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2-03-26 08:49:03
原標題:看淄博如何通過產業換道實現超車
來源:齊魯晚報
山東16城,提起淄博,會想到什么?
這座近現代工業發展歷史已逾百年的老城,2021年經濟總量達到4200億元,增長率為9.4%,超出全國增速(8.1%)1.3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9萬元,比全國人均數(8.0976萬元)多8000多元。
數字可觀,“血氣”可觀——對曾經是優勢產業的傳統化工產業“換舊血”,促其朝綠色產業方向發展;著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培育新的產業鏈“造新血”;用金融手段為相關產業賦能,使其加速進入資本市場,類似“補金血”。
齊魯晚報記者 王赟
“產業賦能”放首位
淄博跑出“加速度”
2月25日下午,2022年山東省春季重大項目及淄博市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總投資1222億元的148個新能源項目集中開工、簽約。 工業興,則淄博興。淄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九大賦能”,“產業賦能”被放在首位。黨代會結束后,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就把項目建設作為調研的“第一選擇”,凸顯了淄博對于產業發展的重視,更向全市傳達了大抓項目、快抓項目的強烈信號。
2022年淄博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淄博產業鏈群優勢加速形成:“一企一策”推動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在全國首創“技改專項貸”,拉動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2.5%。建成省級產業互聯網平臺9個,市級智慧工廠、智能車間達到472個,新增國家、省“專精特新”企業81家,中國馳名商標達到93件。創新實施產業鏈“鏈長制”,19條優勢產業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3%。出臺推動氫能、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發展政策,全市獨角獸類、瞪羚類、哪吒類企業達到198家,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進入五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合作城市,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新增院士工作站10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379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與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等6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青島科技大學淄博教科產融合基地等校城融合項目扎實推進,各類高校院所在淄建立科研平臺達198家,獲批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
這背后體現的,正是淄博產業發展的“攻守兼備”。在推深做實“優”和“擴”兩篇文章上,淄博一方面大力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快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提質;另一方面,搶抓機遇發展新經濟,意圖通過產業換道實現超車。
2021年,淄博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1%,居全省第1位。“四強”產業增加值占比達48.9%,“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55.9%。
“未來淄博的產業怎么發展?我們要吃什么樣的飯,端什么樣的飯碗?我想還是要靠新經濟。”江敦濤自問自答,“十四五”期間,淄博市將全力發展新經濟,著力打造智聯汽車、綠色能源、智慧物流等11條產業新賽道和200個左右的示范應用場景矩陣,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經濟規模超過2000億元。力爭到2025年重點行業80%以上骨干企業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努力在新征程中扛起淄博擔當、作出淄博貢獻。
工業、生態“雙美”
生態文明促經濟轉型
3月3日,淄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桓臺縣和高新區組織召開“全市工業廠區優化美化觀摩培訓會”,由此,“全市工業廠區優化美化建設年”活動正式啟動。
會議以工業廠區優化美化為切入點,以“五個優化”和項目建設為落腳點,推動產業品質提升上層次,扎實落實全市“品質提升年”動員大會精神。各區縣工信部門、部分試點企業和設計機構相關負責人7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印發了《“全市工業廠區優化美化建設年”活動方案》《淄博市工業園區美學設計導則(征求意見稿)》。
淄博中意國際設計、山東標恒設計、冠中工業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結合典型案例,從專業角度對工業廠區優化美化進行授課輔導,指導幫助區縣工信部門和企業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
