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6-24 09:59:06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挺進深藍養魚記:山東耕海牧漁再獲突破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在距離青島海岸線120多海里的一片海域,“深藍1號”如同一個“巨無霸”平靜地漂浮在海面上。
6月7日,全球首次低緯度海域養殖大西洋鮭(三文魚的一種)在這里喜獲豐收,消費者可以吃上首批新鮮美味的國產大西洋鮭了。這是繼去年“深藍1號”首次完成規模化收魚以來的又一突破,標志著山東實現了三文魚規模養殖常態化、養殖品種多樣化。
從近海走向“深藍”,山東在耕海牧漁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也為我國深遠海養殖探索出可以復制的新模式。
從0到1,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獲得成功
經過15個小時的航行,6月7日凌晨,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的養殖工船,順利抵達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開始今年首次收魚作業。
平靜的海面下30米的地方,10萬條膘肥體壯的大西洋鮭正在來回穿梭。養殖工船慢慢靠攏,啟動船尾部的機械起重臂,一根粗大的白色管子伸出船艙,插入“深藍1號”的網箱之中。在巨大吸力的作用下,三千余條大西洋鮭迅速地被從網箱中吸上來,輸送到加工船內進行處理。
“一條魚從被吸上來,到送入車間,再到處理完成,只需要45分鐘,魚的溫度全程可以控制在0-4℃,足以保證肉質的鮮美。”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紅說,經過處理的大西洋鮭由運輸船迅速運抵青島西海岸新區,“從‘深藍1號’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不超過12小時。”
作為三文魚的一種,大西洋鮭是優質海鮮蛋白的代表,國內市場需求過去基本依賴進口。隨著國人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三文魚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單純依靠進口難以滿足。
三文魚適宜在冷水層生活,對水質要求非常高,養殖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死亡。國際上養殖三文魚的通用辦法,是用大型養殖工船將魚苗運送到深遠海適合海域,在深遠海網箱中進行飼養。
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受制于技術和設備,我國漁業從業者只能是“望洋興嘆”。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水產品消費大國。現在國內主要養殖區域包括淡水、淺海都已飽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要走出去,走向深遠海。”談及推進海水養殖從近岸港灣向深遠海拓展的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名譽院長麥康森說,加快深遠海養殖是優化海水養殖空間布局、促進養殖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可是,從近海邁向“深藍”又談何容易。
“最初,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深水網箱嘗試養殖,但是,在遭遇鯊魚損壞和臺風襲擊后無法再繼續使用。”經過學習國外先進養殖經驗,李紅和團隊意識到,開展深遠海養殖需要依托養殖工船和大型浮式養殖平臺。
隨著山東陸續建成我國第一艘養殖工船和“深藍1號”,逐夢深遠海得以實現。
2021年6月,“深藍1號”收獲首批15萬尾三文魚(虹鱒魚)成魚,品質全部達到歐盟出口標準,標志著我國首次深遠海養殖三文魚取得成功,黃海冷水團三文魚養殖的技術路線得到驗證。
“再接再厲,去年12月,我們完成了10萬尾大西洋鮭魚苗從陸地向試驗區的轉運,成活率在行業內遙遙領先。經過半年精心喂養,正好趕在今年夏至前收獲。”李紅說,此次收魚是全球首次在低緯度海域規模化養殖大西洋鮭取得成功,探索出了我國深遠海養殖可復制的新模式。
突破深藍,建成世界最大深海“糧倉”
耕海牧漁,挺進深藍,離不開深海養殖技術和裝備的保障。
2018年7月,山東“海上糧倉”重點建設項目——“深藍1號”正式啟用。
