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wǎng)
2021-06-30 15:06:06
原標題:圍繞一口老井 講好一個故事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作品《老井新生》刷屏了
來源:大眾網(wǎng)
專題頁面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濟南報道
一口井盤活一個村,一個信念歷久彌新,一種精神代代相傳。
6月28日,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來臨之際,由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策劃制作的《老井新生——一個沂蒙山村55年的初心接力》重磅上線。這件糅合了視頻、音頻、VR、手繪、動漫、航拍、沙畫于一體的融媒體專題作品,以嶄新的視角、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總結提煉了沂蒙山區(qū)掌平洼村從求生存到謀發(fā)展、再到奔小康的演進歷程;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沉浸式的互動體驗,逐步展現(xiàn)了幾代人在村黨支部帶領下讓老井煥新生的發(fā)展脈絡。作品一經(jīng)上線,持續(xù)在朋友圈刷屏。
老井俯拍圖
鑿石挖山,整整十年,究竟是什么讓這個沂蒙山村產(chǎn)生了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千錘百煉,百折不撓,又是誰讓掌平洼村村民練就了鍥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帶著這些思考和疑問,從今年3月初到6月底,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多次奔赴新泰市龍廷鎮(zhèn)掌平洼村,深入群眾,扎根采訪,著重以微觀視角呈現(xiàn)在黨的帶領下,掌平洼村55年來翻天巨變的宏大主題。
在村里蹲點時,記者堅持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熟悉村情村貌,了解村里發(fā)展歷史。在這個過程中,采編團隊確立了“生存井”“發(fā)展井”“幸福井”“傳承井”四個主題,梳理出掌平洼村從“貧困村”“光棍村”發(fā)展為“幸福村”“致富村”的時間軸線。之后,記者挨家挨戶走訪村民,深入了解1966年至1976年十年間的挖井歷程,以及此后幾十年里村莊的發(fā)展故事。
采訪中,村里84歲的老黨員陳培福和村民陳振前、劉兆田、劉兆義、劉柱元等打井親歷者,回憶了自己當年參與打井的經(jīng)歷。十年間,村民扛著鐵錘、镢頭向山開鑿,鐵錘錘不動,就點炮爆破,誓要鑿出一口井,讓村民喝上水。76歲的程興蘭、80歲的劉傳英、81歲的曹安仁、70歲的韓尚桂等村民,他們的老伴或家人都參與了打井,自己的親人能打井,他們感到既光榮又心疼。如今,搬進二層小別墅的楊洪軍、賣山貨的劉長芝、“煎餅大姐”李天鳳、“古井人家”農家樂老板劉杜福、“柿子園”炒雞店老板曹成海等,全都靠著這口螺旋古井過上了小康生活。
臉上滿是收獲感的掌平洼村村民
臉上滿是收獲感的掌平洼村村民
講故事不難,難的是如何講好故事。
在媒體融合時代,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始終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堅守新聞人“初心”,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創(chuàng)新的表達方式,努力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為了講好《老井新生》的故事,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采編團隊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研究作品呈現(xiàn)效果。“生存井”的故事都是過往的歷史,美編選擇了用手繪漫畫的形式展現(xiàn)。“發(fā)展井”說的是解決缺水問題后村里的發(fā)展。為了直觀展現(xiàn)掌平洼村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美編這次又用了手繪地圖的形式,將記者航拍到的杏梅園、民宿、櫻桃采摘園、文化廣場、游客中心、紀念館等地標性產(chǎn)業(yè)項目勾勒出來,并用360°全景VR一一展示,網(wǎng)友身臨其境,跟隨記者鏡頭在掌平洼村各景點游覽打卡。“幸福井”部分采用了大量短視頻呈現(xiàn)村民如今翻天覆地的幸福生活。“傳承井”開篇以沙畫的形式講述了老井的故事。在這個版塊,網(wǎng)友不僅可以深入了解發(fā)生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的革命故事,還能傾聽掌平洼村村民的心里話。
最終,大量的視頻素材、采訪錄音和文字記錄,被創(chuàng)作團隊巧妙地轉化成了移動端融媒體專題作品《老井新生——一個沂蒙山村55年的初心接力》。輕劃手機屏幕,蕩氣回腸的背景音樂響起,鏗鏘有力的鐵錘聲伴著嘹亮的號子聲,一部有深度、有溫度的“當代愚公打井記”躍然指尖,每個畫面、每個鏡頭都承載著中國共產(chǎn)黨員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見證著沂蒙山區(qū)黨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血肉關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基層黨員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揮灑汗水,無怨無悔。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在村里采訪
看了報道后,龍掌平洼村黨支部書記劉方軍說:“《老井新生》融媒報道是掌平洼村獻給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最好的禮物。作品充分展現(xiàn)了老井使命的華麗轉身,甘甜的井水已經(jīng)流淌進掌平洼人的血脈,激勵著我們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繼續(xù)發(fā)揚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鍥而不舍,迎難而上。”
掌平洼村村民徐西軍給記者留言:“這篇報道太全面了,把我們村的歷史和發(fā)展都介紹了出來,酒香不怕巷子深,希望我們掌平洼村在這篇報道下名聲更響亮,也希望我們村的挖井精神能夠激勵更多游客。”
龍廷鎮(zhèn)講解員吳海玉深有感觸地說:“一口老井,一種精神,十年血汗建成的生存井,歷經(jīng)55年傳承,到如今成為強村富民、謀發(fā)展奔小康的幸福井。”
新泰市龍廷鎮(zhèn)鎮(zhèn)長劉苗苗表示:“掌平洼雖然以前也做過很多次宣傳報道,但是這一次是最綜合、最全面的一次,而且表現(xiàn)形式很新穎,讓人眼前一亮。非常感謝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
新泰市網(wǎng)絡安全和信息化服務中心的張麗激動地告訴記者,“這個融媒報道已經(jīng)在新泰當?shù)叵破鹦麄黠L暴了,大家都在問到底是怎么做的,可不可以學習?報道形式真的是太搶眼了!”
新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惠志國認為,“《老井新生——一個沂蒙山村55年的初心接力》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用一個個故事、一幀幀畫面,立體細致地講述了新泰人民,用實際行動賡續(xù)精神血脈,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大力推進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生動中國故事,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融媒體佳作。”
掃碼看《老井新生——一個沂蒙山村55年的初心接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