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22-06-08 14:31:06
原標題:血型不相容也能進行移植手術,煙臺毓璜頂醫院完成煙威地區首例跨血型腎移植手術
來源:魯網
魯網6月8日訊(記者 管曉慧 見習記者 聶靜蕾 通訊員 李成修)“尊敬的煙臺毓璜頂醫院的領導:我是貴院器官移植科跨血型親屬腎移植患者的父親,孩子現在已成功完成腎移植手術,看到孩子各項生理指標正常,我由衷的高興。即將出院,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表達對貴院的無限感激……”這是一名患者家屬親筆寫下的感謝信。兩頁半的手寫信,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對醫院醫護人員的感激。
從走投無路到撥云見日,患者小姜及其家人度過了人生中最不平凡的半年。而隨著小姜的順利出院,也標志著煙威地區首例跨血型腎移植手術圓滿成功。看著感謝信及墻上的錦旗,手術主刀——器官移植科主任于勝強及其團隊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譜寫了煙威地區器官移植的新篇章。
愁云:19歲學子身患慢性腎衰竭
事情的起因,要從今年元旦的那個假期說起。
“元旦假期,我去南站接在濟南上大一的孩子回家。”回想起那天的見面,小姜的父親老姜至今記憶猶新,“都瘦得不太敢認了。本來孩子挺胖的,有180多斤。可離家才半年時間,怎么就瘦得這么厲害?”回家的路上,老姜不停詢問兒子哪里不舒服,可得到的回答卻是“沒啥,就是沒吃飯。”
回到家后,越想越不對勁的老姜決定帶孩子去醫院做個體檢。“這一查,真的嚇了我們全家人一跳,孩子的肌酐達到了490多,被診斷為慢性腎衰竭5期,在當地醫院住了幾天,可肌酐指數依舊居高不下,甚至越來越高。”無奈之下,老姜帶著病歷來到一家省級醫院掛了專家號,“專家看完病歷,又詢問了一下兒子的情況,對我說,去煙臺毓璜頂醫院吧,那里做腎移植很好。”
帶著顧慮和不信任,老姜上網仔細搜索了一下醫院情況,“我當時是真的不了解,但看網上,很多人給出了好評價,而且排名也在全國前列。”就這樣,小姜住進了煙臺毓璜頂醫院器官移植科,可等待他的,依舊是未知。
驚雷:苦求腎源無果,母親血型也不合
入院后的小姜病情并未得到緩解,愛子心切的老姜全家決定由親屬供腎進行移植。
“我患有糖尿病,不能捐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母親身上。”可天公不作美,母親是A型血,孩子是B型血,血型不符合腎移植要求。“這對我們全家來說,無疑是一聲驚雷。”無奈之下,他們只能等待外部遺體捐獻的腎源,但是腎源緊張,孩子要在透析中痛苦等待,嚴重影響孩子的學業和生活,他們全家再也等不下去了。
看著孩子因透析陷入無盡的痛苦中,老姜找到了于勝強主任,“當時就想問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進行治療。”懷著救死扶傷的初心,于勝強決定對其進行跨血型移植。“稍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即使普通輸血,首先必須保證的就是供血者與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否則會導致嚴重的溶血反應。”于勝強告訴記者,溶血反應一般指紅細胞膜破壞,或出現多數小孔,或由于極度伸展致使血紅蛋白從紅細胞流出的反應,可引起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ABO血型抗原是導致排斥反應的最強抗原,如無特殊處理進行血型不相合腎移植,將必然發生超急性排斥反應,導致移植腎在幾分鐘內被徹底摧毀。傳統觀點認為,ABO血型不相容是腎移植手術的絕對禁忌癥。”
“說實話,這類手術我在澳大利亞進修時,認真學習過,已掌握詳細技術流程。為了更多了解,我還去了咱國內開展較好的幾家大醫院進行過學習和參觀考察。但從來沒嘗試過。”于勝強坦言,“跨越血型障礙進行器官移植,在煙威地區從來沒做過,我確實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但醫生的職業操守加上患者家屬的決絕,讓于勝強下定決心進行手術。
驟雨:越過三道難關,手術終于成功
在術前有效清除受者體內的血型抗體,并防止術后發生血型抗體反彈導致移植腎超急性體液排斥反應,是ABO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成功的關鍵。
于勝強帶領他的團隊查閱了國內外大量文獻,并與多名國內專家學者交流論證后最終決定:為小姜及姜媽媽施行腎移植手術。“借助新型免疫抑制劑以及脫敏療法,ABO血型不相兼容將不再是腎移植手術的禁忌癥。我也仔細詢問了輸血科,依據現有條件,煙臺毓璜頂醫院完全有能力克服血型障礙,達到和ABO血型相容患者接近的生存率。”于勝強說。
醫院相關專家聽取腎移植團隊意見后,經慎重考慮,同意了手術申請。同時,于勝強也向小姜一家客觀詳實地解釋說明了相關情況,“我們表示充分信任,愿意接受ABO血型不相容的腎移植。”老姜說。
