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6-10 15:07:06
原標題:望岳談|從16個字里,讀懂山東的民本情懷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單青
這幾天,有兩件事頗受關注,幾乎關系到每個山東人的生活。
一是關于買房。近日,山東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全省不動產登記與抵押貸款業務網上協同聯辦的通知》。山東將建立全省范圍內的不動產登記與抵押貸款業務網上協同聯辦機制,實現全省不動產登記與省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抵押貸款業務“一點登記、一網協同、一次辦好”。
二是關于“辦事”。6月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化數據賦能建設“無證明之省”實施方案》起草有關情況。總的思路是,在全省范圍大力推行“免證辦事”“一碼通行”,凡是通過電子證照、數據共享可以獲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業和群眾提供相應材料。
一地買房,全省貸款;免證辦事,一碼通行——短短16個字,分量滿滿,承載著山東惠企利民的“大手筆”。這意味著在不久之后,山東居民可在省內任一地市,辦理省內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通過證照證明電子化和數據共享,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減證辦”“免證辦”甚至“一碼辦”將成為常態。
看似不相干的兩件事,實則是山東著力解民憂、紓民困的生動縮影,字里行間傳遞著同一個信號——打破數據壁壘,擺脫路徑依賴,不僅讓群眾的事情好辦、快辦,還要將群眾的事情辦成、辦好。山東正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不斷破解痛點、攻克難點,做好優化服務的“加法”、簡政放權的“減法”,讓信息數據“活起來”“動起來”,打造暖商暖民的沃土。
改革的背后,是山東“刀刃向內”、深入推進數字惠民的決心,是解決經濟發展掣肘問題的思考,折射出沉甸甸的民本情懷。
民本情懷,體現在常念“民之所愿”,回應公眾關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為找準“無證明之省”建設的堵點痛點,今年1月,山東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問需于民”活動,向全社會“征集”經常提交、重復提交的證明材料,以便對癥下藥。活動共收到調查問卷30余萬份,意見建議5萬余條,形成了一批參考價值高、針對性強的民間“智囊庫”,成為靶向施策的精準助力。
民本情懷,體現在關注“民之所感”,站在群眾角度尋求最優解。流程的便捷度,決定著企業和群眾的體驗感和滿意度。無論是去窗口辦事,還是買房貸款,都事關企業和群眾的切身利益,多跑一趟、多加一環,就意味著多一份時間成本。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山東化繁為簡,整合不同部門分散辦理的多個事項,力解群眾之所困,減少辦事環節、精簡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延展服務半徑,把法定證明事項的擔子,從百姓之肩換到政府之肩。開辦企業零成本一天辦結,11項人社服務“一件事”集成辦……一系列新機制的探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捷,讓企業和群眾的“關鍵小事”真正實現省心辦、快速辦、無感辦。
民本情懷,還體現在篤行“民之所盼”,一以貫之、壓茬推進。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山東自去年開始在全省實施政務服務“雙全雙百”工程,優化服務場景,提升服務效能,完善服務標準,推行“集成辦”“極簡辦”“全域辦”。
縱觀今年的重要節點,山東多次提出建設“無證明之省”。在此之前,濟南、青島、日照、淄博、濱州、棗莊、濟寧等多地進行了“無證明城市”的探索。今年5月下旬,山東印發《深化數據賦能建設“無證明之省”實施方案》,提出2025年年底前,全面建成省內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居民碼”“企業碼”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全省“一碼通行”,數字賦能惠民利企水平達到全國領先。
管理高效、服務見效,機制才能長效。讓社會運行機制更加完善,讓更多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離不開這樣的“民本情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