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濟南客戶端
2022-07-18 16:14:07
原標題:如何選擇解暑藥?濟南中醫(yī)為大家解讀“中暑”那些事
來源: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夏季酷熱難耐,進入三伏天,預防“中暑”很重要。隨著現(xiàn)代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的提高,很多家庭和工作場合都有空調,市面上也有形形色色的降溫工具,于是很多人認為“中暑”離我們變遠了,反而“空調病”越來越多。其實,我們常說的“中暑”是對中暑概念的狹義理解,中醫(yī)概念中的“中暑”其實分很多種,而“空調病”中有一部分也屬于“中暑”的范疇。下面,濟南市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主任醫(yī)師張群為大家解讀“中暑”那些事。
中暑的定義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中暑”的概念。西醫(yī)的中暑概念為“指在溫度或濕度較高、不透風的環(huán)境下,因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發(fā)生的以中樞神經(jīng)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的急性疾病。”而中醫(yī)講,中暑又稱暑中,是指感受暑邪,以高熱,汗出或膚燥無汗,煩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嘔惡,腹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危急重病。從中醫(yī)方面論述,中暑分陽暑和陰暑。《時病論》早已詳述,辛苦勞役及赤日行旅之人易得陽暑,納涼深堂大廈安逸之人易得陰暑。而目前西醫(yī)學的中暑正是陽暑范疇,空調病則屬陰暑范疇。
那么我們?nèi)绾闻袛嘧约菏欠裰惺钜约爸械氖悄姆N“暑”呢?現(xiàn)在我們談一下中暑的表現(xiàn)。
中暑的表現(xiàn)
通常我們判斷中暑,是有高溫環(huán)境下暴露時間較長這樣的經(jīng)歷,癥可能表現(xiàn)為頭昏,頭痛,心煩,胸悶,口渴、多飲,全身疲軟,汗多,發(fā)熱,面紅,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中暑類型之一,中醫(yī)稱之為“陽暑”。根據(jù)程度來說,陽暑指的是“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另外“重度中暑”可對應為中醫(yī)中暑的“暑厥”和“暑風”。“暑厥”癥狀表現(xiàn)為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痙攣,高熱無汗,體若燔炭,煩躁不安,胸悶氣促,或小便失禁,舌紅,苔燥無津,脈細促。這類中暑患者病情較為嚴重,通常為高溫環(huán)境下持續(xù)工作或暴露,補充水分不足,加之體弱者可發(fā)生此種情況;“暑風”表現(xiàn)為高熱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皮膚干燥,唇甲青紫,紅絳,脈細弦緊或脈伏欲絕。這兩種類型的中暑西醫(yī)定義為熱射病,常可危及生命,需及時搶救。
此外,大家很少聽說的是中暑的另一分型為“陰暑”。明代名醫(yī)張景岳把暑天著涼稱為“陰暑”。顧名思義,就是夏季暑濕較重的季節(jié),喜歡貪涼飲冷者,包括整日待在溫度較低的空調環(huán)境下,睡眠時溫度過低,以及喜歡吃冰箱拿出來的食物,如冷飲、冰凍西瓜、冰凍飲料、冰凍綠豆湯等等,都是陰暑的致病因素。“空調病”部分人群可以列為陰暑范疇。癥狀常可表現(xiàn)為:精神衰憊,肢體困倦,頭昏嗜睡,胸悶不暢,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惡心欲葉,渴不欲飲。舌淡,苔薄膩,脈濡細。
烈日當頭,易得陽暑,然而人們知暑熱可避之,所以現(xiàn)在一般人中陽暑者相對少,得陽暑者大多為在日頭下工作的工人、訓練的運動員等等;夜間納涼空調,寒氣傷人于熟睡之間,陰暑極易得之,陰寒侵襲人的身體,不知者不避,故得陰暑者占多數(shù)。所謂陽暑者一二,陰暑者八九也。又有酷暑之下,尤其是年輕人,貪冰飲冷,暴飲暴食,胃腸道疾病高發(fā),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我們常說的“胃腸型感冒”其實就屬于陰暑的以一種。
中暑的治療
中暑重在預防,可以根據(jù)體質喝茶調理。