為保證手術質量,盡最大可能維護患者周全,于勝強牽頭組織了相關科室的協調會,尤其是同輸血科專家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和時間表:術前首先應用抗B細胞單克隆抗體,清除小姜體內絕大多數B細胞,使其不能產生新的抗A抗體;同時按維持劑量服用免疫抑制劑十天。輸血科于淑紅主任親自帶領團隊到移植科病房進行多次血漿置換,將小姜的抗A抗體滴度降至可實施腎移植手術的標準。
萬事俱備后,手術開始了。“手術期需要經過三道難關。”于勝強說,“第一道就是清除血型抗體。第二道是要將姜媽媽的腎從活體取出,這類手術,我們十幾年前就開始進行,經過不斷改進提高,可以說現在很成熟了。但手術臺上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必須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就會導致腎源損壞,這是關系著一家人生活質量的根本。第三道難關,就是跨血型的移植。畢竟從國內外手術的總體情況看,成功率只有95%——98%,可以說壓力很大。而且這還是我們做的第一例,一定要確保成功。”
在手術室內疾風驟雨般的四個多小時,讓守候在外面的老姜坐立不安。“雖然術前,于主任跟我說得非常詳細,我也相信這個團隊的實力,但真正上了臺,誰能不擔心呢?”
見日:跨血型腎移植將改善器官短缺的難題
當小姜被推出手術間的那一刻,老姜心中的石頭終于落了地,手術成功了!術后,小姜的恢復良好,在記者采訪的當天,他辦理了出院手續。而他的母親,更是很早就出院回家休養了。面對這段時間的治療過程,他很感謝醫生,“我感到自己很幸運,在最困難的時候,這里的專家盡心盡力地幫助我,讓我獲得了新生。”
“器官短缺一直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而在中國供需矛盾更為突出,‘家庭內互助自救’模式的活體親屬腎移植仍是很多終末期腎病患者的首選方式。”于勝強說,“但親屬的血型也不一定會相同。首例跨血型腎移植手術的成功,為煙威地區的腎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如果ABO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手術得以開展和推廣,針對中國腎臟供體嚴重缺乏的現狀,就意味著可以增加1/3的腎臟供體,從而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接受腎移植的機會。”
“除了跨血型腎移植,我和我的團隊也不斷探索新技術。”他對記者說,還有一項技術可以為患者康復提供極大的便利。“很多患者需要進行腹透。之前腹透管需要終生埋在體內,如果要想取出,只能進行二次開刀,這樣會給患者增添更多痛苦。我在澳大利亞學習時,接觸過一種技術,就是不用開刀將腹透管拔出。原理其實很簡單,只是要充分理解腹透管的設計原理,只要力道合適,就能拔出。這一技術,不用進手術間,在普通病房換藥室就能實施,術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患者的花銷就會相應減少很多,更重要的是沒有刀口,患者感染風險也會降低。”
在攀登醫學高峰之路上,于勝強和他的團隊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正如他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一樣,“我和我的團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患者健康。”
專家簡介:于勝強,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煙臺毓璜頂醫院器官移植科主任。2009年博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在羅切斯特大學附屬醫院攻讀博士后三年,在澳大利亞皇家阿德萊德醫院進修半年。主持(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20余篇,研究成果獲得山東省保健醫學獎一等獎、山東省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煙臺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參編權威著作《中國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9版)》腎臟移植板塊。
社會兼職: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腎移植分會委員
山東省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
山東省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委員
山東省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務委員
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腎移植分會常務委員
山東省健康管理協會全民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