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7-19 07:30:07
原標題:青島:經緯“七橫九縱”,加速城市道路“成環成網”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經緯“七橫九縱”,加速城市道路“成環成網”
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杭鞍高架二期等交通項目漸次落地,青島以路網建設為抓手,打通區域間快速聯系通道,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激活道路沿線產業
破曉時分,在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現場,叮叮當當的敲擊聲劃破清晨的寂靜。伴隨著整座城市的蘇醒,機械轟鳴聲、工人吆喝聲開始交織共響,火熱的工地奏響建設最強音。
這樣的建設熱潮,遍布在青島東西南北的路網建設中——
從穿海而過的海底隧道,到宛若游龍的高架路,再到蟄伏地下的軌道交通,以及縱橫交錯的主干道路和越織越密的城市支路……今年以來,或改造拓寬,或延伸貫通,青島正在加快打破一個又一個城市交通“堵點”,路網建設加速“成環成網”市。
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杭鞍高架二期、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南京路拓寬改造工程等項目均躍然紙上,借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漸次落地,串珠成網。
建設中的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工程。
城市路網建設是事關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支撐城市發展的基礎。“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聚力增強城市承載力,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再上新水平。我們高度重視城市路網的規劃建設,科學謀劃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布局,結合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在歷版青島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完成《青島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中心城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等多項規劃,不斷提升基礎設施適度超前保障能力。”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級領導干部王集浩表示,要以路網建設為抓手,挺起城市發展骨架,改善居民交通出行條件,激活道路沿線產業,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
以路為媒,乘勢而上。如今,在青島大地上,一張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正不斷變為現實。
挺起城市發展“骨架”
歷時22天,使用120臺千斤頂將重量近萬噸的舊橋“頂起”最大高度5.8米。前不久,這一場景在杭鞍高架二期 (南京路—福州路段)工程建設現場上演,完成頂升的舊橋將與新建高架橋實現高空“接軌”,進而繼續東延。
一“橋”飛架東西,串起數城繁華。作為一段重要的快速路工程,根據規劃,杭鞍高架二期 (南京路—福州路段),新建雙向六車道高架橋上跨南京路、吳興路、紹興路后落地,以地面快速路形式接入福州路-遼陽路立交。同時,西接建設中的第二條海底隧道,一路向東延伸至海爾路,成為青島主城區一條新的東西快速路。
航拍遼陽路(南京路-福州路段)交通結建工程。
事實上,任何一條高快速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置于系統化的統籌考量之中。
在山東省城市規劃大師、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書記馬清看來,一座城市的發展與其交通發展是緊密銜接的,隨著城市戰略的不斷調整和優化,以及城市能級的不斷提升,城市快速路網格局也在不斷優化。“我們可以看到,青島的城市框架很大,城市組團距離較遠且交通高度依賴跨區域貫通性道路,交通流量過度集中,因此在‘環灣引領、組團布局、藍綠交融、網絡支撐’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的指引下,需要高標準提高快速路網的高效銜接作用。”馬清說。
對于青島而言,城市交通“大動脈”的建設和完善十分迫切。
著眼當下,放眼未來。青島都市區規劃形成“環灣輻射、七橫九縱多連”的高快速路網格局,規劃都市區高快速路接近1000公里,城市快速路與高速公路一體化銜接,實現主城、輔城、新城及重大交通樞紐之間的快速聯系,進一步拉大城市的發展框架。
記者在示意圖上看到,“七橫九縱”高快速路網所組成的“經緯線”,如同支撐大尺度城市空間的“骨骼”和“動脈”,不僅進一步完善了我市路網體系,還將青島擁灣發展的多個組團更為緊密地串聯起來,使得內通外聯能力大幅提升。
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就是整個城市高快速路網的重要節點之一。大橋一期工程于2011年建成通車,這段全長約1.6公里的二期工程的再度啟動,意義重大。待該段完工后,跨海大橋高架路與膠州灣跨海大橋“相接”,將真正成為貫穿東西的城市“大動脈”,屆時區域間的人流、物流更加暢通,將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極為便利的交通條件。
大道直行天地寬,城市快速路的建設固然重要,但也要有合理的密度和布局。“城市道路布局需要與城市空間布局相匹配,與交通需求相適應。”馬清告訴記者,老城區是全市旅游資源和歷史人文要素最為集中的區域,因此道路網絡依山就勢,充分彰顯出獨特的濱海城市道路交通特色。
鋪就幸福“民生之路”
道路交通擁堵是現代城市發展中的“通病”,也是老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青島必須直面“交通擁堵”這一“成長的煩惱”。
眾所周知,除了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交通管理有待優化、公共交通銜接不足以外,市區路網結構不完善也是造成城市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調查顯示,我市有些區域由于路線單一或存在“梗阻”,市民出行需要繞路,由此一來,主干路會承擔很多5公里以下的近距離出行任務,加劇交通擁堵現象。
