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聊城日報
2022-09-15 11:33:09
原標題:“山東手造·聊城有禮”聲名鵲起
來源:聊城日報
原標題:“山東手造·聊城有禮”聲名鵲起
來源:聊城日報
斫琴師許尚俠在介紹自己的得意之作
省級非遺項目東昌府銅鑄雕刻制作技藝第十七代傳承人馬先明在調試銅鑄鐘表
新聊文化生活美學館內的原創中國風雕塑“斗戰勝佛”系列文創作品
義珺軒葫蘆工作室內展示的葫蘆作品
■ 本報記者 呂曉磊
萬里黃河橫貫神州大地,見證華夏輝煌;京杭大運河千里碧波,滋養華夏古今。
聊城,是黃河與大運河交匯的唯一一座城市。兩河交匯,不僅讓聊城這方沃土成為“兩河明珠”,實現了大運河文化旅游帶與黃河文化旅游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疊加,也賦予了這座城市綿延不斷的靈氣和力量,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把聊城的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聊城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綜合競爭力,是聊城歷屆黨委政府都在追求的目標。
2022年,聊城市第十四次黨代會謀劃了“六個新聊城”的宏偉藍圖,提出聊城要深度挖掘黃河、大運河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全力打造“兩河交匯”明珠城市和“兩河之約”文旅品牌;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整合提升、創新利用文旅資源,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中國文旅名城,策劃推出阿膠、靈芝、桑黃聊城“新三寶”,打響“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品牌。
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聊城形成了一套“滿足群眾需求、遵循市場機制、政府適度引導、數字賦能全鏈”的工作模式,推動“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工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以傳統文化激發城市新活力。
政府引領,文化“兩創”正當時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發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大方針。山東,由此拉開了“山東手造”工程的序幕。
山東在中國文化版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具備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的先天優勢和現實基礎。“山東手造”正是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重要指引,幫助人們觸摸和體悟優秀傳統文化,讓黯淡在時光里的手藝、湮沒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都活起來,用文化凝心聚力,為發展注入精神力量。
聊城,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資源豐富。我市現有非遺手造類項目479項,傳統工藝振興項目6項,山東老字號項目15項,旅游商品32項。
從舌尖上的魏老六熏雞、莘縣胡辣湯,到帶著指尖溫度的東昌木版年畫、臨清面塑、魏氏柳編,在流水線作業的高科技時代,這些守護著傳統工藝的匠人們身上有對自然的敬畏和對手藝的專注與熱愛,也有對薪火相傳的篤定,他們不為繁華易匠心,用手藝與歷史“對話”。
文化“兩創”正當時。聊城充分發揮文化底蘊厚重、資源豐富優勢,全力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章,在推動手造產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上下功夫,將手造作為推進文化“兩創”、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整合手造資源,培育手造品牌,集聚手造要素,打造集產銷展、宣傳展示體驗于一體的手造產業集群,構建“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品牌矩陣。今年3月,我市印發了《“山東手造·聊城有禮”推進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聊城市將著力培育手造產業,增強聊城文旅產品新供給,推動聊城市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落實,聊城市縣兩級成立了工作專班。各縣(市、區)依托自身文化資源優勢,發掘和運用手造文化元素和工藝理念,打造了“山東手造·東昌府禮”“山東手造·茌平好品”“山東手造·臨清尚禮”等手造品牌,謀劃了一批重點手造項目,擦亮了“山東手造·聊城有禮”的招牌。
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推薦我市“山東手造·優選100”企業參與各級品牌評選活動,其中東阿阿膠、金號家紡、三和紡織、鳳祥股份入選第一批“好品山東”區域品牌,鳳祥股份、龍勝齋魏老六魏氏熏雞入選2022年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市商務投資促進局組織東阿阿膠、魏氏熏雞、潘家肉制品等企業積極打造山東手造品牌,組織40多家老字號和非遺企業參加“2022惠享山東消費年”暨“水城消夏美食節”活動,組織老字號企業東阿阿膠、景陽岡酒業參加2022年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市旅發集團在古城區原地委專署舊址建設“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展示中心;聊城市廣播電視臺開設“我們的城·聊城手造”專欄,聊城日報社推出“百萬+探尋聊城文旅之美”“文旅新視野 手造新境界”“臨清胡同游”專欄和“兩河之約·聊城手造”微型系列紀錄片,提升聊城手造品牌的傳播力、吸引力和影響力,為“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工作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政策扶持,“老手藝”走出新路子
