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寧日報
2022-09-09 09:40:09
原標題:濟寧援疆 助力英吉沙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濟寧日報
為貫徹落實中央援疆工作方針,根據省市援疆指揮部的工作部署,結合英吉沙縣的具體實際,推動各項工作創新發展,濟寧教育援疆始終堅持文化引領、守正創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凝聚人心為出發點,以改善受援地學校辦學條件、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落實文化潤疆為重點,強化“五個認同”教育,聚力實施教育援疆“百千萬工程”、教學質量提升、“青藍工程”等,全面提升教育援疆工作的實效與水平。
援疆教師“傳幫帶”
提升教育“軟實力”
2020年以來,濟寧教育援疆先后選派139名骨干教師和520名支教大學生開展援疆支教。援疆教育發展中心立足英吉沙縣教育現狀,制定了“以教科研為先導、以傳幫帶為重點、以提質量為目標”的教育援疆總體思路,通過“智慧課堂”“青藍工程”“教研聯盟”“教研員包鄉”“送課下鄉”等特色亮點品牌,全面提升了教師隊伍素質和整體教育水平。
截至目前,教育發展中心共開展教研活動230次,示范課80節,送課下鄉60次,聽評課606節,指導教師230人,專題講座110場(次),教學現場會6次,培訓教師5260人(次)。培訓新入職教師750人;組織英吉沙縣117名普通中小學、職業教育骨干教師和管理人員參加了赴山東培訓項目;組織學校教師通過遠程直播方式參與山東教師研修,對英吉沙縣7500多名教師開展網上培訓。兩年多來,先后推動8所受援學校“青藍工程”,充分發揮援疆老師的傳幫帶作用,師徒結對教師550余人。
依托優質職教資源,通過資金、機制、人才、理念、產業、就業六位一體的“組團式”援疆模式,聚焦職業教育援疆組團效能,建立激勵性競爭機制。由2020年的1名職業教育援疆教師增加到2名,新一批增加到14名,先后共派遣了17名職業教育援疆教師。成立“濟寧—英吉沙職業學校發展聯盟”,擇優確定濟寧7所國家和省示范性中高職院校,以“一對一”“多對一”“校包專業”的幫扶模式,重點扶持4個優勢特色專業,共建示范性實訓基地6個、示范專業10個,聯合開展24個培訓項目,覆蓋1000余人次。成立“創業訓練營”,成立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基地,每年培訓300余人次。優化專業設置、開展教學教研、舉辦首屆技能大賽、深化合作交流、完善了職業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留下“帶不走”的師資隊伍,形成了打好職業教育的“組合拳”的新局面。
增強文化認同
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濟寧教育援疆發揮濟寧傳統文化教育高地得天獨厚的優勢,重點圍繞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這一突破口,豐富文化潤疆內涵,建設了11處國學場館,拓展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陣地和國語國學教育覆蓋面,塑造文化氣息濃郁的書香校園,全面打造叫響文化潤疆的濟寧品牌。目前,共開設剪紙、書法、陶藝等傳統文化課程12門,授課220余節(次)。
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全面推進普通話和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把普通話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采取結對交流、送教講學,集中培訓等方式開展工作,對受援地普通話水平弱的教師開展小班化、精細化、精準化培訓,持續推動濟寧學院和泰山學院與英吉沙教育局對接大學生支教活動,推動與省內大學協同建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數字賦能工程
推進教育煥發新活力
濟寧教育援疆依托魯喀智慧教育云平臺及后方學校教育平臺,創新課堂形式,實現教育資源共享。近兩年,先后共投入874.76萬元建設智慧課堂項目。舉行“英吉沙縣智慧課堂線上聯合教研活動”,通過 “空中課堂”“遠程培訓”“直播課堂”等形式,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有力地促進了英吉沙縣教育的優質資源均衡發展。實施“科普教育”工程,推動教育產業發展。創建了喀什首家集科技智能、創客體驗、體驗互動、科學觀光為一體的英吉沙縣科普教育基地,填補了校內高科技科普教育的空白。
在兩所中學建設了青少年現代化科技教育基地,以現代科技知識引導青少年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拒絕愚昧、反對迷信、遠離極端,推動教育發展。目前,來自自治區、喀什地區及省外參觀的考察團、中小學生達到5000余人次。青少年現代化科技培訓基地在英吉沙開啟創新創優新突破。“普通話”推廣工程成績顯著。先后聯合曲阜師范大學、山東青年干部管理學院、臨沂大學、山東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采取線上線下教學方式,對英吉沙縣教師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訓。啟動學校通用語言文字指導站,探索“援建培訓中心+援助專業師資+帶領本地團隊”培訓模式,國家級及省級普通話測試資格專家開設講座60多次,培訓教師2000多人。
深化“百千萬”工程
促進交流交往交融
“百校牽手”工程,舉辦魯喀“百校牽手”活動,推動濟寧市、濟南市、棗莊市30所學校與英吉沙縣學校開展牽手幫扶活動,雙方管理人員、教師、學生通過互訪、現代信息技術等開展學習、工作交流。開展“志愿有我·讓愛飛躍萬水千山”魯喀專項志愿支教活動,2022年暑假,1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來到英吉沙支教。
2021年喀什地區教育質量綜合檢測,英吉沙縣由2020年初的第11名上升到第7名,前進了四個位次,其中英吉沙縣實驗中學提升生均中考成績75分。新一批援疆教師自2021年9月入疆以來,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兩地共建交流規模不斷擴大,英吉沙各級各類教育成績明顯提升,英吉沙縣教育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濃厚氛圍日漸形成。以實驗中學為例,2022年中考生均分較上一年提高33.67分,高考上線率比2021年提升4%。
濟寧援疆還堅持幫扶濟困暖民心、激勵教育融真情,每年設立援疆獎學金、英吉沙籍疆外就讀困難學生資助金,52名教師和1325名學生獲得山東援疆獎學金共計142.9萬元;2020年按標準資助英吉沙籍內地高校就讀貧困大學生700余人;配合山東省婦聯實施“春蕾計劃”,對縣域內128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女學生資助金額達271萬元。2021年資助疆外貧困大學生806人,共483.6萬元;資助疆內貧困大學生800人,共240萬元。積極組織開展公益捐助活動,發動愛心捐助價值達2000萬元。援疆干部、教師與貧困家庭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學習上關心、生活上幫助、心理上關懷、思想上引導,教育培養各族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在幼小的心靈播撒下愛我中華的種子、民族團結的種子。
濟寧市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孫希忠表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既是民生之基,更是發展之根。自濟寧市開展對口援疆工作以來,始終將教育援疆擺在重要位置,立足人才援疆,加大“組團式”支教力度,先后投入援疆資金10328萬元精心組織實施各類教育援疆項目。開展組團式教育援疆,成立濟寧援疆教育發展中心,舉行援疆教師講座、教研論壇,實施“青藍工程”,建設了國學書院和青少年現代化科技教育基地,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有力地促進了英吉沙縣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