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2-02-22 10:09:02
原標題:“山東的路”蹚出“智慧化”新路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常青
濟青中線正在火熱施工中,這是我省首條新建智慧高速示范項目。
智慧高速的建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條新賽道,無標準依托、無經驗遵循、無先例借鑒。怎么干?山東立足先試先行組建項目團隊,大膽拓荒,用創新和拼命精神,為建設“智慧化”的“山東的路”蹚出新路。
破題
歷經幾十稿,完成“設計圖”
什么是智慧高速?智慧高速要怎么建?最終要實現什么效果?
2021年初,山東高速集團成立智慧高速工作專班,擔任技術辦公室主任的張偉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三個問題。智慧高速已不是個新鮮詞,但真正從概念走向實踐,放眼全世界,仍沒有一個成熟、可借鑒的案例。
“智慧高速是一項系統工程,雖然具體實現路徑上仍然存在眾多疑問與不確定性,但形成共識才有利于團隊形成工作合力。”張偉說,規劃設計前技術人員用了幾個月時間查閱資料,實地調研,與互聯網企業對接,拜訪專家,充足準備后拿出的“第一稿”收到了很多不同意見。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條智慧高速。”有人覺得智慧高速應該強調技術創新,大膽應用新裝備新技術,要做就做世界前沿;有人覺得不應脫離現有基礎,做不切實際的設計,應以滿足人民出行需要為落腳點……對待這些不同意見,張偉都堅守一個原則:“一切都要服務于出行體驗與后續管理。”
確定好方向后,張偉開始牽頭編制智慧高速指南文件,為了加快進度,專班組織技術骨干集中討論、多方征求意見,終于趕在2021年春節前完成了一份初稿。“最緊張的一次,方案修改到凌晨一兩點,接著還要去找在營業的打印店,校對裝訂,兩個半小時后送回公司,交由專家審查,再開始新一輪的討論。”專班職員李耀華記得,經過幾十稿的推倒重來與細節修改,“設計圖”才最終完成。
2021年,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的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建成通車,成為國內首條全線開通的“改擴建+智慧高速”交通強國試點項目,也是山東省的首條智慧高速。
在張偉的辦公桌上,放著一份京臺智慧高速的總結報告。記者看到,幾十頁的內容只有前四頁簡單概括成果,后面全部都是問題反思與改進措施。張偉尷尬一笑:這是一份“找茬”的報告,“智慧高速才剛剛起步,責任重大,時間緊迫,未來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記者了解到,2021年是高速公路領域積極推進交通強國試點并取得較多工程實際進展的一年。除山東外,河北、江蘇、四川、廣東等省份多條智慧高速試點工程建成通車,多省市編制發布了智慧高速建設指南等指導性文件。
落地
“創新的東西是很難的”
“濤哥,別怪我沒提醒你,創新的東西是很難的。”這是山東高速建設管理集團交通工程部副經理李濤進入京臺智慧高速項目辦后聽到的第一句“好言相勸”。智慧高速轉入全面施工階段后,對于“難”,李濤的體會更加深刻。
在原有道路施工上增加70多類外場設施,成千上萬個零部件需要安裝布設到189公里的道路上,后續還要經過無數次的校準調試以及沖突調整。即便干過濟南東、南二環這樣“超級工程”的李濤,心里也打起了鼓。
啟動施工后的第一個“難關”就是設備不到位。“當時激光雷達因為不可控原因,遲遲不到貨,只能天天催,從廠商催到品牌方,無論想什么辦法都要及時把貨運來。”解決了設備問題,安裝后的調試又遇到了困難。
比如設備的不兼容:“當龍門架上的顯示屏和控制開關的智能機箱同時作業時,就會跳閘,后來才發現這兩個設備各有自己的控制系統,要想配合使用得作調整。”又如設備需要調試的次數遠大于想象:“高精度軌跡追蹤需要相鄰雷達間的‘握手’,一留有空白,就會影響對車輛的軌跡捕捉。”
為了保證不同設備的兼容,李濤要求四十多家廠商的技術人員統一入住項目。白天上路,逐段調試;晚上碰頭開會,解決問題。“工地夜會”一般半夜開始,凌晨三四點結束,通車前的一個月,項目辦整夜燈火通明。
京臺智慧高速項目辦主任呂新建是個急脾氣,面對設備聯通率不達標、準確率不達標,無法100%將設計規劃落地等難啃的“硬骨頭”,他下了死命令:誰完不成目標,就卷鋪蓋回家。
干工程的人不怕難更不怕苦。在項目辦眾人的努力下,山東對于智慧高速的設想一一變為現實。這條先行先試的智慧高速,融合了5G、大數據、物聯網、北斗定位等前沿技術,實現了30余個新穎應用場景,創下目前國內里程最長、規模最大、應用場景最豐富、設備配置最優、施工組織難度最大等8項“全國之最”,被國內交通領域專家們評價為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接力
“施工還有硬仗要打,挑戰才剛開始”
如果說山東對智慧高速的探索是一場接力賽,現在接力棒傳遞到了濟青中線智慧高速項目辦的“手里”。
“你看下施工圖第7頁,這里的設備應用是不是需要調整?”采訪期間,張偉的電話頻繁響起,電話內容基本都是涉及濟青中線智慧高速的。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即將進入下一階段。
在位于淄博的智慧網聯高速公路測試基地,記者看到隧道外搭建的遮光棚洞里正在進行測試。山東高速基礎設施建設公司總工程師劉兆新告訴記者,由于濟青中線濟濰段隧道眾多,橋隧比高,為了實現行車進入隧道不降速,他們開展了基于側向余寬的高速公路隧道速度提升等多項技術研究。為測試技術效果,他們專門搭建了這樣的實景場地。
“經過上百次的推翻重來后,前期設計近期暫告結束。接下來的施工還有一場硬仗要打,挑戰才剛剛開始。”劉兆新說。
“試”有成功和失敗,但濟青中線作為吸收京臺高速經驗后的“種子選手”,就必須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真正能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經驗做法的項目。采訪中,這是記者聽到最多的一段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每一名參與者都在自我加壓,將更多的創新應用到這條路上,將更持久的拼命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