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8-09-11 11:19:09
魯網9月11日訊(山東商報記者 孫珂 吳紹博通訊員 李玉勝 賈鵬)一域跨兩圈!地跨京津冀都市圈和濟南省會都市圈的樂陵版圖,就這樣被印制在德州樂陵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大山名片上,“融合和開放”,是職務信息之外的隱現。在交流中,“模板”這個詞不時掛在王大山的嘴邊。正如棋局,“先手”意味主動,“模板”表示先行。
棗業是樂陵的“城市名片”
這就是樂陵,30年前撤縣設市塑造了大眾敢于為先的性格。不論是從作坊起家發展成集團的企業家,抑或走出村莊闖入京津的普通人,無數擁有“堅韌不拔、吃苦敢拼”棗樹品格的個體,憑著一股永不服輸的闖勁,在社會分工中追逐夢想。
這就是樂陵,30年前小棗開節拓展著城市開放創新的精神。無論是國內唯一的紅棗產業博覽會,還是新辦的調味品產業博覽會,當地用“開放姿態”實現著資智融合、技術創新,建立產業生態閉環。
在這座民營經濟占據主體地位的縣域,2016年、2017年私營企業戶數同比分別增長29.8%和24.3%,在省內亦屬少見,近三年GDP增幅更從未低于7%。樂陵,用當年的幾步“先手”盤活了區域發展大棋局。
樂陵當地城市景觀
城市和個體
(30年不只是抽象的時間概念,30年前的重大節點不斷豐富著這座魯北名城的地域性格,讓城市中個體都能感觸時代變革下自身的存在。他們也用為先之舉,實現著各自的自我。)
10余天就作出撤縣設市決定
9月8日,中國樂陵紅棗暨健康食品產業博覽會、中國樂陵調味品產業博覽會同地舉辦,樂陵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大山致辭時,于30年前的“撤縣設市”和“小棗開節”上著墨頗多。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對于樂陵而言,撤縣設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節點,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歷史機遇。30年,不只是一個抽象的時間概念,它的內涵,是通過歷史的細節呈現的。”王大山對本報記者說道。
1988年9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樂陵縣設立樂陵市(省轄縣級市)。這一大事件,早已被記錄在《樂陵年鑒》中,不過背后的故事鮮為人知。
今年6月3日,樂陵市民政局退休職工陳西山作為親歷者,在博客上披露了當年撤縣設市的過程。陳西山時任樂陵縣民政局救災救濟股股長,據其回憶,1987年8月下旬,一個偶然機會,時任縣委常委、副縣長的商清云和時任民政局長的于眾杰,前往省民政廳匯報工作時獲悉“縣改市”門檻降低。
陳西山清楚記得,僅僅10余天后的1987年9月1日,當地縣委作出決定啟動“縣改市”申報。當年的隆冬時節,縣委的多位負責人與陳西山多次往返在樂陵和濟南間,有時甚至冒雪而行,終在一年后迎來樂陵建市大典。
王大山說:“在關鍵的歷史節點上,抓住機遇,把握機遇、發展機遇,這是樂陵人的本色。”
縱觀冀魯交界樂陵2200多年置縣史,既飽經“儒家思想”浸染,又承襲“燕趙之風”的樂陵人逐漸形成了既勤勞謙遜又敢于爭先、正直率性的地域性格。撤縣設市后的樂陵,“工業立市、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拉開了序幕,無數樂陵人在大時代里用敢為人先的性格特征實現著個體價值。
當地產業開始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這座城擁有“敢闖”基因
“一對夫婦一個窩,一個爐子兩口鍋”,樂陵的饅頭房,開遍了京津唐。樂陵撤縣設市后不久,想出去見見世面的村民楊淑英夫婦同閨女趕到北京,在一個僅有10平米的門頭房里生火起灶,“房間中間拉個簾子,里面供我們吃住,外面賣饅頭”。楊淑英自嘲當時像“套上鏈子的黃牛”。
在那個和面、揉饅頭全靠手工的時代,楊淑英一家三口每天凌晨兩點起床,忙碌到晚上七八點鐘關門。如楊淑英這般的“饅頭大軍”,樂陵有6萬人,每年掙得勞務收入20多億元。如今,很多人已在異鄉站穩腳跟。
回看樂陵30年,從作坊發展成產業集團的不乏其人。1989年,即樂陵撤縣設市后第二年,樂陵從企業改制、品牌創新入手,發展壯大工業企業。
泰山體育集團第一代產品,是卞志良和愛人坐在自家炕頭上縫制的墊子。彼時,沒有檢測設備,創始人卞志良就從屋頂往下跳的“自殘”方式進行性能測試,“如果我摔不壞,運動員就不會摔傷”。如今泰山體育集團已發展成年度營收數十億元的大型企業,車間內的檢測設備動輒幾百萬一臺。“自殘”鑒定早已成為過去,但卞志良的“闖勁和擔當”貫穿始終。
當地同樣具有創業傳奇色彩的山東飛達集團董事長崔俊良,用父母200元錢創業,北上南下,步步換道,抓住行業發展契機,在時代大潮中將企業發展成國內調味品主要供應商;國內食用糖龍頭企業星光集團董事長曹永興,則是從走街串巷、街頭賣糖的貨郎起家,目前企業已成涵蓋多個產業的多元化集團。
進入21世紀,以泰山、金麒麟、國強等骨干企業集團為龍頭的產業集群,成為引領樂陵工業發展的支柱。
