伴左右,出土后,它則以獨特流暢的造型和精美別致的工藝而成為留世文物中的佼佼者。后來它在山東博物館安家,工作人員為其做了精心的“保養(yǎng)”,讓其膚質(zhì)仍像幾千年前初生時一般光澤亮艷。
光亮燦爛是對血與火的崇拜
紅陶獸形壺,是來自遙遠的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代言人”。
豬是新石器時代居民的寵兒,對先民來說,有了豬,才算有了“家”。在當時,豬是財富的象征,用以陪葬,來彰顯墓主人的高貴。豬也有表吉祥富足的美好寓意,用豬造型陶器以供欣賞和使用,就不足為奇了。
大汶口文化時期,先人們已定居,開始了刀耕火種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制作開始表達審美。他們從蓄養(yǎng)家禽、花草樹木中獲得靈感與美,再用靈巧的雙手將其塑造成陶器,用以日常家用、祭祀和隨葬。在遠古陶器上,草葉搖曳,花朵舒展,天上的鳥兒在飛翔,叢林中的猴群在跳躍,水中的魚兒在暢游,小狗在嬉鬧,胖胖的豬在尋食。
紅陶獸型壺是生活于以泰山地區(qū)為中心,東起黃海之濱,西到魯西平原,北至渤海南岸,南及安徽北的大汶口文化的代表性手工制陶作品,是鼎、鬶、盉、豆、尊等器型中的一種。由于通體遍施紅色陶衣,夾砂材質(zhì),配以磨光工藝,在低溫的露天平地或簡易土窯中堆燒而成,陶胎充分氧化,通體光潤亮澤,如血燦爛,如火烈烈,表達了先民們對血與火的崇拜。
從對泥土的把弄開始,樸素的創(chuàng)作從未停止。先民開天辟地、從無到有,將樸實純真的審美情趣,不知不覺地寓于生活藝術(shù)中。時光流轉(zhuǎn)6000年過后,依然完好的紅陶獸形壺仍在彰顯它的造型之美、模態(tài)之似、意趣之真,這是人類最初的記憶,也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根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實習生 劉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