今年上半年,李滄區迎真宮路未貫通路段的開工,讓居民十分高興。這段僅530米長的“腸梗阻”西起重慶路,東至君峰路,曾阻隔了周邊居民的便利出行。如今大家有了盼頭,待道路建成后,將實現重慶路與君峰路的貫通,解決主干路交通擁堵等問題,進而改善道路周邊區域的城市環境和投資環境。
對跨區通勤的市民來說,打通未貫通道路的需求則更為迫切。
以城陽區和即墨區為例,據統計,即墨區跨區出行總量的70%是去往或經過城陽區,同時,城陽區跨區出行總量的35%是去往即墨區。由于跨區行政路網普遍受行政體制影響,因而即墨與城陽兩城區之間的路線比較單一,且存在多條未貫通道路,交通擁堵現象較為突顯。
“為打通兩區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借著三年攻堅行動的東風,即墨區與城陽區建立聯動機制,打破行政區劃、部門分割和行業限制,定期對接溝通項目進展,研究解決建設存在的瓶頸問題和難點問題,按照‘成熟一條、啟動一條’的原則,兩區整體發力、協同推進項目建設。”據即墨區市政和園林環衛服務中心副主任高玉忠介紹,通過多方合力,目前即墨墨城路、天山一路、煙青東路均開工建設,即墨天山三路與城陽雙元路連通工程、即墨營流路與城陽馴虎山路連通工程均列入市級統籌,計劃2023年實施。
家住城陽、工作在即墨的于先生一直關注著營流路南端的建設動向。全長20多公里的營流路,北連青島汽車產業新城,南接城陽馴虎山路。該道路除中心城區存在1.17公里的“腸梗阻”外,最南端順接馴虎山路也存在約4.5公里的未貫通路段。“盼著明年能夠順利實施,等這段路通了,我每天單程通勤至少節省20分鐘,幸福感一下就上來了。”于先生說。
民之所盼,政之所系。
為了暢通市民的出行之路,在規劃設計層面,目前我市按照“環灣都市區快速路貫通成網、組團內外主干路暢通銜接、單元內次支路層層加密”的思路,形成包容多元、功能分明、內外銜接的城市道路網系統;在建設實施層面,按照“超前謀劃、適度超前、先急后緩”的思路,著力推進“快速成網、節點立體、主干改善、次支貫通”為核心的道路網體系。通過路網建設鋪就民生之路,加快提升廣大市民的幸福指數。
拉動區域產業不斷躍升
交通之變與城市之變互為觀照,成為城市生長的鮮明注腳。
如今,“一帶一路”建設、海洋強國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合示范區建設、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疊加賦能。在新的使命下,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把“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列入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進程中打造的“六個城市”之一,提出突出“樞紐型”發展導向,放大開放通道作用,深度鏈接國內外資源和市場。“為此,我市提出‘1+4+6’的綜合交通目標體系,以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一個總體目標,涵蓋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家鐵路樞紐、國際都市交通體系四個分解目標,打造港口、機場、鐵路、公路、城市道路、軌道交通‘6個1’的交通骨干設施體系,將有力推動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政交通規劃處處長李憲強介紹。
隨著交通的不斷延展,勢必會吸引更多要素加速聚集,將對產業集聚帶來非常積極的帶動作用。
以跨膠州灣交通為例,回望10年前,膠州灣兩岸隔海相望的東西結構布局,曾讓青島發展陷入了“一城不同城”的怪圈。2011年6月30日,隨著膠州灣“北橋南隧”同日通車,“青黃不接”成為歷史,青島、紅島與黃島更為緊密地連成一體,青島東西兩岸由此消除了因膠州灣阻隔而形成的天然屏障,大青島由割裂的“板塊”優化組合成統一的“版圖”,東岸、西岸、北岸“三城聯動”一體化發展的進程大大提速。
十余年來,膠州灣大橋始終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沿岸區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橋腹地成為我市重要的環膠州灣經濟產業帶。來自山東高速青島發展有限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膠州灣大橋通車11年來,累計安全通行車輛1.4億輛次,日均通行車流量從2011年的1.45萬輛增長到2021年的8.2萬輛。如此高頻率的要素流動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自然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大橋的配套工程也在加速完善,為這座環灣型城市打開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主城區,2021年6月,膠州灣大橋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建成試通車,有效提升了環灣路南北至嶗山方向和嶗山至環灣路南方向交通便利程度。今年,李村河互通立交G匝道將啟動拓寬改造。工程實施后將極大完善大橋連接線向北連接環灣大道(城陽方向)的交通轉換功能,進一步提升李村河互通立交道路通行能力。
在膠州,2020年3月,膠州灣大橋膠州連接線提前6個月建成通車,將上合示范區在內的膠州灣北部城區“擁入懷中”。這條總長度約5公里的連接線,為上合示范區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增添了新動力,對膠州灣北岸的交通格局、產業格局和城市格局都將帶來重塑意義的改變。
在西海岸新區,位于膠州灣大橋西端、緊靠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青島橋頭堡國際商務區正在加緊建設,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商務區將按照“全面融入自貿試驗區、開發區,打造綠色制造、數字制造、產城融合新城區”的發展定位,聚焦服務自貿區建設和承接產業輻射,加快打造北部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與此同時,膠州灣第二隧道的開工建設,也讓位于西海岸新區的不少企業看到了更多發展機遇。膠州灣第二隧道黃島端順接辛安片區和中德生態園片區以及老黃島片區,“待隧道開通后,這里將有效容納青島主城人口、產業的外溢。可以預見,開通后對我們的業務開展將有一定帶動作用。”一家位于辛安片區的電子科技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膠州灣第二隧道黃島端北側豎井施工現場。
大道通衢,縱橫通暢。時下,青島對城市路網的“編織”還在繼續,城市的觸角正在伸向更遠的遠方,目的就是要讓青島的城市道路通暢起來,讓這座城市里的人幸福起來,讓城市成長的腳步快起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攝影 劉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