淄博確實變了,在全省創新提出建設“全域公園城市”,以生態文明促進經濟轉型。
開展黃河流域環境污染專項整治。2021年,全市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指數位列全省第一,孝婦河全流域治理、馬踏湖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0.86%,優良天數達到222天,為近9年來新高。
這確實是老工業城市淄博的生態新績,這個春天,淄博文旅不容低調,稷下學宮項目得到大的突破,力爭做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傳統文化兩件標桿。
最近公布的山東省特色小鎮清單,淄博市有7個特色小鎮入選……在科學工業融合文化創意產品方面也是新意百出,2月淄博“兩會”期間的一場跨界合作,咖啡智能機器人牽手顏神古鎮古窯村,咖啡和陶瓷琉璃,智能機器人和熊熊窯火,這也是見證淄博這個老工業城市的轉型跨越的一個切面。
選擇城市,就是選擇生活。年輕人心里,衡量一座城市是否適合生活,主要包括城市的學習力,交通快速通達力,健身場館的豐富力,餐飲娛樂的消費力,個性化和品牌化的文化力,全域公園的“環境力”,夜經濟的影響力等。如今,淄博正建設多彩活力的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
刀刃向內“革”出
一個“無證明城市”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一個地區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淄博分析自己的比較優勢,決定做好服務型政府,營商環境和行政審批做到極致。
2019年,淄博對標的是佛山、寧波、無錫這3座新一線城市,2020年,淄博將對標對象“升級”為深圳。
對標深圳,淄博營商環境優化“加力”又“加碼”,政企資源共享“走心”更“走新”,淄博的“一號改革工程”,就是“對標深圳營商環境改革”。
圍繞這個“一號改革工程”,淄博市出臺了若干具體措施,并建立了嚴格的評價和督導機制,取得明顯成效。例如,城市更新借鑒深圳等城市的經驗,運用專業化和市場化思維,探索“性價比更高”的城市更新運營模式;再如,國有融資平臺重組和國企改革有新的進展;特別是在經濟下行、“企業家預期減弱”的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比較順暢。
淄博率先建成山東省全領域“無證明城市”,覆蓋門類全國最廣,成功承辦第四屆中國政務服務與優化營商環境高峰論壇。
在全省率先實施鎮村便民服務“三個三模式”,在全省推廣。在全省率先實施行政審批全領域“一證化”改革、信用審批“承諾即入”改革,審批材料、審批環節、審批時間均壓縮50%以上。實行企業個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116項企業、個人“一件事”實現“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表申請、一次辦好”。此項改革使企業群眾辦事材料精簡1/3以上,辦事效率提高40%以上,實現了從“減證便民”向“無證利民”的轉變。投資項目“1+N”審批制度改革、政務服務“好差評”、全領域“無證明城市”建設、施工許可“一證化”經驗做法被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簡報》刊發推介,綜合許可“一證化”、全領域“無證明城市”建設經驗做法被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列為“十三五”時期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
城鄉全域“數字文明”
的進程樣本
無論是全國首個“盒馬市”落子淄博,還是國內首個全鏈路數字化牛肉產業集群在淄博投產……如經濟學家常修澤所言,淄博在“建設全國數字農業農村示范城市”方面是“有大格局”的。 早在2020年7月,淄博就率先在出臺《關于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的行動方案(2020—2025)》,在鄉村,按照“全國數字農業農村示范城市”的規劃,注意把數字文明貫穿于“鄉村振興”的全過程,如在農業生產上,注重引用數字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在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及公共服務等方面,也開始把數字手段用于農村環境改造,并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在2022年1月17日,淄博市政府與中國農科院在京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淄共建中國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農村研究院(淄博)。淄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也提到,淄博要打造數字農業發展高地。
去年2月,淄博市淄川區、博山區入圍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今年2月,沂源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濤在淄博“兩會”上提出了一個沂源樣本,“沂源經濟開發區、南部產業新城、西部宜居新城、綠動力裝備制造產業園,四駕馬車一起奔跑,力爭5年工業產值過千億元,以工業化思維推進農業革命,重塑沂源果業新輝煌。以三橫一縱水系為底本,打造‘擁河發展、見山望水’的活力城市。同時,系統梳理整合生態、文旅資源,以點串線、連線成面、云游賦能,設計可操作的‘沂源手冊’,打造全域立體、四季全時的文旅發展格局。探索實踐農民‘以地養老’模式,全覆蓋建設‘沂源紅’幸福家園民生綜合體,為老百姓創造更多的‘幸福不動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