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2-08-10 09:40:08
原標題:賦能濱州“八大品質”提升 譜寫校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源:濱州日報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東盟市長論壇暨協同創新發展大會上,濱州職業學院被確定為中國(山東)—東盟職業教育產學研基地,這是濱職以產學研合作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風雨66年,濱州職業學院這所濱州大地上土生土長的高校,始終堅持職業教育服務城市發展,為濱州城市建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技能人才。
時至今年,隨著市黨代會和市“兩會”的接續召開,為濱州高質量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我市確定了“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的奮斗目標,謀劃了“1+11868”工作體系,“八大品質”提升引起全市強烈共鳴……
站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山東走在前,濱州怎么辦”是必須答好的時代考卷。濱州提升“八大品質”,濱州職業學院應當扮演什么角色?發揮什么作用?濱州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楊光軍說,濱職作為土生土長的“濱州孩子”,要在濱言濱、在濱憂濱、在濱愛濱、在濱為濱,深入開展“在知愛建”主題實踐活動,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職業教育為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助力賦能。
聚焦“實業濱州”轉型升級,為城市“發展品質更高”賦能
“發展品質更高”是“八大品質”之首,要求的是尊重經濟規律,既要穩增長,又要優結構,更要可持續。職業教育服務城市發展,并不像企業、項目、工程通過招商引資帶動經濟增長那樣直白,其更多地是通過對接產業鏈、創新鏈,通過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釋放職教動力。
新華網此前報道,“智能制造、機器換人”已經替換掉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像濱州的企業魏橋紡織也正在向“熄燈工廠”轉變,偌大的廠房里幾乎看不到紡織工人。同時,濱州高端鋁產業蓬勃發展,數字康養漸入佳境,眾多企業的轉型升級都在迫切需求各行各業的高技能人才。
對于濱職,該如何與企業發展需求同頻共振?
把專業建在需求鏈上。近年來,濱職以“雙高建設”為契機,推動專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堅持“以產業鏈建專業群,以專業群建二級學院”的思路,主動服務重大發展戰略和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緊貼區域產業分布優化專業結構、重構專業群,專業設置與全市重點產業匹配度達92%,與行業領軍企業共建專業比例達21%;服務濱州“世界鋁谷”、高端化工、紡織家紡等傳統產業“轉型蝶變”,組建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生物化工專業群;服務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醫養健康等新興產業“聚合裂變”,組建成立裝備制造、智慧康養、醫學技術等專業群。
優化“智造之城”產學研創,為城市“科創品質更強”賦能
記者在濱職拿到了這樣一組數據:學院每年為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服務近百項,累計實施成果轉化200余項,創經濟社會效益近10億元;2021年,濱職開展橫向技術服務共18項,到款額205萬元,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濱職,正在積極將科研機構“引進來”,使企業和高?!奥撈饋怼保せ顒撔聞撛臁耙怀卮核薄?
近年來,濱職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成立濱州市應用科技研究院,與市工業與信息化局合作打造“中小微企業創新服務平臺”;校企共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個,建成博士研究中心8個、技能大師工作室20個,獲批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棉花綜合試驗站、省技能技藝傳承創新平臺,助力“學教研產城”融合發展;依托各類科創平臺,承擔省級以上科研課題86項。在剛剛發布的2021年全國高職院校發明專利授權排行榜中,濱職位居全國第44位,全省第六。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當前濱州市、山東省乃至全國絕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精通知識產權管理專業人才短缺的現象,濱職靠前一步,早在2019年就成立濱州知識產權學院,這是山東省第一個高職院校層面的專業知識產權學院。該學院以培養輸出應用型、實戰型、操作型知識產權全能人才為目標,推進知識產權人才的在校培養和在職培訓。
實施“現代治理”綜合改革,為城市“開放品質更活”賦能
“開放品質更活”就是用開放倒逼改革,用改革推動發展。對于濱職來說,則是要站在全球、全國、全省、全市“四張地圖”前,跳出濱職看濱職,以思想解放推動各項工作爭第一、創一流。
站在全球地圖前,要持續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國際可交流”;站在全國地圖前,要對標國內先進兄弟院校,響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大勢,致力“雙高建設”與職業本科教育探索,做亮“中國特色”;站在全省地圖前,要對標省內領先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師資隊伍、科研服務等方面趕超爭先,實現“省內一流”;站在全市地圖前,要持續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提高專業布局與產業發展契合度,更好地賦能職教名城建設,實現“當地離不開”。