這座直徑60米、重約1400噸、養殖水體5萬立方米的海上“巨無霸”,是我國首座自主研制的全潛式深海智能漁業養殖裝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潛式深海智能網箱。
“它可不是普通的海上平臺,這里配套有先進的升降系統、投餌系統、發電系統、飼料管控系統等等,智能化程度非常高。”中國海洋大學董雙林教授說,為了解決養殖難題他們獨創了沉箱度夏、浮箱捕魚技術,以此保證大西洋鮭整年可在適宜的水溫環境中生長。
“相比挪威等寒冷水域的國家,這里養殖的大西洋鮭生長周期短、出魚快,魚病也少。此次捕撈的3000多尾大西洋鮭,早在捕撈前便被預訂一空。”李紅說。
“深藍1號”也在不斷實現改造升級,先后新增生物量監測系統、優化養殖監控系統和遠程信息傳輸系統。這樣一來,即使不出海,人們也能隨時掌握百海里之外的養殖情況,實現遠程管理。
“這個畫面顯示的就是網箱內大西洋鮭的養殖狀態。它們的生長信息、進食情況,都可以通過生物量監測系統進行實時監控。生產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根據這些信息,調整飼料投喂。”6月10日,養殖技術人員高金山正在岸上的管控中心監控大西洋鮭養殖狀態,他告訴記者,通過加裝養殖光控、多參數傳感器等設備,“深藍1號”的監控范圍和監測能力進一步提升,環境參數采集精準化、數字化進一步提高,進而有效保證了成魚品質。
去年9月,“深藍1號”附近又新增了一座海上平臺——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中央綜合管理平臺,在生產管控、生產生活保障、海上科學實驗、數據監測、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這幾年,山東大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在海工裝備開發、苗種繁育、冷鏈倉儲物流等產業領域都有新突破,耕海牧漁的技術及裝備水平明顯增強。”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說,作為山東“海上糧倉”建設重點項目,“深藍1號”為推動山東漁業企業從近海走向“深藍”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挺進深藍,經略海洋再拓新空間
我國擁有超過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海洋空間資源、水體資源和生物資源蘊藏量巨大,具備廣闊的開發價值。
解決三文魚在低緯度溫暖海域存活這一全球技術難題,“深藍1號”的成功不僅填補了業內空白,而且探索出一種深遠海養殖可復制的新模式。
目前,“深藍1號”所在的黃海冷水團已成為農業農村部批復的全國首個國家級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預計到2025年,試驗區將建成大型深遠海智能養殖網箱10座,養殖高價值冷水魚1000萬尾,形成較為完備的深遠海養殖-加工-銷售-服務產業鏈,帶動形成100億元的產業集群。
除了“深藍1號”,全國首座海洋牧場綜合平臺“耕海1號”、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養殖工船“國信1號”等大國重器的推廣應用,助力山東加快從近海養殖向深海養殖轉變。
“實現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高校企業聯合攻關,不斷研發新技術,加大各方面配套投入,山東在這些方面很有遠見并且已付諸行動,這種良好的探索與嘗試應該繼續走下去。”麥康森說。
養殖技術與裝備制造的升級換代,大大拓展了山東藍色經濟發展新空間。
當下,山東正加速高標準建設“海上糧倉”,國信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等13個引領性重點項目正有序推進。今年,山東將建設普通深水網箱450個、智能大網箱14個,大踏步向深遠海進軍。
6月15日,國內首個部省聯動“深遠海大型養殖裝備平臺與智能養殖模式”項目落戶青島。與此同時,山東省“深遠海設施漁業”科技示范工程在煙臺啟動。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將聯合山東海洋集團、國信中船(青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等省內外優勢創新資源,加快深遠海養殖全鏈條技術攻關,為深遠海養殖產業提供新動能,推動我國海洋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未來3至5年內,我們會圍繞三文魚養殖、育苗、飼料深加工以及高端裝備研發制造,打造一個全產業鏈條示范工程,推動山東深遠海養殖發展再上一個臺階,也為全國深遠海綠色養殖提供可復制的經驗。”李紅信心滿滿。
(大眾日報記者 李媛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