中國人對鄉村總是有著淳樸而深厚的情感。鄉村,不僅是家園,也是民間文化創新創造的寶庫。
手造在聊城鄉村更是有著深厚的根基,有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手造技藝傳承,如東昌葫蘆、東昌古琴、東昌鐘表、東阿琵琶、高唐麥秸畫、茌平手編工藝品、旅游度假區魏氏柳編等。
鄉村振興,產業是支撐。9月2日,我市公布第一批31家市級非遺工坊名單,這些以手造產品為主要內容的非遺工坊,不僅是文化傳播的平臺,更是以創業帶就業、促增收的載體。
作為第一批上榜的非遺工坊,聚福閣樹峰工藝葫蘆創作室負責人王樹峰替鄉親們算了一筆賬,“如果種小麥或者玉米的話,每畝地每年大約能收入2000元,但如果種葫蘆,每畝地每年大約能收入20000元,收入翻了10倍。”王樹峰說,他的工作室平時也需要人手,“活不累,年齡大點兒也能干得動,這樣鄉親們也能賺到錢。”
如今,一個個非遺工坊采用“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進行運作,將傳統的手工藝開發成了一條條產業鏈。政府的推動和市場的拉動,引領聊城手造在品牌打造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東昌府區聯合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圍繞“山東手造·東昌府禮”研發設計成立智慧文旅發展研究院,積極引導各企業進行組合作品,設計出風味人間、工匠巨獻等系列產品組合;茌平區大力推進山東省俏月亮工藝品有限公司文創工藝品、茌平董莊新農民畫等重點項目,著力打造“山東手造·茌平好品”產業集群;臨清市建設好臨清市魏家灣貢磚文化傳播展示基地、臨清桑黃精深加工項目及三和紡織集團智能化服裝生產線項目;冠縣建立“山東手造·冠縣好禮”品牌體系;莘縣建設“山東手造·莘縣獻禮”展示中心;陽谷縣設立手造產品專題展銷區,助推“山東手造·陽谷有禮”產品“走出去”;高唐縣建立“山東手造·高唐錦禮”品牌體系……聊城通過建立品牌體系、培育產業集群等一系列措施,讓“老手藝”走出了新路子。
在推進“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工作中,聊城市實行項目化、清單化管理,市委宣傳部發揮統一協調作用,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見效,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推動手造工作的整體合力。
從一項技藝到一個基地,從基地到產業集群,傳統的手造工藝正逐步從個體向產業深處滲透,悄然之間,傳統文化軟實力正漸漸變成鄉村振興硬支撐。
文化創意,點亮手造產業
文化產業“內容為王,創意制勝”。當前,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已經從過去的“有沒有”轉變為“好不好”,有沒有創意、新意,已經成為文化產品“火不火”、群眾“買不買”的衡量點。
在推進“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工程中,聊城著力突出創意引領。對聊城來講,最大的文化創意莫過于“兩河”明珠城市的打造和“兩河之約”文旅品牌的打造。
梳理聊城的歷史文脈,聊城在時空坐標中找到一種更大的自信,這種自信源于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源于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擁有山東“十大文化旅游品牌”(東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泉城濟南、齊國故都、魯風運河、水滸故里、黃河入海、親情沂蒙、鳶都龍城)中的魯風運河、黃河入海、水滸故里等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是山東省16地市中跨十大文化旅游品牌最多的城市。
這種文化自信,濃縮著對城市發展的一種重新審視。打造“兩河文化”高地的戰略,讓聊城人豁然開朗。圍繞挖掘黃河、大運河時代價值的發展定位,錨定“文旅興市”的發展目標,聊城在今年承辦了“沿著黃河遇見海”中國旅游新媒體推廣宣傳主題活動、大運河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第五屆中國(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等一個個體現國家戰略、具有國際視野的文旅推廣活動;注冊了“我家門前有條河”品牌,以二十四節氣為主線,挖掘黃河流域、運河沿線風俗習慣、傳統文化,每一個節氣開展一次風俗展演活動。
在推進“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工程中,聊城市創造性的一個舉措就是打造聊城“新三寶”,為實現全民健康貢獻“聊城力量”。
以“文”塑神,以“創”塑形。近年來,聊城傳統手工藝產品也持續在守正中創新。臨清市挖掘本地特色文化,開發了文創產品“冬奧供磚”、面塑冰墩墩、漕運閣系列文創瓷器;東昌銅鑄和魏老六熏雞推出了銅鑄生肖健身球和魏老六什錦盒兩款伴手禮……傳統與現代交織,藝術與生活交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交相輝映,令人耳目一新。
“詩”和“遠方”的融合,“行、住、食、游、購、娛”的交匯,既是文旅理念,也是生活需求。今年,聊城推出了“兩河之約·幸運有你”聊城首屆星空露營節、聊城消夏美食節等一系列文旅活動和集兩河、紅色、鄉村、研學、美食、非遺、自駕、時尚、康養、休閑于一體的聊城“十大主題線路”產品。
詩情畫意的百竹園是聊城創新推動的“南竹北移”生動實踐。百竹園以竹林、竹叢、竹徑或獨立成景,或與建筑、庭院、花木調和搭配,營造出濃厚的詩情畫意。
淳樸豪放的黃河文明與崇文重商的運河文明交相輝映,既為聊城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脈,也為聊城人鐫刻下拼搏、奮進、樸實、勤勞的黃河精神和包容、開放、誠信、友善的運河商業文明。
進入新發展階段,聊城人更加珍惜歷史賦予的厚重底蘊,在新活力的滋養下,“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僅為天下賓客提供一批批質量過硬、創意新穎的聊城手造之禮,更要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成為一座文明、和諧的有禮之城,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喜迎天下客,講好黃河岸邊、運河岸邊的“聊城故事”,充分展示黃河文化、運河文化、聊城文化,建設更加富強、創新、開放、美麗、幸福、奮進的新聊城。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