近年來,濱州職業學院以五項辦學自主權改革為抓手,統攬協調學院建設發展,確保了“雙高”建設行穩致遠。比如優化崗位設置,建立“職務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體制,使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讓體制機制進一步活起來,更好地為人才、資源等發展要素“松綁”。
同時,濱職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培育國際工匠”的國際化辦學愿景,累計與德國、澳大利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余所高校、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跳出濱州,賦能濱州。
助推“濱周到”效能提升,為城市“服務品質更優”賦能
濱職每年走出6500多名畢業生,每年有1000名左右的外地學生留在濱州干事創業。15%的留濱率,得益于濱職為廣大學子提供多次選擇、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機會和條件。
其實,“服務品質更優”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并不是直接服務于營商環境,但通過對各地招商引資的分析不難看出,職業教育是否發達是招商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與水、電、土地等要素比起來,外來投資者看重的是高層次、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濱職牢記“人人皆可成才”,積極為“人人盡展其才”創造條件,不僅要讓每個學生享有受教育的機會,而且致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為此,濱職開展了第三年齡教育和各式各樣的公益性培訓,持續提高社會服務能力——近三年來,濱職社會培訓人次從6萬躍升到9萬,“一院一品”特色品牌培訓項目逐漸成型,聚焦高端鋁、高端化工、生態紡織、糧食加工、畜牧水產、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醫療健康、現代服務濱州“十強”產業培訓培養新型技能人才。
厚植“智者智城”精神力量,為城市“文化品質更好”賦能
作為濱州本土高職院校,濱職在傳承和弘揚濱州文化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近年來,濱職立足辦學定位、生源特征、專業特色和社會需求,深耕老渤海精神、校訓“責任”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強化文化育人功能,全力打造與職教類型相適應、與“雙高”院校相匹配、與思政育人相契合的“文化濱職”新形象,逐漸成為濱州的文化品牌、文化高地。
濱職始終注重紅色文化引領,傳承紅色基因,以傳承發揚老渤海精神為核心,與市政協在校內共建全省第一家地市級政協文史館;始終注重傳統文化熏陶,涵養人文精神,創辦了形勢與政策“百場講堂”,開辦了“魯彬之”文化沙龍和學術講堂;始終注重專業文化浸潤,踐行工匠精神,積極推進“產業文化進教育,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校企共建了黃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實訓廣場和多個企業文化育人場館。
打造“魅力校園”生態樣板,為城市“環境品質更美”賦能
打造環境品質更美的校園,不僅僅在于美化校內生態環境,還在于建設綠色校園、文明校園、魅力校園。為此,濱職通過有目的的頂層設計與規劃,將真善美融于校園規劃的方方面面,通過開展系統的、定期的、非定期的活動,發揮方向性作用,讓校園環境成為育人第一陣地。
提升環境品質,學院注重以生態和諧的綠色為底色繪就和諧美,打造人城和諧、產城和諧、四季和諧的生態城市,推進“生態顏值”轉換為“發展增值”。濱職作為山東省花園式單位,在全省高職院校中第一個通過“文明校園”評估并獲得優秀等級。如今,學院已實現了校園園林化、綠地標準化、局部精品化、生物多樣化、樹種特色化的“五化”校園綠化建設格局。
完善“就業培訓”普惠體系,為城市“民生品質更實”賦能
職業教育既關國計也是民生。近兩年來,我市的城鎮新增就業率連續位居全省第一位,這其中離不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成果。
近年來,濱職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鼓勵畢業生留濱、留魯,畢業生中40%以上在濱州就業、86%以上在山東就業,人才留用率逐年提升。同時,社會培訓工作也取得了顯著進步。濱職探索“農漁軍技醫”多目標技能培訓,面向農村剩余勞動力、當地漁民、退役軍人開展海船船員培訓,每年培訓約700人,實現再就業500人以上。在剛剛發布的《2021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中,全國共有17所院校上榜全部四個榜單,濱職名列其中。
健全“依法治?!北U细窬郑瑸槌鞘小捌桨财焚|更穩”賦能
學生成才,既要教育也要管理,今年,濱職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主線,進一步強化底線思維、風險意識,統籌安全和發展兩件大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切實維護好校園安全穩定。
學院守牢守住意識形態陣地、扛緊扛牢校園安全整治、筑牢筑好疫情防控底線,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切實扛起黨委主體責任;加強師生教育管理,減少不穩定因素。同時,持續扛緊扛牢疫情防控責任,及時處置突發事件,回應師生員工和家長關切,切實維護好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放眼濱州發展歷程,濱職一直是這座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尖刀班’,濱州始終是濱職改革發展的堅強后盾與豐厚土壤。濱州為濱職發展創造了好的環境,濱職必須扎根濱州大地,為城市精神、城市靈魂賦予更多的光彩,實現城校共同進步、共同爭先的新局面,共同譜寫校城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睏罟廛娬f。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