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7-13 10:05:07
原標題:人民日報點贊紅島蛤蜊:可觀的收入讓漁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來源:人民日報
紅島蛤蜊
一個晴朗的日子,陽光透過云層灑落在海面上,遠遠望去,碧波粼粼。海水退去,沙灘裸露在人們面前,一眼望不到頭。
“好一個大退潮,今天的收獲是一定的了!”老陳哥笑呵呵地指著退去至少有上百米的海水,大聲說。
我們早已按捺不住,拎著家什就向沙灘跑去。
“老陳哥,怎么能看出哪里有蛤蜊啊?”有人急了,拿著鐵耙子不知從何處下手。
“找有小圓孔的地方,小指頭肚那樣大小。還有像‘8’字一樣的孔,下面也會有。”老陳哥一邊說著一邊示范。只見他找到一個圓孔,用小鐵锨往沙里一鏟再一掘,一個蛤蜊就出現了。又找到一個“8”字狀的圓孔,又一锨下去,這次是兩個蛤蜊露了出來。
有了方向,我們的熱情更加高漲。大家分頭用鐵耙子、鐵锨、鐵勺子,挖的挖,鏟的鏟。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帶來的塑料桶已經快裝滿兩桶了。老陳哥快步走到海邊舀了一些海水,倒進桶里晃了晃,說:“差不多了,撤吧!”有人意猶未盡,想繼續挖。老陳哥看看海面,又側耳聽了聽風,說:“馬上要漲潮了。想再挖以后還有機會?!?/p>
老陳哥是青島紅島當地的漁民,祖祖輩輩靠海吃飯。以前出海打魚多,日子雖然也不錯,但一年到頭也攢不下幾個錢。后來,在政府和漁業專家的指導下,漁民們開始利用灘涂養殖蛤蜊。現在老陳哥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蛤蜊養殖戶。
蛤蜊是生活在淺海泥沙中的軟體動物。在家鄉青島,蛤蜊被稱作“嘎啦”。吃“嘎啦”、喝啤酒是夏天青島街頭的經典一景。青島人吃蛤蜊有傳統。打我記事起家里就經常買蛤蜊吃。那時肉類比較少,但蛤蜊便宜,可以放開肚子吃。后來慢慢地價格變高了,但也沒有肉價高。
挖蛤蜊也是青島人所愛。當年離我家比較近的一個海灣叫“石炭線”,有一大片淤泥地。淤泥里有蛤蜊喜歡吃的餌料,所以這里的蛤蜊特別多也特別肥。這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收獲”。有些熟練老到的“快手”,進了灘涂就彎身猛挖,兩個小時左右能收獲很多。那年月,不少在沿海住的人靠賣蛤蜊補貼家用。
如今,人們早已不用靠挖蛤蜊掙錢,取而代之的是成規模的養殖。老陳哥所在的紅島地處膠州灣,擁有七萬多畝可利用灘涂。這些年當地政府拿出其中的四萬多畝灘涂,支持漁民養殖蛤蜊。每年3、4月間,漁船一字排開,漁民們在事先界定的海域開始撒播蛤蜊育苗。那一粒粒大米粒般大小的蛤蜊育苗,漁民們用雙手捧在手里,根據水流情況,來回仔細均勻地播撒。對于漁民來說,那些育苗是致富的希望,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經過一年多的精心養護,轉年春末夏初蛤蜊就可以上市。屆時,一輛輛汽車出現在海邊。隨著吊車的轟鳴聲,一個個裝滿蛤蜊的大網兜被吊起,然后倒進車廂。漁民臉上堆滿了笑容?,F在紅島一年的蛤蜊產量近五萬噸,從事與蛤蜊加工有關的企業有十多家。可觀的收入讓漁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懷念挖蛤蜊的時光。市里的海邊碰上落潮,不少人會拿著鏟子、耙子和小桶去挖蛤蜊,期望有所收獲。但總是乘興而去,掃興而歸。位置環境和潮汐土質的原因,不是每個海灘都能挖到蛤蜊。2004年起,紅島開始舉辦蛤蜊節,到今年5月已是第十七屆。如今蛤蜊節上,記憶中海邊挖蛤蜊的情景重現,人們有機會再過一把癮。
挖完蛤蜊后,我們跟著老陳哥來到他家。老陳哥說先讓蛤蜊吐吐沙。蛤蜊從沙中挖出后,第一步要把沙清除干凈。青島當地人普遍的做法是在盛蛤蜊的盆里放點海水,讓其“吐沙”。一般三四個小時后,蛤蜊會把沙吐干凈。我們在老陳哥家喝茶聊天,等到準備做飯時再看桶里的蛤蜊,早已把周圍的地上“吐”得濕漉漉了。
蛤蜊的做法很多,我最喜歡蛤蜊疙瘩湯。蔥油爆鍋,煮蛤蜊的水做湯,放入面疙瘩和提前剝好的蛤蜊肉,打上雞蛋,撒上胡椒粉、香菜末。那味道堪稱一絕。
老陳哥這次把蛤蜊做成兩種,一種是原汁原味的清蒸,把蛤蜊放在籠屜里,加入少許鹽,鍋開后用盤子盛好,滴上香油,再撒上香菜葉,滿滿的鮮味;一種是辣炒,鮮紅的干辣椒和著蔥姜蒜爆鍋,再把蛤蜊放進去翻炒,等蛤蜊一開口就關火,這樣又鮮又辣,香味沖鼻。老陳哥說,相比之下他們還是喜歡吃原汁原味的,味道純正、鮮香,吃在口中回味無窮。(王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