金銀花茶:金銀花茶性寒味甘,適合在炎熱的夏季飲用,能夠消暑、清熱、解煩躁等,但是經(jīng)期的女性和虛寒體質的人群不建議飲用金銀花茶,以免導致不適感出現(xiàn)。
姜茶:夏季很多人喜歡吃冰冷的食物,人體其實屬于外熱內(nèi)寒,吃涼物很容易導致腹瀉腹痛,可以吃一些熱性的東西來調節(jié)脾胃,比如紅糖姜茶就是不錯的選擇,還能預防感冒。
薄荷涼茶:薄荷涼茶可以清熱降暑,還能提神,有緩解牙齦腫痛、頭痛等作用。
西瓜皮涼茶:先將西瓜皮洗干凈,然后切碎榨汁,可以適當?shù)丶尤胍恍┌滋菙嚢瑁兄蛉ナ睿貏e是熱性體質的人群和有水腫的患者均能夠飲用,但是胃寒和寒性體質的人群還是要慎選。
在炎炎夏日中,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避免空調電扇直吹,少食生冷刺激食物,注意放松心情,適度運動,是清涼一夏的必要保證。
如已經(jīng)出現(xiàn)中暑癥狀,則需要對癥處理。陽暑和陰暑的癥狀與用方迥然不同,切不可混淆,否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陽暑者熱性也,首先急將患者移至通風陰涼處,并給予飲服清涼鹽水,再行治療。西醫(yī)以大量補液物理降溫,糾正水電平衡及酸堿,各臟器支持為主。中醫(yī)可選用白虎加人參,清絡飲,清暑益氣湯及雷豐清涼滌暑法等;陰暑者寒也,中醫(yī)用藥當以辛溫解表為主,選用麻黃湯、葛根湯、香薷飲、藿香正氣水等,切不可濫用辛涼解表及苦寒瀉下,如銀翹散、蓮花清溫膠囊、三黃片等。如果治反了,則會損傷陽氣,加重病情。
另外可配用針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如果病人已經(jīng)有中暑現(xiàn)象,可在病人胸部皮膚上劃一下,如有明顯的紫紅色隆起的劃痕,就說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用光滑的陶瓷湯匙蘸水輕刮背脊兩側、頸、胸、肩臂及肘窩、胭窩等處,刮至皮膚紫紅為止。這里再教給大家“三沖穴”用來急救:關沖穴(取穴:位于手無名指末節(jié)尺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中沖穴(取穴:仰掌,在手中指末節(jié)尖端中央);少沖穴(取穴:位于手小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方法:當出現(xiàn)頭暈、頭痛、口渴、惡心、欲嘔等癥狀時,患者自己或家人可用大拇指按壓這三個穴,最好用指甲尖掐、按,且要有一定力度,以能感到明顯酸、麻、脹、痛感為宜,堅持1分鐘后再按壓另一只手。除了按壓“三沖”穴外,還可配合一些其他的急救穴,如人中、大椎、合谷、足三里等。經(jīng)常按壓,可加強清熱消暑的功效。此外,還可以服用一些解暑藥,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那么,中暑后應如何選擇解暑藥呢?接下來我們講講家庭常備的清暑解暑中成藥。
1、藿香正氣口服液
藿香正氣口服液一直都是備受推崇的家庭解暑常備藥。除此以外,還有藿香正氣水、藿香水、藿香正氣軟膠囊、藿香正氣顆粒和藿香正氣丸等類似的中成藥。藿香正氣水出自古代名醫(yī)方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要成分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蘇葉、白芷、橘皮、桔梗、白術、厚樸(姜炙)、生半夏、甘草等,此外還有一味重要的溶劑,就是酒。藿香正氣具有解表化濕的功效,可用于夏傷暑濕所引起的感冒。有清暑利濕、理氣和中之功。適用于熱傷風、中暑、胃寒腹痛、急性胃腸炎等“陰暑”證。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氣水里面含有酒精,服用過后要注意,藿香正氣水里面所含的酒精與一些藥物的反應,如酒精不能和頭孢類藥物同服,并且服用后不要開車。
2、十滴水
十滴水也是比較常見的解暑藥,十滴水由樟腦、干姜、大黃、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藥物組成,具有芳香開竅、驅風溫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因中暑所導致的頭暈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癥狀。可以消除中暑所引起的頭暈、惡心和腸胃不適。在烈日下工作或旅行的人若出現(xiàn)了煩熱的感覺,可立即服用2~5毫升(約20~40滴)的十滴水,以免發(fā)生中暑。兒童的用量應酌減。
3、人丹
