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1-02-01 07:14:02
原標題:留在青島,過個好年
來源:青島日報
本報評論員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
辛丑牛年將至,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往年此刻,無數中國人已經奔波在返鄉之路上。但自去年12月份以來,我國一些地方相繼出現了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有的省份或城市同時出現多條傳播鏈,出現了家庭、社區聚集病例。這種情況下,大規模人員的流動,無疑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為此,今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倡導“非必要不返鄉”,“留在青島,過個好年”也成為當前我市方方面面的共識。
留在青島過個好年,需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呵護節日溫情。抓好前者,才能安心;呵護好后者,才可暖心。統籌兼顧,多措并舉,才能于細微之處見真章,更好地彰顯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其中,疫情防控要提高警惕,慎終如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近日表示,從現在起到2月底,正是防疫最關鍵時刻。不讓病毒有機可乘,需要我們每一個部門和個人都努力做到無懈可擊。我市各相關部門也連續發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同往年相比,今年春運旅游客流、務工客流大幅減少,火車站不見了過去的熙攘熱鬧……這是共同努力防控疫情的最直觀體現。誠如鐘南山院士在一段視頻中所說:“春節是中國人骨子里的情結,但是今年春節,卻有千千萬萬人選擇留下,為防疫犧牲團圓,每個人都了不起!”
如何留在青島并且過個好年,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既要有真金白銀的關懷,也要有真情實感的溫暖。年味是中國人的精神剛需。無論世界怎樣改變,無論身處何方,過年都浸潤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對“就地過年”的人們來說,濃濃的年味可以緩解孤獨,撫慰鄉愁。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于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作出了科學倡議和合理安排。我市各相關部門和企業也紛紛推出福利政策。青島高新區對符合要求“就地過年”的外省務工人員和企業員工,按照每人800元的補貼標準,由企業以“先發后補”的方式一次性發放至個人;城陽區對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每人發放600元電子消費券;市北區推出“愛心餐”供餐服務,可提供日常三餐及“三十年夜飯”供餐服務;在全市發放的“大禮包”中,則包括了送紅包、送旅游、送通話、送流量……這一系列激勵舉措讓人們倍感溫暖,得到了廣泛好評,也是青島在城市治理過程中“人民至上”理念的一次生動實踐。
除去宏觀層面的物質鼓勵外,留在青島過個好年還需要有充足的精神慰藉。年味與文化息息相關,呵護年味需要文化接力。要有更多的文化娛樂活動,讓“就地過年”的人們在溫馨快樂的氛圍中,緩沖對家鄉故土的思念。雖然因疫情防控需要,不宜舉行一些聚集性節會,但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公園、體育場等公共活動空間,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可以保障開放時間。鼓勵公共文化場館開展線上服務,指導各地積極組織云劇場、藝術直播等。進一步增加網絡、電視、廣播等文化體育節目供應等,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人們的需求。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是留在青島過個好年的關鍵。在“就地過年”的背景下談論年味,其實也是對一個老話題的重新探究。這些年,“城市里年味越來越淡”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其實,年味的變淡,根本原因還是社會的轉型。春節原本根植的是農業文明下的熟人社會,祭祀、祈福等儀式均由此衍生。而現代都市早已步入工業文明乃至互聯網時代,已進入陌生人社會。在這種現實之下,假如只憑習慣和記憶來過年,年味自然越來越淡。要想讓年味重新濃起來,需要我們直面現實,放開懷抱,勇于接受不同的文化,構建新型鄰里關系。如今“就地過年”也正是一次打破隔閡、敞開心扉、促進融合的好機會。在傳承千年的春節文化中,傳統的“孝”與“和”等核心因素一直未變。將年貨快遞回鄉,通過網絡和電話給老人拜年,也可表達孝心;跟鄰居、同事等以和為貴,把大家期待過年的好心情聚合在一起,也就有了濃濃的年味。“此心安處是吾鄉”,只要那顆過年的心有處安放,在青島也就有了故鄉般的安穩。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碑斀袷澜?,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防疫和年味兩手抓,是在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顯著體現?!熬偷剡^年”是這個牛年春節的獨特記憶,是每個人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的細微流露。讓我們一起“留在青島,過個好年”,用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熱情好客厚待身邊每一個人,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共同守望春暖花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