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風華齊魯
2018-08-24 20:26:08
提起南宋名臣文天祥的詩人身份,人們往往想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其實,文天祥除了《過零丁洋》以外,還創作了不少詩作,其中一首便與山東有關。
宋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宋朝在崖山海戰中被元朝擊敗,宋帝趙昺被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
南宋將領文天祥被俘虜,元軍將其押解到元大都燕京(今北京)。途中,文天祥一行經過平原城(今山東德州市陵城區),文天祥想起了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在此堅守城池、抗擊安史之亂,挽狂瀾于既倒的往事,感慨不已,寫下了《過平原作》一詩。其詩云:
平原太守顏真卿,長安天子不知名。一朝漁陽動鼙鼓,大江以北無堅城。公家兄弟奮戈起,一十七郡連夏盟。賊聞失色分兵還,不敢長驅入咸京。明皇父子將西狩,由是靈武起義兵。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論牽制公威靈。哀哉常山慘鉤舌,心歸朝廷氣不懾。崎嶇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節。當年幸脫安祿山,白首竟陷李希烈。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欺日月。亂臣賊子歸何處,茫茫煙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當天。
詩人以史學家的直筆來抒寫,唐代平定安史之亂,顏真卿兄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牽制了安祿山的兵力,使之不敢長驅西侵長安,然后郭李大軍才得以發揮威力,平定叛亂。開頭四句,寫安祿山發動叛亂。接著四句,寫出了平原、常山兩郡起義兵的巨大影響。接著寫到唐玄宗父子由長安西奔,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以郭子儀、李光弼為主力的朔方兵東征,經歷了為時八年的奮戰,終于平定叛亂。文天祥認為,唐朝重建之功,雖然是李、郭諸將血戰沙場的結果,但牽制之力,則是由于平原、常山倡義所致。“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論牽制公威靈”兩句,實為千古不移之論。
隨后,分寫顏真卿兄弟先后秉忠殉難,威武不屈,正氣凜然,千秋景仰。常山兵敗,顏杲卿被俘,在洛陽就義之前,痛罵逆賊,慘遭鉤舌的酷刑,忍受肢解而死。顏真卿在其兄一家三十余口被慘殺后,心向國家,并不因此感到震懾,經歷長期的艱難辛苦,始終鎮守河北一帶。顏真卿當年歷經艱難,幸而未遭安祿山之害,但在大局已定之時,卻因宰相盧杞讒言,在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叛之后,被派遣前往宣諭,在顏真卿以年近八十的高齡之時,雖痛斥叛逆李希烈,最后卻被李希烈縊死。“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欺日月”兩句,既嚴正地揭示盧杞的奸險狠毒,也指出當時君主的昏庸,易于為讒佞的巧言所蒙蔽。
結尾四句對亂臣賊子的下場作了總結,安祿山、李希烈、盧杞之流,如今已和荒煙蔓草,同歸湮沒,遺臭萬年,受到歷史的無情鞭笞。而莽莽中原,依然如故。顏真卿的忠精壯節,卻聲名赫赫,如雷霆當空,威嚴凜厲,給后世留下了光輝的典范。“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當天”,既和上兩句作鮮明的對比,又是全詩的結論。
這首詩對顏真卿兄弟崇高的節操、剛貞義烈的精神熱烈贊頌,論斷嚴正,層次井然,寫得悲壯奮昂,可見寫詩的目的,除了表彰歷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以外,更在于借這首詩激勵自己,堅定詩人自己寧死不屈的信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