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4-27 10:18:04
原標題:頂格重視山東文物保護容不得“花拳繡腿”
來源:大眾日報
筆者日前從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拿到一組數據:過去5年,山東完成考古調查、勘探工作637項,調查線路近6400公里,考古勘探面積0.7億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25.7萬平方米;省級財政安排文物保護專項資金5.94億元、開展項目757個;文物工作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日益彰顯,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1180處,其中建成景區并開放620處,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單看數字略顯抽象,背后所要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只有文保人自己知道。田野考古的同志,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發掘工地的人員,面壁賞風景,膚色很健康;案頭修文物的專家,雙手起老繭,頸椎受傷害。山東文保戰線的工作人員,可能不修邊幅,可能暴脾氣,但他們說起專業知識,眼里揉不得沙子,更容不得工作中搞“花拳繡腿”。
蘇銳
有成績
但不回避問題
“十三五”時期,山東將文物事業改革發展整體納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部署,文物保護狀況持續改善,文物利用活力不斷煥發,文物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作出了貢獻。
尤其在頂層設計方面,山東用“頂格重視”的態度謀劃齊魯大地文物保護工作。近年來,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省委宣傳部等13個部門印發《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省人大常委會開展文物“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調研,審議通過《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省政府與國家文物局簽署《合作實施“齊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計劃”框架協議》。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王守功,過去幾年養成一個習慣:寫匯報材料或經驗總結,相比于羅列成績,他更愿堅持問題導向,多寫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頸困難”。
山東是文物大省,擁有世界文化遺產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711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萬余處。
王守功表示,目前,山東文物保護利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制約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比如,有的地方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政策措施落實還不到位;有的地方雖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城鄉建設規劃,但履責監管還不到位,文物保護單位區劃內違法建設時有發生;有的地方文物保護項目推進遲緩,資金管理不到位。
再比如,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狀況堪憂,不少田野文物管理缺失、損毀嚴重;全省館藏文物中三分之一以上存在病害,其中4萬余件存在腐蝕損失現象。基層文物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文物執法力量不足,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尤其是考古、文物修復、古建筑修繕等專業人員短缺且分散;保護經費總量不足;文物保護科研創新機制和科技轉化能力亟待加強。
守底線
聚焦科學保護
文化遺產傳承弘揚工作點多面廣,文物資源實現基礎保護、科學管理迫在眉睫。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明確,今年將堅持底線思維,探索建立普查登錄制度。實行文物資源報告制度,完善文物調查、申報、認定、登記、定級、公布、撤銷和退出程序。實現政府普查與所有人自主申報相結合,實現動態管理、主動發布。到2023年,建成山東文物資源總目錄和數據資源庫,與國家文物資源大數據中心相對接。
同時,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還計劃開展文物資源調查認定。實施大運河、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的文物普查行動計劃。深入開展革命文物、石窟寺及石刻、申遺項目、山東海疆沿線及管轄海域文物資源調查。持續開展文物評估認定工作。對考古工作新發現及普查發現的革命文物、鄉村文化遺產、工業遺產、水下遺產等各類遺存,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業機構、專家進行評估認定,根據其價值進行定級、建檔和備案。
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歷來受到業內關注。因其受自然環境、城鄉建設等因素影響較大,山東強調要加大投入、強化措施,對癥施策、精準管理。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副局長王廷琦介紹,“十四五”期間,山東擬編制實施《全省不可移動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兩線”100%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類文物本體及環境實施嚴格保護和管控,推動區域性文物資源整合和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此外,還將建立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降級撤銷制度。2025年年底前,各地要核定公布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區劃。完善掛牌保護、建立檔案、日常保養維護巡查機制,明確管理責任人。實施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制度。鼓勵在試點基礎上,推行“文物長制”。
未來5年,山東計劃實施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和示范效應的文物保護重點項目,深入推進“三孔”、“三孟”、泰山、劉公島、八大關、蓬萊閣等重大保護項目。推進古建筑的保護,加強木構架樓閣、古塔、古橋梁的保護。開展古壁畫的調查、保護和數字化記錄。提升古遺址古墓葬保護水平,重點對地上暴露部分進行搶救性保護。開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險情排查工作,推動文物預防性保護常態化、標準化,重視歲修、減少大修。
夯地基
叫響“海岱考古”
文化、旅游、文物具有融合共生的天然屬性,文化和旅游是文物“活起來”的天然平臺。4月初,2020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在網絡引發熱議。新浪微博網友“海魚小男生”留言說:“沒想到家鄉歷史這么悠久,考古人員冒嚴寒酷暑在田野‘挖土’,太辛苦了,向你們致敬。”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山東將著力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包括實施“海岱考古”課題研究計劃,開展以山東為主覆蓋魯蘇皖三省的“考古中國”項目“海岱地區古代文明化進程研究”,編制“考古中國”項目“齊魯文化考古學研究”課題計劃書。開展國家文化公園、“一帶一路”、定陶漢墓考古發掘研究與保護等重點課題研究。組織考古機構強化科研理念,健全科研課題管理辦法,完善學術帶頭人機制,深入開展考古課題研究。完善考古研究工作體系,籌建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齊魯文化考古研究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和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利用多學科技術手段和研究視角對考古成果進行闡釋和保護。同時,組織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開設工作站或研究室;籌建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滕州崗上“魯中南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中心”、章丘“龍山考古研究基地”。
水下考古近年來成為山東考古領域的亮點。今后5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將重點對“海上絲綢之路”遺址點,東平湖、威海灣、廟島群島等重點水域進行勘探調查,對大汶河、泗河、金堤河等流域進行田野調查。試點將水下文物密集區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建立水下文物保護區,啟動實施一批水下文物保護重點工程。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明清海防設施、鹽業遺址、近現代沉艦、內水湖泊庫區涉水文化遺產專題研究。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磊表示,“十四五”時期山東將依法依規加強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地下文物密集區內建設項目的審批和管理,推動落實開發區、工業園區區域性建設項目文物影響評估。制定“先考古、后出讓”的制度和配套政策,落實土地儲備入庫考古前置政策。實施考古成果轉化工程,開展公眾考古活動,把公共考古作為考古工地驗收、成果評選加分項目,對公眾考古活動開展比較好、取得重要考古發現的工地授予“山東省公眾考古基地”。
①山東博物館專業人員正在精心修復文物
②中國海洋大學學生參觀瑯琊臺遺址發掘現場
③新聞媒體到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小清河考古發掘工地現場采風
④滕州北臺上遺址發掘
⑤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
⑥肥城陸房突圍勝利紀念館
⑦威海劉公島甲午海戰紀念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