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2-03-26 22:23:03
原標題:有聞畫丨從爭鳴到星散:稷下學宮與齊王朝興衰一脈相承
來源:海報新聞
“齊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鄒衍、淳于髡、接子、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稷下學宮,這個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與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發展一脈相承,同氣連枝。
斷壁頹垣、陶土瓦罐......歷史的遺跡重見天日,帶我們穿越回2000多年前的戰國,見證百家爭鳴與王國興衰。
起源:齊桓公
戰國初年,陳國媯姓田氏后代取代齊國姜姓呂氏成為齊侯,史稱“田氏伐齊”。
公元前375年,田午弒殺他的哥哥齊侯剡,另立田剡之子喜為君,后又將其弒殺,自立為君,稱田齊桓公。
外有敵國虎視眈眈,內有奪權弒君的壓力和聚集民心的需求,齊桓公田午決定招賢納士,吸引人才,在都城臨淄的稷門之外,系水河畔,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能。
興盛:齊威王 齊宣王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薄妒酚洝せ袀鳌?/p>
淳于髡,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稷下先生。
齊威王繼位初期,貪圖享樂,不理朝政。淳于髡用“大鳥不飛不鳴”的隱喻勸諫,齊威王聽后幡然醒悟,說:“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p>
鄒忌用琴理說服齊威王,封為成侯,受相印,改革政治。
孫臏受龐涓所害,得益于齊威王招賢納士的政策,逃回齊國,受到重用。他與田忌配合,征戰諸侯,圍魏救趙。孫臏報龐涓之仇,鎮守齊國幾十年。
淳于髡與鄒忌當庭辯論,稷下先生質難國相,傳為佳話。
孟子曾來稷下學宮講學,受到齊宣王召見。齊宣王向孟子求教稱霸天下的方法,孟子諫棄霸道而行王道,宣王“不能用”。孟子在齊國呆了七年,始終沒能踐行他的政治主張,抱憾離去。
齊威王和齊宣王時期,君王廣開言路,招攬博學賢士。稷下學士受到空前的尊重與厚待,稷下學宮的文化興盛開始反哺齊國,將齊國國力推向鼎盛。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齊最盛與諸侯。
星散:齊湣王
齊湣王后期,連年征戰,不再重視稷下學宮,稷下先生開始四散而去。
荀子去了楚國、鄒衍去了燕國……稷下學宮開始蕭條。
公元前284年,燕國派樂毅聯合五國攻齊,齊湣王在戰亂中死去,齊國由盛而衰。
中興:齊襄王
齊襄王繼位后,重新重視稷下學宮,邀請荀子回來。
荀子,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十五歲從趙國來臨淄求學,學成后周游列國,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書中。
荀子曾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最高長官),他的知識成為重建稷下學宮的火種。稷下學宮恢復了正常教學活動,但跟齊國的國力一樣,再回不到以往的繁榮。
后期,荀子的政治主張沒受到君王重視,公元前255年,荀子離開稷下學宮,晚年蟄居蘭陵縣著書立說,被稱為“后圣”。
荀子是稷下學宮的最后一位大師,稷下學宮的中興階段到此結束。
凋零:齊平王
公元前264-221年,齊平王田建時期,君王后輔政。
前221年,王賁破齊,齊亡。
至此,已無人寄望與稷下學宮。
齊國稷下學宮,誕生于齊初尊賢納士、崇文尚學的政治沃土,反哺出戰國七雄中最強盛的齊國。中國學術思想史上,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以它為中心。與同時期雅典學園相似,它成為啟迪人類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司馬光描述稷下學宮“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從那時起,燦若群星的稷下思想以齊魯大地為起點,向著天下傳播開來。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劉明明 撰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