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03-25 05:44:03
原標題:山東:推動城鄉文化服務均等正在進行時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促進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實現城鄉均等,是山東在新時代保障民眾基本文化權益的著力點。過去近10年,山東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財政投入、服務創新、人員配備等方面下功夫,公共文化的軟硬件條件明顯改善。然而,在微觀層面,城鄉之間因各種原因造成的資源不對稱,使得基層文化建設短板長期存在。為讓公共文化的“公共”名副其實,切實推動服務均等化,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部分地區試點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城鄉均等先行區”,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流動,資源天平往鄉村傾斜
長期以來,因為財政投入少、人才力量不足、黨委和政府重視程度不夠等,一些基層地區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洼地”。變“洼地”為高地,讓基層百姓真正享受文化繁榮發展帶來的紅利,最直接的辦法是送資源,即從城市調配資源送到群眾家門口。
地處魯北的濱州市,連續10年將流動文化服務作為重點工作來謀劃。濱州市文化館成立紅色文藝輕騎兵志愿服務小分隊,先后走進鄉村、學校、養老院,為特殊群體開展“愛心藝術·情暖濱州”文化志愿服務,用文藝演出、書畫創作、非遺展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將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2018年,濱州市陽信縣創立全國首家流動帳篷文化館,流動帳篷長30米、寬13米、高6米,帳篷內既可以演出,也能舉辦各種類型的展覽和舞蹈培訓。流動帳篷文化館把固定在館內的文藝演出、培訓講座、非遺展示等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解決了因時間、場地、天氣等外部因素產生的演出難、輔導培訓時間短等難題,為遠離城區、不便到文化館參加活動的文藝愛好者和基層群眾提供館外藝術服務。
青島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傾斜更為直接。近年來,青島各級政府每年投入1億多元用于支持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市本級財政年均為市文化館投入文化活動經費500多萬元。城陽區每年投入2000萬元用于打造“文化超市”;西海岸新區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培育“小品進社區”項目,累計演出5000余場,惠及群眾百萬人次;李滄區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為本區群眾文化隊伍配備樂器、演出服裝、道具等文化活動器材1.5萬余件(套)。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付俊海表示,近些年,流動文化服務發揮了春風化雨的作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效能提升的空檔期,流動文化服務滿足了群眾需求,保證了服務的時效性。
扎根,鄉親的愿望在門前實現
如果說流動文化服務是“開胃菜”,常年扎根基層的系列文化活動,就是群眾最期待的“文化主食”。在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進程中,山東注重建設百姓家門口的文化陣地,打造兼具地域特色和文化認同感的服務項目,提升鄉親的參與積極性。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濟南市商河縣與時俱進,立足文化傳統優勢,創新“民間藝術+”模式,促進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以優秀民間藝術引領鄉村風尚,整合鼓子秧歌、花鞭鼓舞、商河民歌等優秀文化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莊戶劇團和村(社區)文化活動站點,擔綱演出主力走進千村萬戶。
泰安新泰市聚焦農家書屋資源閑置、機制不活、效能發揮不夠等突出問題,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深入推進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創新實施城鄉書房建設工程。當地本著均衡布點、距離就近、方便群眾原則,選擇大型社區、鄉鎮駐地、中心村布點建設城鄉書房,既保證百米內有治安崗亭或派出所、公共衛生間等公共設施,又擴大了書房輻射范圍,方便群眾就近閱讀。閱讀新空間嵌入城區、鄉村的各個角落,延伸到圖書資源服務的最基層,打通了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百米”。
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居民王長友是一位呂劇愛好者。2015年退休后,王長友在北宋鎮綜合文化站支持下,組織起呂劇票友隊伍,常年義務下鄉演出。“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文化工作重要性在于讓村民立志,接觸正能量,增長過好日子的心勁兒。”王長友說,如今他的票友隊伍已有30多個人,其中既有業余編劇,也有專業作曲,2020年,僅鄉村振興題材戲歌就寫了12首。本地人寫本地事,再演給本地百姓看,臺下掌聲很熱烈,觀眾對演出那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創新,管辦分離邁實質一步
造成城鄉服務不均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層公共文化工作缺少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有的人員保障不到位,有的財政資金多年落實不了,還有的是文化陣地被挪作他用或者年均開展活動數量太少。以基層文化陣地活起來為初步目標,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濰坊、威海等地,探索公共文化組織應用領域的系列創新實踐,初步達到兩個目的:提高了基層黨委、政府對公共文化的重視程度,對公共文化管辦分離的具體操作模式進行了摸索。
近3年來,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著眼推動縣鄉人民政府主體責任落實,推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星級評定辦法,建立健全“建管用”長效機制。在縣域范圍內探索開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星級評定,推動縣鄉人民政府主體責任落實。
濰坊采取單位自查、上級考查和群眾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對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免費開放、活動開展、隊伍建設、品牌打造、工作創新等效能發揮情況進行綜合考查、客觀評價,確定星級等次,作為考核評價和獎補資金發放的主要依據。星級評定,一年一評,動態管理,能上能下,不搞平衡照顧,成為“夯實政府責任、評價機構績效、反映群眾意愿”的重要標尺,確保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持續提升。
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指通過文化創意投標、項目化運作、第三方評估等,為文化類社會組織提供資金資助、資源鏈接、平臺支撐、能力建設等支持,引導其進入鄉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破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中人才、組織、資源不足困境的做法。威海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聚焦全市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短板與弱項,通過發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改變以往鄉村文化服務“大水漫灌”“對焦不準”“撒芝麻鹽”等情況,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百姓最迫切的精神需求上。
山東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李國江認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短板在基層。城鄉均等是項長期工作,關鍵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轉變觀念,真正重視公共文化,將其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抓手。同時,應靈活設定基層公共文化工作的考核指標,避免一刀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