數字是枯燥的,又是生動的,現今樂陵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3家,形成五金機械裝備制造、體育、調味品、精細化工等七大支柱產業。2017年,七大產業實現產值達210億元,而在1987年樂陵市工業總產值僅有2.8億元。
本報記者注意到,根據樂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該市近三年GDP增幅從未低于7%。2016年、2017年私營企業戶數同比分別增長29.8%和24.3%,去年私營企業戶數達到6698戶,從業人員近10萬人,樂陵經濟的內生動力可見一斑。
開放和閉環
(樂陵的“開放”是行動派,這一點在30年棗節歷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開門辦會,不囿于一地,不拘于一時,樂陵利用各方的資本、技術和智力,實現了紅棗產業的閉環,站上產業鏈條的最高端。)
開放節會成“資智舞臺”
樂陵,這座以棗聞名的城市,棗林上溯可有3000年歷史。30萬畝棗林干棗年產量可達1.2億公斤,“晴天不起土、雨天粘掉鞋”的本地獨有粘土特性,成為金絲小棗“活維生素丸”“百棗之王”的緣起所在。
9月8日,在中國樂陵紅棗暨健康食品產業博覽會、中國樂陵調味品產業博覽會上,記者注意到,有數百家企業齊聚,場面宏大,內容豐富,是國內唯一的紅棗產業專業博覽會。以2017棗博會為例,約有國內外5000名經紀人前來,普通觀眾更是超過10萬人次。
而30年前的首屆“中國樂陵小棗節”,只有1300多名外地客商,翻看當年的照片,簡單的儀式現場會勾起很多老人的樸素回憶。如今,數字的變化不僅是時代的差距,更是棗博會平臺承載內容的延展。
開放辦節會、開門做論壇!30年來,通過一屆屆黨委、政府的接力,樂陵小棗節越辦越有創意,小棗產業越做越大,鏈條越伸越長。2006年,小棗節改名小棗文化節;2012年,小棗文化節轉型升級為紅棗暨果品產業博覽會。
在今年棗博會上,一系列高端論壇讓眾多參會人士“大呼過癮”。本報記者注意到,每個論壇現場座無虛席,不少人站在過道傾聽國內一線企業家、學者的分享。如樂陵市政府副市長牟正君主持的“新渠道、新趨勢、新機遇”高峰論壇上,來自京東、三只松鼠、好想你等知名企業有關負責人,針對樂陵當地企業的切身需要進行了頗有針對性的講解。
9月9日,當地專門召開紅棗以及調味品產業的人才、科技交流對接會,多家企業負責人與專家學者展開對話。
有當地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縣域,我們還較為缺少這樣的交流機會,尤其是結合國內行業發展趨勢的講解更接地氣,也會讓我們審視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發展戰略的調整。”
自2015年起,樂陵還重點邀約全國的紅棗主產區政府、企業負責人齊聚棗博會。一方面討論紅棗產品的種植、加工等技術問題,另外一方面圍繞產業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今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李志西等學者,將最前沿的紅棗種植和生產技術帶到現場。
“棗博會以及調味品博覽會,將為行業和企業提供科技咨詢、資源整合、發展評估、技術標準等方面的服務,力促節會成為產、學、研、金、政等各方創新合作的粘接劑、創新鏈條的潤滑劑、成果轉移轉化的催化劑、產業創新升級的促進劑。”樂陵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因忠說道。
盯高端附加值成產業閉環
中國林業年鑒記載,1995年德州曾提出建設“紅棗工程”。當年,樂陵實施“棗樹富民”戰略,實行“地隨樹走樹隨人走,誰種誰有”新政,四年后,樂陵棗樹總株數發展到2000萬株。
不過,自2009年至2015年,中國棗樹種植面積自195萬公頃增加到298萬公頃,紅棗總產量由436.9萬噸上升到913萬噸。種植面積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了新疆地區,新疆紅棗的迅猛崛起,讓整個市場的供求關系在短短幾年間發生扭轉,金絲小棗的價格遭遇市場“陣陣寒意”。
在鄉鎮基層干過多年的樂陵市長王大山說:“經濟學上有個微笑曲線,兩個凸端一個是研發,一個是銷售,中間的凹端則是生產。樂陵棗業的發展應該盯準高端附加值,形成產業閉環。”
樂陵當地政府部門鼓勵企業和棗農采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經營模式創新,借用深加工的方式,延伸紅棗產業鏈條。在今年棗博會上,記者注意到現場不少企業在售賣附加值較高的棗產品,如棗酵素、棗酒、棗茶等。當地統計,截至目前樂陵已培植起匯源、德潤、百棗綱目等40多個全國棗業知名品牌,開發出十大系列140多種產品。
同時,樂陵當地的數千名紅棗經紀人不斷開拓域外市場,使樂陵金絲小棗及其加工產品占領了浙江、廣州等地30%的市場,并出口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30多個海外之地。
