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0-05-19 15:53:05
新華社濟南5月19日電(記者葉婧)在地處黃河故道的山東夏津,去年栽下的200畝桑樹已經長到一米高。樹下數十只大白鵝或俯身吃草、或悠閑踱步,地面上隨處可見蚯蚓掘洞的痕跡,一派生機勃勃的孟夏景象。
“這是我大學畢業后回鄉創業9年取得的一點小成績。”今年32歲的徐如松說。
徐如松是山東省夏津縣雙廟鎮清涼寺村人。生長在黃河故道,他更了解這里的土地:“都是沙土地,又旱又貧瘠,村里人不懂技術,只知道種糧食。”
要致富,還得尋找別的出路。“好不容易靠讀書走出了農村,家里人當然希望我留在外面。但我想回來,想至少改變一下生我養我的這個小村子,所以開始養殖蚯蚓。”徐如松說。
與徐如松相似,在山東費縣,任慶學從青島農業大學畢業后,也回到他的家鄉創業,建立了以研發、生產、銷售水產飼料、畜禽飼料為主營業務的費縣海瑞達飼料有限公司。
大學生們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回鄉創業之路依然顛簸。
“從2012年開始連續4年,我養蚯蚓一直在賠錢。”徐如松說,當時養殖經驗不足、管理不當,平均每畝地只能產不到300斤蚯蚓,還浪費了不少人工費用。
任慶學的困難體現在硬件設施方面:最初租賃的廠房內線路老化,線路線徑細、供電能力差,企業生產節奏經常被供電線路故障打亂。
所幸,這一情況很快被國網費縣供電公司薛莊供電所了解到。他們先對任慶學的公司廠房線路進行了維修、更換,滿足用電需求,還安排服務人員定期上門對生產用電情況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消除用電安全隱患。
徐如松的蚯蚓養殖事業也逐漸步入了正軌,畝產蚯蚓穩定在600斤以上。2018年,“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審,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隨后,夏津縣開始大面積推廣桑樹種植。
2019年初,徐如松所在的雙廟鎮政府為支持林下經濟發展,免費給他提供了8000余株桑樹苗,清涼寺村黨支部則牽頭為他的蚯蚓養殖合作社協調流轉了200多畝土地。徐如松“地上植桑,林下養殖”的事業正式拉開帷幕。
在山東,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和人才被吸引回鄉干事創業。為助力“引鳳還巢”,2019年11月,山東推出了“青鳥計劃”,針對“雙一流”高校山東籍學子,推送“真金白銀”的崗位和政策,吸引優秀學子返鄉干事創業。
據共青團山東省委統計,目前已有1.1萬家用人單位進駐“青鳥計劃”平臺,聯系在外山東籍青年人才3000余人。
“引鳳還巢”更要“助鳳安巢”。任慶學的公司成立以來,國網費縣供電公司薛莊供電所已為他完成緊急搶修50余次,幫助他減少各項損失20余萬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還第一時間整理相關電價優惠政策,主動落實政策答疑解惑,為他節約用電成本11.8萬元。
如今,小有成就的徐如松開始實現回鄉創業時定下的“改變村子”小目標:村里有12戶貧困戶利用土地入股獲得合作社分紅,其中還有4人在合作社打工,每個月能再掙2000多元。
“又一年畢業季要到了,有好政策幫扶,又有我‘打樣’,肯定會有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到時候村里就真的大變樣了。”徐如松說。(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