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0-05-17 07:24:05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關乎打贏脫貧攻堅戰,也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主題為“助殘脫貧 決勝小康”。
山東有570萬殘疾人,其中建檔立卡和即時幫扶殘疾人口38.86萬人。精準掌握貧困殘疾人狀況,激發內生動力,解決個性難題,我省各級殘聯組織多措并舉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截至2018年底,全省建檔立卡殘疾人實現基本脫貧。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群體,他們既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在他們摘掉貧困帽子、奔向小康的路上,有許多人、許多事令人敬佩和感動。
成立合作社,帶領殘疾人家庭脫貧致富
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西街村村民張成云,是鎮上的富硒西瓜種植大戶。2011年,張成云頂著狂風在大棚頂部放草苫時,不慎腳下一滑摔了下來,造成右腿膝蓋粉碎性骨折,落下終身殘疾。
頑強的張成云沒有被困難擊倒,他說,“再難也不放棄富硒西瓜種植”。就在艱苦操持大棚時,他發現,村里和周圍幾個村也有一些身患殘疾的瓜農和他一樣堅持著富硒西瓜種植,不僅比常人付出更多辛苦,收入還低。于是,他找到村里另外4家有殘疾人的家庭商議,組建成立仁風鎮凌云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寓意“不墮凌云之志”,并定下規矩:加入合作社的殘疾人社員要互幫互助,誠信經營,共同為富硒瓜果產業謀出路、謀發展。
“現在,合作社成員有22家,其中10戶是周邊村的殘疾人家庭。合作社為殘疾人社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統一采購種苗,拖拉機、耕犁等大棚作業生產工具供他們免費使用。”張成云說,“帶領大家在大棚種植這條道路上向前奔,雖然艱苦,但看到客戶來到棚里采摘富硒西瓜的那一刻,每個殘疾人臉上流露出的喜悅之情,覺得非常值得、非常幸福。”
開辦服裝廠,愛心回饋更多殘疾人
兒子出生時,誘發了劉加芹的先天性心臟病,她只能靠心臟起搏器生活;手術過程中又因碰到神經線,成了肢體殘疾人。在平邑縣凱凱服飾有限公司,見到熱情、大方的公司經理劉加芹時,很難想象20年前她為了治病差點賣掉房子的樣子。
2006年,劉加芹踏上創辦服裝加工廠的艱苦創業道路。當初沒錢買縫紉機,農村信用社給貸了款。自己跑了三天,一個單子也沒接到,后來遇好心人給了她2000件上衣的訂單。因為工人都不是熟手,多次返工后才完成。就這樣艱難起步、不肯放棄,劉加芹的服裝廠一天天發展起來。現在,她不僅開了分廠,還在周圍村辦了3個扶貧加工點,總共有60多名工人,每天能加工500多件校服、工作服,年利潤30多萬元。
“我受到這么多幫助,現在有能力了就得回報別人,不然睡覺都不會心安。”劉加芹說。在貧困殘疾人趙治美家里,最引人注目的家什就是縫紉機。“這是劉姐給我送來的。她看我走路不方便,就把機器直接安到我家里。我靠它加工干活,劉姐給我每件多算5毛錢,一個月能收入1000多元錢。”
創建孵化中心,幫助殘疾人實現創業夢想
2000年,錢廣強退伍回到鄆城縣自主創業。正當他夢想著干一番事業時,2003年的一場車禍,導致他雙腿被截肢。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錢廣強雖然內心崩潰,但軍隊中磨礪出來的堅毅性格,讓他最終選擇勇敢面對一切。
辦養殖場、開網吧、做殘聯專職干事……錢廣強一直勇于嘗試、努力打拼。2015年,錢廣強在鄆城縣殘聯開設了電商培訓班。之后,他又組建“陽光助殘創業園”,整合當地農副產品、地方特產,通過網絡銷售,先后帶動了一批優秀電商人才,后期還針對有自主創業夢想的殘疾人開設了手機、電腦維修等課程。通過培訓,共帶動400余名殘疾人脫貧,所有上崗人員均有了相對穩定的經濟收入。
2017年,錢廣強各處籌措資金180多萬元,創建了全縣首個無障礙殘疾人就業基地“鄆城縣廣強殘疾人創業孵化中心”。2018年11月,孵化中心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認定為“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目前已經安置了70余名殘疾人在孵化中心就業。□ 本報記者 趙 君 本報通訊員 李英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