依托棗產業向旅游業的延伸,更讓“棗”字圓潤許多。兩年前,樂陵拉開“一核兩帶五組團”的文化旅游框架,其中以千年棗林游覽區為龍頭的生態鄉村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紅棗主產區朱集鎮黨委書記孫玉貴告訴記者,圍繞紅棗產業,朱集鎮除建有紅棗加工交易市場,還規劃有棗林書院、醫養中心、冀魯邊革命紀念館和民兵訓練拓展基地、文創基地等。但核心是棗林,其他產業均是圍繞棗林構建的上下游鏈條。
棗香千年,小棗開節30年來,樂陵從賣小棗到今天的賣品牌、賣旅游、賣文化,樂陵紅棗產業實現了閉環。小棗種植與加工產業、高端旅游文化業,得到了深度融合。
樂陵發布的數字表明,該市的30萬畝棗林產值已經突破20億元,遠遠超過同緯度其他紅棗主產區。
視野和未來
(網絡消除了距離,在這樣的新時代,樂陵的產業領軍人物用國際化的視野和目光,將企業調頻至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在不遠的未來,樂陵或在鄉村振興上下出另一個“先手”。)
讓企業敢于“走出去”
這是一個滿足美好生活的新時代,這還是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在這個大時代下,企業發展正逐漸由要素驅動變為創新驅動,這要求傳統產業要尋找新的創新引擎。在樂陵,多家傳統企業在發展中發生著迭變。
以泰山體育集團為例,剛剛結束的亞運會上該集團是主要供應商之一。多年來,該集團已服務了4屆奧運會、3屆青奧會及1000多次國內外大型賽事,全部實現了“零失誤、零故障、零投訴”。
隱藏在閃亮數據背后,是這家企業對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的巨大投入,“泰山體育十年累計投入十幾億元,從來沒有過丁點的猶豫。”創始人卞志良曾這樣說道,更響亮的話語來自接下來的一句話,“多年來,中國體育產品在標準方面受制于歐美,在國際市場上得不到認可,所以我們一定要自己來制定標準。”
如今,泰山體育已經形成核心競爭力,人才和技術儲備現在領先國際同行至少5年。2017年,泰山體育集團以國際化的視野,啟動了“融入一帶一路”主題活動,帶著中國企業,帶著德州體育產業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讓德州的企業有更大的舞臺。
另外一家龍頭企業國強集團則本著“以股權換發展”的思路,經商務部及省商務廳批準,與瑞典亞薩合萊集團進行股權并購,成功實現國際化戰略。目前,公司變更為外商獨資企業,這也是亞薩合萊在中國做的企業并購的最快紀錄。
在與亞薩合萊集團合作后,國強五金搭建起更廣闊的創新平臺。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方面,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2011年之前,國強五金一共擁有專利40項,合作之后,2017年一年新增120項專利。
“當下的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決定了你的競爭對手、你的用戶不再局限于區域性市場、商場,而是全球性網絡,我們一定要有開放的眼光和視野迎接新經濟的到來。”王大山這樣理解當下這個時代。
從四關兩巷到滿城花園
時針撥回到1988年,撤縣建市前的樂陵,城區只有“四關兩巷子、一條主大道兩條街,且無一處公共綠地”,用百姓話說,“一根煙沒抽完,全城便已逛遍”。
如今的樂陵,從空中俯瞰,躍馬河、盤河從樂陵城中蜿蜒而過,八縱七橫的主干街道,四通八達的公路,鱗次櫛比的高樓,人流如織的商超,一座綠色滿城、生態優美的宜居宜業城市正在崛起。
有資料顯示,2017年,樂陵城區面積達30.98平方公里,城區常駐人口已達25.9萬人。
不少在外經商的人認為樂陵30年里變化最大的應該是交通。“以前去北京至少要七八個小時,就連從樂陵到濟南也要三四個小時。現在有了直達高速,去北京只用2個多小時,去濟南只用1個多小時。”
他們的個體經歷,正是“市長名片”上兩大都市圈交匯版圖的注腳。
不僅是交通,千年棗城新崛起的成果處處惠及人民:城市品位大大提高,城區黃金地段建成12處公園綠地,真正形成“5分鐘公園休閑圈”;城區綠地面積達800多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43.3平方米;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全市1089個村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運行;鄉村所有校舍全部實現了樓房化和抗震平房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合、新農保實現了全覆蓋……
鄉村是希望的田野,鄉村是共同的家園,在我省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齊魯樣板后,樂陵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已經在想如何打造出符合當地區域和產業特色的“模板”,這或是棗城樂陵的另一步“先手之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