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9-02-13 14:06:02
走進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四德好人館”,圖片、文字、實物,287名好人的典型事跡,在這個道德宣傳的新平臺,仿佛燃燒的火焰,溫暖人心。
從2012年開始,淄川區把“四德工程”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建設“厚德淄川”公民道德品牌。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和全省“四德工程”“家風村風行風”建設現場會先后在淄川召開。淄川區先后榮獲省級文明區、全省“四德工程”建設示范區等榮譽稱號。“道德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把‘四德工程’建設長久地抓下去,打造‘四德’品牌,讓好風氣吹拂淄川大地。”淄川區委書記李新勝說。
形式新穎
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淄川區把2012年至2014年作為道德建設推進年,實施以“孝誠愛仁”為主要內容的“四德工程”。制定“淄川區老年人家庭贍養責任指導意見”,區人大常委會通過《淄川市民“四德”公約》,形成全區上下一致認同的文明規范和行為約定。組建“四德工程”文藝巡回演出團等6支“四德”宣講團隊伍,赴基層巡回宣講2560余場次,聽眾超過10萬人。建設“四德”文化廣場30多個、連片打造“四德”示范村居137個,廣大群眾在參與和實踐中培育起了崇德向善的行動自覺。
“近年來,我們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不斷深化‘四德工程’、家風行風村風建設和新農村六新工程建設,著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三大工程,打造精神文明建設的淄川樣本。”李新勝說。
隨著淄川區“四德工程”的深入實施,全區先后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遞道德正能量,淄川區建立了全省首家四德好人館。各鎮辦、村居層層建立四德好人館(室)。截至目前,全區建成區級好人館1處,鎮級好人館12處,村級好人室157處,初步實現了區、鎮、村三級全覆蓋,已有50萬人入館參觀。
“我們積極評述道德模范,先后推出了全國道德模范孟祥民、中國好人魏心東、全省道德模范孫奉巖等重大典型,他們成為引領淄川發展的亮麗風景。”李新勝說。
為鞏固和推進“四德”建設成果,淄川區固化“一榜一館一堂”,在每個鎮街道、村居普遍建立一個善行義舉四德榜、一個四德好人館(室)、一個道德講堂,實現思想道德建設大眾化、形象化、常態化,真正唱響公民道德建設最強音。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孝子(女)”“文明家庭”“文明新用戶”等評選活動,把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通過善行義舉四德榜張榜展示。在所有村居全部實現“村村建榜、戶戶上榜”的基礎上,逐步延伸到機關、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先后開辦雙楊鎮書香雙楊大講堂、寨里鎮黌陽新風大講堂等道德講堂,用身邊人講身邊事,一個個接地氣的故事與群眾情感形成共鳴。2017年以來,全區累計開展道德講堂宣講活動1120次,8萬余人參加。
用好載體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汗水壯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元旦前夕,記者來到淄川區龍泉鎮韓莊村時,村民們正忙活著準備晚上的文藝會演。“這首《四德歌》村民們特別喜歡,因為它唱出了我們村的精氣神兒。”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褚全德說,韓莊村1580名村民過著和諧幸福的生活,正是得益于“四德工程”等道德建設的浸潤和滋養。
為加強市民道德建設,淄川區搭建載體,先后創作了《四德歌》《淄川好》等道德曲目,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文藝演出等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組織拍攝微電影《父親的咂魚湯》,獲中宣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優秀作品三等獎。還組織編印“四德講堂”系列叢書等,免費發放給廣大群眾學習。
佩戴徽章、宣讀承諾詞、參觀學習長廊……2018年8月9日,在淄川區羅村鎮南韓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升學禮儀式上,村民和10余個村里的大學生,參加了一次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教育。“看了《青年榜樣習近平》《窯洞里的讀書人》兩部短片,感觸很深。我即將踏入大學校門,一定會不忘初心,帶上村里的祝福,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父母家鄉和社會。”大學生劉康激動地說。
在新時代,讓道德建設真正走進百姓心中需要新載體。淄川區通過打造文明一條街、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道德教育新陣地。結合群眾需求,確定了“六講六樹”工作思路,打造了“一個主題、三個步驟、八個流程”的工作機制,建設“淄川百姓之家云”,每月推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五個一”,采取室內室外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網格內外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活動,扎實推進文明實踐工作的開展,傳遞道德正能量。
潤物無聲,在“四德工程”建設的推動下,如今淄川區到處是一派平安祥和的景象。孝老愛親、遵規守法、鄉風文明、誠實守信、鄰里和睦、奉獻社會等蔚然成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