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8-09-11 14:18:09
北洛湯村550畝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扶貧干部在基地勞動
膠東在線9月10日訊(記者 馮海玉 通訊員 李世波) 煙臺蘋果久負盛名,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棲霞市作為“蘋果之都”,以發展壯大果業為突破口,推進“造血式”精準扶貧。棲霞市通過各類保障政策,通過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創新貧困戶收益模式、創新貧困人口生活保障模式,不斷開創脫貧攻堅工作新局面,2016年以來累計減貧13792戶20817人。
產業扶貧種下“搖錢樹” 甩掉“空殼村”“薄弱村”
9月6日,記者走進棲霞市臧家莊鎮北洛湯村。盡管此時恰是蘋果豐收的季節,但對于北洛湯村的137戶農戶來說,最興奮的不是自家蘋果大豐收,而是村里550畝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帶來了新希望。
北洛湯村支書李森告訴記者,村黨支部牽頭領辦了“棲霞市澤霖果蔬專業合作社”,吸引了包括貧困戶在內的137戶農戶參加。每戶農戶可按照每畝708元的標準領取生活保障金,并且在合作社盈利后按照30%的比例領取合作社凈收益分成。
如今,北洛湯村550畝的產業園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集體經濟收入“零的突破”,一舉甩掉了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薄弱村”的帽子。經匡算,村集體經濟收入2018年底達到6萬元以上,2020年達到10萬元以上,為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產業扶貧既是促進貧困人口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鞏固長期脫貧成果的根本舉措。”棲霞市扶貧辦負責人表示。記者了解到,2016年以來,棲霞市投資3447.4萬元,采取龍頭企業承建、合作社承建、村企合建、委托經營等方式,建成各類產業項目共52個,目前項目到位收益達到336.89萬元,收益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
創新貧困戶收益模式 帶動困難戶穩定增收
因病致貧和因殘致貧是是棲霞市扶貧路上的“絆腳石”。面對幾乎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如何讓他們持續穩定增收?
在北洛湯村,貧困戶的自有耕地可與村內集體經濟1:1置換,每年每畝可獲得800斤小麥折算價格的地租。“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貧困人口的既得利益,貧困戶原有的耕地還可以繼續耕種、享受收益。”棲霞市扶貧辦工作人員說。不僅如此,村集體建設產業園時,開墾了很多邊邊角角的荒地,這部分土地貧困戶每人可以認領一畝,他們無需參與勞動,直接“坐等”產業園收益分成,等于“一份資源、三份收益”。
75歲的李樹興是北洛湯村的貧困戶,他雙腿殘疾,老伴患有精神病。“趕上了好政策,又是分紅、又是低保、又是補貼,我們倆一年領一萬多,生活足夠了。”李大爺告訴記者。
為幫助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棲霞市還開發扶貧公益崗位768個。在政策扶持方面,積極發動孝善養老扶貧,覆蓋全部60周歲以上建檔立卡貧困老人,發放孝德基金150余萬元;2018年扶貧特惠保從6月25日起住院費用實現出院一站式報銷,理賠2160筆、336.4萬元;救助建檔立卡學生249人,發放救助資金11.24萬元;核查摸排雨露計劃補助43人,發放補助資金13.5萬元;“富民生產貸”帶動575人,人均增收1500元。
關愛貧苦戶 扶貧的正確打開方式
9月6日,北洛湯村雙目失明的貧困戶李學懂老人,聽到院子里傳來腳步聲,便馬上起身往外走。“我一聽聲兒,就知道你們來了!”沒等李大爺走到門口,公路局的包幫干部便帶著米面等慰問品進來了,李大爺高興地一個勁兒道謝。
這樣的場景,對于棲霞的每一個貧困戶來說都很熟悉。記者了解到,每戶貧困戶都有2名幫扶責任人,他們真情實意“幫”、全心全力“扶”、真誠真實“送”,溫暖著貧苦戶的心。
“前幾天下暴雨,幫扶干部打著傘來我家看房漏不漏雨,感動得不知道說什么好,”貧困戶李樹興說,“家里沒水了,他們就給我送水來,這個不來那個來,真是感覺太幸福了。”
每1-2個月入戶1次,每次入戶不少于1小時,每次入戶都要拉1次家常,每次入戶都要幫助打掃1次衛生,每半年至少陪吃1頓家常飯,每半年至少陪理1次發,每年至少幫助干1次農活……記者獲悉,棲霞市開展了貧困戶結對幫扶工作,要求幫扶責任人必須落實好“六個一”幫扶責任。
為確保幫扶責任落到實處,棲霞市將數據平臺和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幫扶責任人日常管理。幫扶落實情況直接納入干部考核評估體系,作為考核干部德能勤績廉的一項重要內容,與評先樹優、提拔使用掛鉤。不僅如此,扶貧辦通過抽查、暗訪等形式,加強幫扶責任和幫扶實效督導檢查,確保“六個一”落實到位,有效提升了貧困群眾的滿意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