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文齊魯
2018-08-19 16:23:08
文|趙桂琴
2018年7月5日晚,諾貝爾獎獲得者、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抵達濟南,我很興奮,又可以見到丁先生了,距離上次見他,已有四年時間!
因工作之便,之前先生每次來濟南,我?guī)缀醵寄苡行乙姷剿?也曾零距離地拍了很多他的照片。7月6日早上,我們代表山東海岱傳統(tǒng)文化研究發(fā)展中心,向他贈送了剪紙藝術家梁巧艷的作品和《魯?shù)厍楦琛v好山東故事精品集》樣書,丁肇中先生很高興地翻看著書,深情地說:“鄉(xiāng)愁是每個不在國內(nèi)的中國人都會有的情感,我每次飛回山東,就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1936年1月27日,丁肇中降生在美國密歇根州的安娜堡,其時,他工程學教授的父親和心理學教授的母親正在這里做訪問學者,提早出世的他意外成為美國公民。兩個月后,一家三口回到了中國,因為在戰(zhàn)亂年代,丁肇中直到12歲居然都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就在7日的早上,他饒有興致地給我們講述了他在青島的那段時光。
丁肇中日照祖居
他說非常留戀和父親在山東度過的那段日子,他不僅見到了祖母和丁氏家族中的許多成員,父親還常常帶他去看京劇和電影,卻從來不強迫他念書。如此開明的父親,實在難得!
1946年至1947年期間,丁肇中的父親在山東大學當教授,并為聯(lián)合國救濟總署工作,他單獨和父親一起住在青島,呆了不到一年。
令丁肇中記憶猶新的,是父親那次送他去上學的經(jīng)歷,至今讓他感覺“恐怖”。青島有一個地方叫大港,還有個地方叫小港,大港小港的工人中日照人最多,日照籍的丁肇中對這點記得很清楚。他說有一天他去大港玩,那里有個天主教教堂,還有個天主教小學,父親把他送去,里面的德國修女面無笑容,他害怕極了,第二天拒絕去上學,下午就讓父親帶著去看電影,從此以后再也不肯去那個地方了。
童年的丁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家里。非常值得感激的是,他的父母從來不管束他,而總是激勵他的興趣。不像許多中國父母那樣強求自己的子女在學校中得到好分數(shù)。
父親常常向他講述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像是法拉第、牛頓、愛因斯坦和馮卡門的故事,父親談起他們時的神態(tài),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
可能正是童年的這些情節(jié),讓丁肇中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
1948年遷居臺灣后,丁肇中開始沒日沒夜地補習功課。很快,丁肇中補上了落下的課,還被保送到成功大學。1956年,丁肇中轉(zhuǎn)學到了父母的母校密歇根大學讀工程學。一年后,轉(zhuǎn)到了他更感興趣的物理系,僅用5年時間,天資聰穎的他就在密歇根大學獲得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他給我們講的另一段故事,則讓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那顆激烈跳動的民族心,那真誠深沉的愛國情。J粒子的發(fā)現(xiàn),使丁肇中成為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按照慣例,獲獎人在頒獎典禮上要用本國語言發(fā)表演講,他被要求必須用英語演講。但是他說,自己是中國人的后代,只不過是在美國的土地上出生而已,所以要求先用中文演講,再用英文復述。瑞典皇家科學院對此感到為難,美國政府也不同意。美國駐瑞典大使幾次找到他,要他放棄這種想法,他的回答是:“這不是你的事,你管不著?!?/p>
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的聲音響徹諾貝爾獎頒獎大廳:“中國有句古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這種落后的思想對發(fā)展中國家的青年們有很大的害處。由于這種思想,很多發(fā)展中國家的青年傾向于理論研究,而避免實驗工作。我希望我這次得獎能夠喚起發(fā)展中國家學生們的興趣,注意實驗工作的重要性?!?/p>
2012年丁肇中回日照探親
丁肇中先生的祖籍是日照市東港區(qū)濤雒鎮(zhèn)。盡管他出生、生活在美國,但對祖居地一往情深,曾先后七次回日照祭祖探親??吹轿沂掷锬玫?014年他回鄉(xiāng)探親時我給他和兒子克里斯托弗·丁拍的合影,丁肇中指著照片中的克里斯托弗·丁幽默地說:“這個人我認識?!辈⒛媒o夫人蘇珊看這個他們共同“熟悉”的青年。
說到對山東的印象,丁肇中感覺山東這幾年進步很大。
而給他印象最深的還有他老家日照的煎餅,為此,他向我講了一件趣事。日照人去法國考察,隨身帶著煎餅,不吃人家準備的法國牛排,吃自帶的煎餅。我問他喜不喜歡吃煎餅,他哈哈大笑,我揣測,以他的年齡應該不大喜歡吃這種很考驗牙齒的食物了,盡管這是家鄉(xiāng)特產(chǎn)。魯菜是中國的名菜,丁肇中還是很喜歡吃的,這次來濟南,就大吃特吃蒲菜水餃、濟南油旋、濰縣肉火燒等山東名優(yōu)小吃。
樹高千尺,葉落歸根。2012年,丁肇中先生還帶上女兒、女婿、外孫女、外孫一起回家,在祖父丁履巽的墓前,他告訴孩子們,“Yourrootishere(你的根在這兒)?!?/p>
學貫中西,又虛懷若谷。丁先生謙虛地表示,自己對于齊魯文化,不能說有印象,不過很淺薄地略知一二,但他說:“我永遠記得我的老家在山東,也要把故鄉(xiāng)的根深深扎在孩子們的心里?!?/p>
(壹點號 人文齊魯)
本文內(nèi)容由壹點號作者發(fā)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