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11-23 09:18:11
11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第4版,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歸”》為題,報道了在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曲堤鎮王義寨村掛職的黨支部書記呂向陽,點贊了他甘于奉獻、不計個人得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歸的初心和做法。全文如下:
一身迷彩服,挽著褲腿,初冬天氣,但他額頭上卻沁著汗水……當記者在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曲堤鎮王義寨村見到呂向陽時,看不出他和村民有什么區別。
呂向陽(左)幫村民收花生 (資料片)
1970年5月出生的呂向陽,是山東省經信委派駐王義寨村的黨支部書記。他曾經是省武警總隊副團職干部,在省級扶貧重點村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望母山村擔任過兩年第一書記,今年又來到王義寨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2013年3月,組織確定呂向陽赴望母山村擔任第一書記,他義無反顧。兩年掛職期間,他帶領村民攻堅克難,拓寬村道10多公里,架設橋梁4座,開山炸石修建山道5公里,把道路修到200多戶村民家門口;招商引資建成了一個豆粕加工公司、一座70畝的養羊場,成立農業合作社,望母山村人均年收入從4年前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順利脫貧。
今年初,組織上找呂向陽談話,又選派他到王義寨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說起王義寨村,在濟陽可是遠近聞名。有幾句話說得很形象:“村子不算小,能人也不少,卻沒黨支部。”全村21名黨員中,70歲以上的黨員有6名,年輕黨員都外出打工,從1995年至2015年,硬是20年選不出黨支部班子,村黨支部書記一直由鎮或縣機關干部兼任。
呂向陽深思熟慮后,還是橫下了心,“只要組織需要,我無怨無悔”,再次擔起了駐村的職責。有戰友不解地問:“你當村支書有癮啊?”呂向陽淡然回答:“我入黨的初心就是甘于奉獻,不能算個人得失賬,更不能跟組織講條件,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歸。”
村里的老百姓對這位遠道而來的扶貧干部,開始也有疑慮。“你是省里的干部,拋家舍業來到咱村,給咱老百姓辦事,不嫌苦嗎?圖個啥啊?”王義寨村73歲的村民趙慶之問。“當過兵的人,什么苦都能吃,什么難都能過,什么仗都能打。”呂向陽拉著趙慶之的手說,“就圖咱村平平安安,都能過上好日子。”
剛進村時,縣鎮領導專門在鎮政府給呂向陽安排了一間宿舍。但呂向陽背起行李住進了王義寨村委辦公室,“沒有水也沒有廁所,條件是簡陋艱苦了點,但如果不能經常和鄉親們面對面,又怎么能心貼心呢?”
“老百姓認干不認說,誰辦實事他服誰。村黨支部書記不允許遇到問題繞著走。”這是呂向陽兩次駐村掛職的切身體會。王義寨村有一名村民有精神病史,砸過家里的電視機,打斷過親娘的腿。今年春天村里搞建設,這名村民家附近有幾棵老樹需要伐掉。這下不得了了,一大早他就扛著鐵锨,罵罵咧咧來找呂向陽,村民們見狀大喊:“呂書記快躲起來!”
“其實我也有些害怕,但我不能跑。我要是跑了,就把群眾的信任和黨的威信全跑丟了。”呂向陽很淡定地把村民拉進辦公室,倒茶遞煙。3個小時內,這名村民來來回回4次,終于穩定了情緒。呂向陽又趁熱打鐵,到他家走訪,買上蘋果買上糖,抱抱他的小孫女。現在在大街上,他老遠看到呂向陽,都主動跑過來打招呼。
還有什么比群眾的理解和信任更寶貴呢?短短幾個月時間,呂向陽和全村村民已親如一家人,村民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問題都愿意向呂向陽反映,村里的面貌也有了大變化。
脫貧攻堅戰,上陣“父子兵”。王義寨村村委會主任趙長貴透露了呂向陽的一個小“秘密”:呂家三代人,父親上世紀50年代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志愿到新疆支邊,兒子也遠赴喀什援疆。而他自己在脫貧攻堅一線履職盡責。9月,呂向陽被山東省省直機關授予第二屆道德模范稱號。
(人民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