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2021-03-04 00:08:03
原標題:青島:“保險+期貨”唱響扶貧“山海情”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陳凌馨 王瑋
近日,國務院扶貧辦公布了2020年“企業精準扶貧專項案例50佳”名單,青島市市南區企業銀河期貨有限公司青島營業部創新“保險+期貨”推動精準扶貧案例成功入選,這是山東省唯一入選案例。
這個案例的背后,是一段青島市南區與宕昌縣東西協作扶貧的佳話。
“一拍即合”:政府與企業合力來做一件事
事情還要從2020年說起。2020年初,市南區領導到企業調研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以為就是做個例行走訪,沒想到問起我們業務上的困難。”銀河期貨青島營業部總經理龐大為說,于是他就提到想要申請大連商品交易所扶貧項目的事情。讓龐大為更“沒想到”的是,領導走后的第三天,市南區掛職宕昌縣扶貧辦副主任蔡明磊就主動聯系上他,開始詳細溝通項目申請事宜。市南區對企業需求的重視,對對口幫扶地區脫貧的在意,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和細節里得以體現,龐大為深受觸動。
龐大為要申請的,是大商所的“農保計劃-專項扶貧”項目。該項目組織期貨公司以“保險+期貨”的形式對貧困地區進行定向幫扶,但是項目需要政府相關機構參與、配套資金的注入。
其實對市南區來說,他們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扶貧方式。宕昌縣是傳統農業縣,國家掛牌督戰的5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市南區現代服務業發達,金融行業聚集,但資本向來“嫌貧愛富”,兩者怎樣擦出“火花”?
銀河期貨的想法,恰好契合了市南區的“剛需”,在詳細了解項目情況后,雙方“一拍即合”。2020年4月籌劃,5月實地考察,7月申報材料,8月通過答辯,政府支持,期貨推進,大商所雞蛋“保險+期貨”專項扶貧項目得以成功落地宕昌。
“跨界合作”:農戶最終獲賠126.42萬元
“保險+期貨”是什么?龐大為介紹說:“簡單理解就是農戶到保險公司買一個價格險,但價格是對應期貨盤面的一個價格,按照期貨盤面漲跌,最終當保險到期之后,由保險公司對農戶進行相應的賠付。期貨公司發揮金融創新的功能,進一步實現了保險公司百分之百再保險,等同于把現貨市場的風險轉移到期貨市場,用期貨市場的盈利最終實現賠付。”
這個項目中,市南區政府依托“東西協作”資金,協助宕昌縣政府補貼保費30萬元。從2020年9月到12月,分4期投保,覆蓋村辦養雞合作社21個,覆蓋全縣2399戶建檔立卡貧困養殖戶,以及宕昌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貧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合計2439戶,項目投保雞蛋3500噸,保險金額2938.50萬元。
“項目最終實現了126.42萬元的賠付,賠付效果良好,相對于市南區政府30萬元來講,實現了扶貧資金的收益放大。”蔡明磊介紹說:“這30萬元我們可以直接‘輸血’給合作社或者農戶,但是花完就沒了,‘保險+期貨’卻讓‘輸血’變‘造血’,對整個產業發展來說都是受益的。”
龐大為告訴記者:“農戶人均獲賠518塊錢,聽上去不多,但是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收益,保證了避險增收。以往養雞戶靠天吃飯,遇上價格下跌,只能認虧或者淘汰雞,在價格上漲的時候再擴大養殖規模,往往跟不上市場節奏,最終散戶受損。‘保險+期貨’這種模式能讓農戶穩定地保證蛋雞的存欄量,即使在價格下跌的時候,在現貨市場虧損,在保險和金融端也能實現相應的賠付,降低了蛋價下跌重新返貧的可能。”
“輸血”變“造血”:助力精準扶貧銜接鄉村振興
“有了‘保險+期貨’,我們合作社的農戶們更加有信心堅持自己的產業了,不少農戶已經有了擴大自身產業規模的計劃。”宕昌縣何緒生農業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緒生告訴記者。雖然他們并不懂什么是期貨,但從農戶肯定的答復里,能直觀感受到他們已經嘗到了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甜頭,也證明了以期貨等金融工具為橋梁,通過“保險+期貨”等金融創新模式,能夠有效轉移生產經營風險,保障種植、養殖農戶的收益穩定,以達到精準扶貧的目的。
“我認為‘保險+期貨’的模式在未來是可持續、可復制、可發展的。”龐大為說,“利用該金融手段實現精準扶貧,可以變‘輸血’功能為‘造血’功能,隨著項目進一步延續,可以更好地推進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的銜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