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1-09-21 11:09:09
原標題:黃河入海看山東 | 東營引黃補水搭建“生態廊道” 濕地成百鳥樂園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崔雅倫 東營報道
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隨“黃河入海”行進式采訪團來到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采訪。“濕地泛舟觀天堂飛羽落平湖,碧波蕩漾賞鸛鶴共舞入仙境。”走進保護區,看著眼前“舟游白鸛湖”牌匾上的詩詞,立馬有了觀賞的心境。
“由于該區多年泥沙淤積,導致水面面積減小,植被和生境單一,濕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為改善珍稀瀕危鳥類棲息環境,修復退化濕地生態系統,提升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于2008年-2020年實施了山東黃河三角洲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科研中心工程師趙亞杰說。
趙亞杰介紹說,為了保護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自2002年以來,當地采取了以打通濕地與黃河水系大循環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補水,通過修筑引水渠、引水閘、連通閘、泄水閘等措施恢復了黃河與兩側濕地的水系大循環和地表徑流,保證了淡水的正常交流,土壤總氮、總磷去除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土壤含水量均有明顯提高,土壤總鹽量分別比濕地恢復前降低,水質保持三類水平,為鳥類棲息、覓食提供優越的環境條件。
不僅如此,該保護區運用邊緣效應理論,實施生物多樣性工程,先后進行了鳥類棲息島建設、東方白鸛棲息地保護改善工程、生態廊道建設等一系列試驗,為鳥類營造多樣棲息地。以東方白鸛為旗艦種的鳥類種類、數量均大幅度增加,東方白鸛累計成功繁殖雛鳥2278只;以大型底棲動物為旗艦種類的水下生物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實驗區內大型底棲動物從無到有開始拓殖已達23種。
該保護區還率先開展了以互花米草治理、鹽地堿蓬和海草床恢復為主要內容的潮間帶濕地恢復研究,已總結出刈割和淹水綜合治理互花米草和微地形改造進行鹽地堿蓬生態修復的有效措施,并在對海草床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準備實施海草床恢復試驗,初步形成了潮間帶濕地生態恢復模式,為黑嘴鷗、丹頂鶴等濱海濕地水鳥提供高質量的覓食地,2021年黑嘴鷗繁殖巢達5147巢,丹頂鶴越冬種群達137只,成為丹頂鶴越冬最南界,榮膺“中國黑嘴鷗之鄉”榮譽稱號。
通過項目建設有效修復了退化濕地生態系統,提高了濕地生物多樣性,為鳥類棲息和魚類繁殖創造了優良的生態環境。白鸛湖濕地有19個鳥類棲息島,東方白鸛、丹頂鶴、亞洲卷羽鵜鶘、蓑羽鶴等20多種珍稀鳥類在此繁殖、覓食、嬉戲,成為名副其實的“百鳥樂園”。
東方白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