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泉邊
2018-07-20 23:38:07
文|臺應新
原來以為,段店村就是段店鎮,或者在想象中,段店村應該歸屬段店鎮管轄。
其實不然,現在的段店村與原來的段店鎮同屬槐蔭區,但是兩者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段店村的舊址,位于現在經十路與二環西路的交會處,即臘山立交橋的周邊。
先說段店村的由來。
據《槐蔭區志》記載:
傳說戰國時期,魏國賢者段干木求學路過此處,遇到大雨,因地域廣且積水,低洼難行——,被困投宿。臨行時于“坫”前曰:“此地東依濼邑,西接祝柯、長清,地處齊域咽喉,澇洼難旅,可設棧鋪以利行人。”
因段干木品德賢良,人信其言,便紛紛在此開棧設鋪,開始叫“坫”或“段坫”。
這里因為地處要塞,店鋪人口逐漸增多。
大約在元朝時,段店就有了幾家“急遞鋪”(即傳遞文書的驛站)。
因段店距濟南老城西門十八里路,因此段店也叫過“十八里鋪”。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段干木便將“段坫”更名為“段店”。
所以就有了由“段坫”“十八里鋪”到“段店”的村名村史演變過程,再以后也就有了段店“以文興邦,教育優先”和“段店大集”的傳說。
再說段店鎮。
據記載,早年的段店鎮位于老濟南商埠區以西,內有臘山、峨嵋山、黃河、小清河、玉符河和臘山河。
東西最大距離7.4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7公里,全鎮總面積51.94平方公里,耕地2000公頃。
段店村曾經隸屬過段店鎮,自濟南解放以來,因為段店鎮的歸屬變化較大,而始終沒有穩定下來。
具體一點說,段店鎮最早屬于郊區(即歷城區西郊人民公社)管理,后來歸于濟南市市郊(西郊)管轄,再后來由槐蔭區統管。
經過多年多次變動后,直到1987年5月,段店鎮正式劃歸槐蔭區。
此后兩年中,槐蔭區繼續調整區域規劃,段店鎮劃出14個行政村(包括段店村),建立匡山、段店北路、張莊路等3個街道辦事處。
直到1989年9月,段店村才正式劃歸段北街道辦事處,不再歸屬于段店鎮。
2012年前后,段店鎮在“撤鎮建辦”中也隨之消失了。
段店村以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江北第一大集”的名氣,而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據2000年的統計,段店村全村共有1200戶,總人口3581人,全村姓氏有43個,祝、張、趙、劉、王是其中的五大姓氏。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跟著爸爸去段店趕大集。
記得那時大集上的物品類別就分得很清楚,不但有牲口市、鴿子市、牛羊肉市、菜市場和副食調料攤位,還有木料市、五金市、布匹市、鞋帽市、小吃攤以及舊貨市場等,每次去我都逛不過來。
在物資匱乏、商品短缺的計劃供應年代里,城里買什么東西都要憑票購買,緊缺的商品還要夜間排隊。
但是,有些商品(比如香煙、火柴、白糖、食鹽、蠟燭、便宜布料等)都能從段店大集上買到。
因為經商多年的段店人很精明,他們會不辭勞苦地跑遍全國四鄉八鎮,去購買和調劑所需商品,賺取差價。
我記得那時每逢農歷的一、六是大集,三、八是小集,每集交易都是貨物豐滿、人氣旺盛。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撤銷集市后,段店村的經商氛圍未曾減退,他們借著改革開放的熱潮,更新思路,換種方式,繼續搞活經濟,擴大經商范圍。
早在1980年,村里就建成了一座五層高、建筑面積達2600平方米的段店旅館。
這在當時是一座很了不起的建筑,為來此的商人提供了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好、走得順的極其有利的條件。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段店村開啟了全村搞經商、全民參與經營的經濟模式。
他們先后投資50多億元,在繁華地段建起了段店集貿市場、酒水批發大世界、段店汽車配件城、山東省汽車交易中心、聚福德大酒店、段店商貿有限公司、段店副食品海鮮批發市場、舊貨市場等十幾處大型專業市場。
全村80%的人員入市參與經營,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
段店村曾經被有關部門評為“中國商貿第一村”“文明村”“明星村”和“億元村”。
大概在2000年前后,因為城市建設規劃的需要,整個段店村拆遷了,從此他們沒有了土地,沒有了集市,大部分村民領取著政府補貼,住進了統一規劃建設的樓群社區,開始了他們全新的生活方式。
(壹點號·泉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