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9-07-09 06:51:07
正在清洗車輛的“無人洗車機”
“無人洗車機”洗車省時省錢。
最近,孫先生發現了“新大陸”,家門口不遠處安裝了一臺24小時無人值守的自動洗車設備。“自助掃碼支付,五六分鐘就能完成洗車”。讓孫先生更欣喜的是,再也不用為洗車排隊頭疼了,隨時可以去洗。
在濟南的街頭巷尾,這種“無人”的經濟業態已不是新鮮事物——無人便利店、無人KTV、無人按摩椅、無人餐廳、無人加油站、無人洗車機……不過,互聯網時代,業態翻新速度快得有些讓人猝不及防。前一秒,這些業態還是資本的寵兒,后一秒就黯淡得無聲無息。
眼下,這些“無人經濟”業態現狀如何?面對“有人經濟”,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其壁壘是什么?它們的下一站又在哪里?日前,記者進行了調查。
“無人”PK“有人”洗車成本、運營成本“雙下降”
7月7日下午5:00,高新區齊魯軟件園內,“小睿智洗”正在快速清洗一輛家用小轎車。車主李燕就在軟件園內上班,她是這臺無人洗車機的老主顧,“雖然沒那么精細,但車身清洗完全沒問題,很方便快捷。”
車主可依照語音提示停放好車輛,通過自助掃碼進行支付,僅6分鐘就完成了洗車過程,并且可以自動打蠟。其間車主不需要下車,全程也無人員值守操作。在費用上,單洗一次15元,辦卡單次9.9元。而傳統洗車價格,已經普遍不低于30元。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臺“無人洗車機”的技術誕生自濟南“玩家”。
“這不是‘腦門一熱’的想法,2016年我就萌生了‘無人洗車機’的想法,經過大量的調研和技術研發,直至去年落地第一臺機器。”在位于濟南陽光舜城小區的睿達汽車門店,記者見到了“小睿智洗”的創始人梁文星。在傳統洗車行業摸爬滾打十余年,梁文星深知行業難以突破的瓶頸。“一個門店每天的洗車量在200臺左右,一臺車耗時低于30分鐘的都少見,幾乎沒有不排隊的情況。”
排隊是車主的痛點,而受房租價格、人工成本快速上漲等因素影響,經營者同樣腹背受敵。“洗車工月工資至少4500元,加上房租成本,這個門店的運營成本高達40萬元。”梁文星坦言,無人洗車機只占據4-5個車位的面積,清洗同等車輛可節水80%以上。“人工、房租、水‘三座大山’均大幅縮減,低成本顯而易見。”
目前,“小睿智洗”在濟南已經鋪設20臺,梁文星今年的“小目標”是100臺。
從來勢洶洶到黯然退場這些無人業態“涼涼”了7月8日11:30,槐蔭區一棟寫字樓大廳,一邊的傳統便利店收銀臺前排著長隊,而另一邊僅剩“貨架”的無人貨架顯得格外形單影只。兩年前,這排無人貨架也曾熱鬧過。
2017年,在濟南大大小小的寫字樓,突然涌現一排排無人貨架,方便食品、飲料、煙等近百種品類的貨物,通宵達旦、風雨無阻地等著消費者掃碼。與傳統便利店截然不同的是,無人貨架實現了無銷售人員服務的全過程自動消費。
一時間,“無人”的名頭吸引了一波嘗鮮的消費者。
起初,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的出現,讓傳統零售商都感到了巨大的危機,認為自己可能要被時代淘汰。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電商“大咖”的涌入,更是讓這一業態成為眾星拱月的“風口”。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有138家無人零售企業,其中57家獲得融資,總融資額超48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伴隨幾個頭部玩家發展遇阻,無人貨架領域便進入靜默期,市場上只留下倒閉、轉型的聲音。“‘無人’應當所有流程都能通過設備來完成,而無人便利店僅僅取代了收銀員的功能,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無人模式。”從事零售行業多年的陳峰一語中的,“整體運營成本相較于傳統模式,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貨物自動識別設備、運用人工智能建立起來的運營系統,加之維護成本,都不是小數目。”
生意冷落的遠不止此。
在交通樞紐、醫院等區域,舒適高端的按摩椅一字排開,只要掃描二維碼付費,就能享受到固定時間內的按摩服務,但多數只是被市民當作普通座椅。
在電影院、商場內鋪設的自助KTV,手機掃碼后可隨時“開唱”,但體驗的人同樣寥寥無幾。
趨勢or噱頭 抓住消費痛點的“無人”才長久
從移動經濟到共享經濟,再到如今的“無人經濟”,有些已經摸出路子,有些則已經出現蕭條,不少人會困惑,“無人”究竟是未來趨勢還是炒作噱頭?
“是趨勢,但與‘有人’并無矛盾。因為不是所有的經濟模式都適合‘無人’。抓住消費者痛點,能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利,使社會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這樣的‘無人’才能長久。”梁文星頗為看好“無人洗車機”未來的發展空間,“智能洗車系統有效解決傳統洗車工作效率低、資源消耗大、等待時間長、場地要求高、人力成本高、限制條件多等問題,并以物聯為連接,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
隨著新玩家和資本巨頭的入場,初創者是否會有“被出局”的擔憂?“產業布局需要資本的撬動,像無人洗車機在杭州等城市已有類似產品,但‘小睿智洗’有著自己的專利優勢,目前也已獲得中信雙創天使輪融資。”梁文星的戰略是,精準擇址鋪設,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很多‘無人模式’只是在資本推動下站到了風口,除了賺足眼球之外,并未真正創造新的運營模式。”從事食品零售行業多年的陳健告訴記者,比如說無人零售、無人餐廳等,具體在消費體驗、操作性上還有待考量。
“不論是‘有人’還是‘無人’,根本動力都是消費者的需求,‘無人經濟’是對現有消費服務模式的一種補充。”濟南一互聯網公司技術研發人員曹國凱表示,不過“無人經濟”在技術上還不夠成熟,還做不到“便捷與實惠兼得”,這就需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驅動,需要市場去催化,資本去撬動。
……
從目前市場來看,雖然部分“無人模式”開始遇冷,或者已經失敗退場,但新的玩家仍在不斷入場。不管是巨頭還是初創者,大家都覺得“未來可期”,但“未來”是否真的已來?還需要市場來檢驗。
原標題:“無人”背后的經濟鏈條:人工?自助?智能?未來您如何選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