人丹是比較傳統(tǒng)的解暑藥,是由薄荷腦、肉桂、甘草、兒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腦、小茴香、草豆蔻、丁香羅勒油等組成,味道比較清涼,并且具有一定的香味,夏天也可以加幾粒放在水里面化開來使用,具有祛暑化濁、和中止吐的作用,可以用于輕度中暑所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不適。除此以外,還可以用于消化不良、暈船和醉酒所引起的飽脹。
4、六一散
六一散是用甘草和滑石粉所制成,具有芳香化濕的作用,可以用于外感暑濕所引起的發(fā)熱、口渴、腹瀉、小便黃少等不適,每次取6~9克,用開水沖泡后代茶飲用。外用還可以治療暑痱,陰囊濕疹及小兒膿皰瘡。
5、清涼油
清涼油由薄荷腦、薄荷素油、樟腦、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腦油等組成,具有清熱、醒腦提神、止癢止痛的功效,對皮膚表面有清涼刺激感。主要作用就是緩解中暑引起的頭暈,用法是抹在太陽穴、印堂處。當然,暈車也可以使用,另外也可用于夏季蚊蟲叮咬后的瘙癢。
6、風油精
風油精由薄荷、桉葉油、丁香酚、樟腦、香油精等藥物組成,具有清暑解毒、利濕除煩、鎮(zhèn)痛祛風的功效,可用于治療中暑引起的頭昏頭痛及因貪涼引起的腹痛等病癥。有頭昏、頭痛癥狀的患者可將少許的風油精涂抹于前額及兩側的太陽穴上。有腹痛癥狀的患者可將少許的風油精涂抹于肚臍和尾骶部,或用適量的溫水送服2~3滴的風油精。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將風油精稀釋到1%的濃度以下才能服用。
7、清涼含片
清涼含片是用薄荷、葛根、烏梅和紫蘇等中藥材所制成,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用于中暑受熱所引起的口渴、惡心、頭昏、煩悶等不適。
8、清涼防暑顆粒
清涼防暑顆粒是用白茅根、淡竹葉、蘆根和甘草等中藥材所制成,具有清熱祛暑、生津、利尿的功效,可以用于外感暑熱所引起發(fā)熱、口干、小便黃等不適,也可以用于預防中暑。
9、克痢痧膠囊
克痢痧膠囊是用白芷、石菖蒲、冰片、鵝不食草和蒼術等中藥材所制成,具有解毒辟穢的作用,可以用于中暑,也可以用于腹瀉。
10、避瘟散
避瘟散是用檀香、白芷、姜黃、木香、冰片等中藥材所制成,具有祛暑辟穢、開竅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中暑所引起的頭暈、頭痛、鼻塞、惡心、嘔吐等不適,還可以用于暈車和暈船。
11、西瓜霜類
西瓜霜類包括西瓜霜片劑、噴劑等,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生津潤肺之功。適用于中暑口渴、咽喉干燥、疼痛等。
12、薄荷錠
薄荷錠由薄荷腦制成,具有解郁理氣、散風清熱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熱感冒、中暑頭痛等病癥。有頭痛腦漲癥狀的患者,可嗅吸少許的薄荷錠,或直接將薄荷錠搽抹于疼痛部位。
對中暑的誤區(qū)
誤區(qū)1:發(fā)生中暑要快進空調房。中暑后,應立即離開高溫環(huán)境,但不宜迅速到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里。此時,身體抵抗力較低,溫差過大容易引起感冒,甚至肺部感染。對策:應該讓體溫逐步下降。
誤區(qū)2:中暑后應大量喝水。中暑后,短時間內(nèi)快速、大量飲水,會引起急性胃潴留,進而影響消化功能。對策:采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
誤區(qū)3:中暑后稍作休息就行。一些人中暑后,適當休息后,自我感覺恢復了,就繼續(xù)外出活動或勞動。這時可能發(fā)熱的癥狀還未消退,或可致病情加重,甚至引發(fā)重度中暑。對策:盡快到陰涼通風處休息,最好半個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如果持續(xù)發(fā)熱,要盡快到醫(yī)院就診。
誤區(qū)4:中暑發(fā)熱要用退燒藥。中暑后發(fā)高燒很常見,一些人想通過服用退燒藥來降溫。而此時身體處于消耗過度的狀態(tài),藥物代謝可加重身體的負擔。對策:中暑發(fā)高燒時,最好采取物理降溫方式,如用冰袋、冷毛巾敷額頭、腋窩等處。
誤區(qū)5:中暑后要大量吃生冷瓜果或冷飲。脾胃功能本就虛弱的人,中暑后再食生飲冷,會損傷胃腸的消化能力,進一步加重病情。
對策:補充必要的水分、鹽、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就可以,少食一些不那么寒涼的食物,如西瓜皮。
此外,中暑患者可能在連續(xù)幾天內(nèi)逐漸地虛脫,如有體重在數(shù)天內(nèi)直線下降的情況,應加以留意,及時就醫(yī)。(愛濟南 記者:李少慶 通訊員:張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