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2021-04-25 15:09:04
原標題:“問計蘇州”賦能青島民營經濟發展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5日訊 蘇州一直以“小家碧玉”形象示人,但近年來在民營經濟領域卻呈現“群狼效應”,涌現出116家上市民營企業,26家企業入圍“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萬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正在孕育力量、厚積薄發。
蘇州發展民營經濟的秘訣是什么?針對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融資難、融資貴和用地難、用地貴問題,蘇州又有哪些實招硬招?青島又能從中得到哪些借鑒?
聚集青島市委、市政府“項目落地年”的部署要求,在市委組織部舉辦的青島市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一把手”專業化領學研修班中,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聯合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統計局、市財通集團以及各區市民營經濟發展部門,帶著問題和思考,組成團隊開啟聯合“問計蘇州”之行,深入探尋背后的邏輯和打法。
用“企業信用”代替“處長信用”
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
來自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的何玉瑩,向大家分享了一個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去年,青島一家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顧先生求助,希望得到小額貸款。何玉瑩前后協調了多家銀行,都因顧先生無抵押物、無擔保未果。無奈之下,他邀請了4位新銳企業家俱樂部成員到現場考察,終于募集了40萬投資。今年顧先生的企業預計營收可達600萬,可見這第一筆融資對企業發展何其重要。但是,只憑處長的人脈關系,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并不是治本之道。
何玉瑩說:“這次我研修的重點,就是要找到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的治本之策,為青島民營經濟發展打通這個堵點。”帶著這個問題,何玉瑩和班組的17名學員一起走訪了蘇州市融資再擔保有限公司、蘇州企業征信服務有限公司、東沙湖基金小鎮等機構。
研修班開班儀式現場
信用體系是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關鍵切入點。蘇州市2014年把建設地方企業征信系統列為當年政府實事,由金融辦、人民銀行牽頭,成立蘇州企業征信服務有限公司,打通市、區(縣)兩級79個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的數據歸集通道,累計入庫數據4.4億條,入庫企業57.4萬戶,基本實現了有貸企業全覆蓋、需求企業全覆蓋。對此,青島市財通集團徐惠認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系統施策。
在破解融資難、融資貴方面,蘇州給出了四個有效辦法:信用貸、信保貸、投貸聯動、首貸。多年來一直專注擔保企業貸款研究的學員孫良韜認為,蘇州經驗的實質是融資由需求側的中小企業成長規律主導。這種改變“廚子上菜,不對胃口”的供給主導為“食客點菜,滿意付費”的需求主導方式,值得青島學習借鑒。
來自青島市財政局的學員李彬感言:“蘇州的征信公司和融資再擔保公司,互為支撐、協同配合,為鼓勵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通過征信平臺對企業的綜合評估,既充分放大了的財政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又提高了資金使用績效,這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改進的地方。”
走訪調研之后,市民營局何玉瑩坦言,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青島企業征信系統盡快建成,眾多小微企業不再為了貸款東奔西走,網上申報即可得到資金支持。
把“買地模式”變為“集約用地”
如何破解民營企業用地難、用地貴,是民營經濟發展組研修的第二個重點。
為了精準破題,研修開始之前,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聯合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了全市民營經濟用地問題調查,其中擬上市企業用地供給不足、民營企業擴大再生產用地難等問題突出。一個民營企業因為沒有自己的土地,9年搬了3次家,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面對同樣的問題,蘇州有清晰的用地思路。因為土地資源有限,蘇州把集約用地放在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在招引項目之初,就根據城市功能定位,從產業規劃、土地規劃等方面做出嚴格的界定。
實地調研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在學習調研過程中,萊西市工商聯主席劉國江一直關注蘇州工業園的產業園區規劃和建設,他認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蘇州納米城、人工智能產業園與城市產業規劃完美對應,且功能清晰、用地集約,這種產融融合的思路,對于突破萊西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來自市北區工信局的學員林軍認為,蘇州注重從源頭上管控土地資源的做法具有創新性,像蘇州工業園管委與企業簽訂土地出讓協議時,規定企業不得直接或以股權轉讓等方式把土地轉讓給其他企業,只能由政府回購,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土地使用和產業規劃的可控。
推動“項目落地年”見效,用地是一個重要課題。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經濟師龐兵鋒說:“國土規劃部門迫切想參與到產業規劃和前期招商活動中去,只有這樣,才能給出適應產業發展、項目需求用地或園區入駐方案”。
青島西海岸新區民營經濟發展局王娟認為,現在吸引項目落戶的因素變得多元化,土地、免費辦公空間未必能吸引科技項目。關鍵要提高專業化保障能力,變公益性載體為產業化載體,給項目一個必須留下的理由,這是我們要向蘇州學習的精髓。
讓“單打獨斗”變為“協同賦能”
蘇州工業園區一站式服務中心、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是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特別選定的現場學習考察點。一站式行政審批不稀奇,讓膠州市工信局王勛蓬眼前一亮的是,蘇州工業園不光實現了審批一站式、服務也整合為一站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承接了組織部、經發委、科信局、財政局、金管局、自貿局等部門的授權委托業務近300項,簡而言之,企業需要的大部分政府服務,在這里都可以實現。2020年,蘇州工業園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服務企業5.2萬家次,辦理窗口業務4.5萬筆,兌現資金41.2億元。
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學員開展學習討論
服務資源的整合,背后體現的是服務理念的轉變、打法的升級。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琳說:“民營經濟發展,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這次研修,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邀請各兄弟部門參加,目的就是要組成生態團隊,創新打法、協同作戰、共同賦能,合力破解兩大難題。”
在研修過程中,民營經濟組圍繞突破“兩難”問題,白天認真聽課、深入調研,晚上開展研討、思考對策,大家合力打通20余個政策堵點,提出了一系列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和用地難用地貴的有效辦法和意見建議。青島市委政策研究室宋來蛟認為,這種課題式研修、生態式組隊是培訓形式的有益創新,開班開題、結業答辯,協作部門帶著共同的問題學習、追問、思考,像工作專班一樣,可以讓研修成果迅轉化為政策成果。
在研修行將結束之際,全體學員又給自己安排了四項“新作業”:一要盡快研究制定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政策,二要聯合出臺促進民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土地規劃支持政策,三要將現有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升級打造為全是同意的企業服務中心,四是“青島政策通”三期要快實施、早實施,讓青島的線上政策兌現早日實現。
參與研修的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高善武向大家發出動員令:問計姑蘇城,策對膠州灣,協同賦能建生態,共促民營企業發展,爭取早日將研修成果轉化成實踐成果,賦能青島民營經濟發展!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胡相洋 通訊員 王娟文/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