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2-09-30 12:13:09
原標題: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觸摸濟南創新脈搏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觸摸濟南創新脈搏
來源:濟南日報
9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數字濟南建設推進大會,吹響了加快數字濟南建設的沖鋒號。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濟南明確了城市發展新定位——數字先鋒城市。
近年來,濟南抓住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抓住產業這個“根本支撐”,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正通過一個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不斷刷新外界對濟南這座城市的認知。
高起點謀劃布局
9月22日17時30分,濟南高新區黨群部網信辦一行人下班后離開辦公室,30分鐘后,他們出現在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雙方人員會合簽到后,集體吃盒飯。隨后,一場關于網絡安全產業的培訓會就開始了。
9月上旬,濟南高新區獲批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成為全國首批入圍的5個試驗區之一。“拿到國家級試驗區金字招牌只能興奮一瞬間,因為新的賽道同時開啟了,時間不等人。”這是高新區網安產業專班工作人員的一席話。
7月23日,《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公布,正式提出建設首個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構想。國家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全國首批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先后獲批,成為濟南實現新發展階段“走在前”的歷史契機。
據統計,截至6月末,濟南已有21家金融機構創新設立“人才貸”金融產品,貸款余額3.57億元,同比增長100.85%。依托濟南市財政投資基金控股集團對政府引導基金實施專業化運營管理,通過“基金+直投”雙輪驅動模式,累計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75家,投資金額85.8億元。數據顯示,濟南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金額、服務企業家數和備案金額三大指標均列全省首位。
濟南正積極通過高起點、系統性謀劃布局,尋找產業突破口,全力推動試驗區領跑全國。
大力度提升創新能力
7月29日,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產業園——泰山生態環境研究所項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批后公示,這是繼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樓之后,經十東路齊魯科創大走廊又一科技地標。披露信息顯示,這里將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大氣生態環境模擬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圍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濟南正全力打造科技創新“強載體”,規劃建設“齊魯科學城”,構建“產研院創新圈、超算中心創新圈、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創新圈、山東大學創新圈”四圈聯動格局。泰山生態環境研究所是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產業園的科研院所之一,通過打造大科學裝置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加速集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將凸顯濟南在國家創新布局中的戰略位勢。
濟南高新區是泉城創新高地,近年來,高新區創新能力的躍升是現象級的。全市15家“中科系”科研院所中有10家落戶高新區;量子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建設正加快推進;山東省首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落戶后,累計投資孵化衍生高科技企業近300家,其中12家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企業實現IPO上市,帶動社會投資超過500億元。近三年,高新區培育3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占全省比重近1/10,現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70余家。近十年間,轄區國家級研發機構數量翻了一番、省級研發機構數量翻了2.6倍。
多領域推動產業集聚
2021年下半年開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在濟南建廠的消息持續引發關注。比亞迪陸續在濟南投建包括芯片、電池、汽車在內的工廠和產業園區。今年初項目開工以來,工程建設進展迅猛。9月20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提前兩個月公開宣布:11月30日,起步區比亞迪項目將下線第一輛新能源整車。比亞迪電池項目選址濟南高新區,總投資100億元,年產能達30GWh,這意味著濟南將成為比亞迪刀片電池的主要生產基地。
比亞迪擁有強大的產業鏈優勢,被稱作自給自足的“全能型選手”,其落地濟南會產生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這是濟南“聚焦式”產業發展戰略的一次成功試水。布局空天信息產業,濟南走的則完全是“無中生有”式發展路徑。
空天信息產業是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藍海產業,3年前,濟南在該領域幾乎毫無產業基礎。“搶占空天信息產業,未來濟南可能有機會;不搶,濟南肯定沒機會。”自2019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 中國科學院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合作協議》簽署后,濟南借此機會,與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緊密合作,共同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空天信
息產業鏈。短短3年間,濟南空天信息產業化成果加速產出,捷報頻傳。齊魯衛星、世界首顆微納量子衛星“濟南一號”“泉城一號”低軌衛星成功發射;中科院空天院濟南園區一期、空天信息產業基地、低空監視服務網等項目建設快速推進;200余家空天信息上下游產業鏈從業企業已在濟南集聚。
投資空天產業,濟南不是“賭”,而是“拼”。賭靠的是手氣,而拼靠的是能力。
創新國資投入模式
泉脈種業創始人付道林是海外引進人才,9月23日,記者到泉脈種業采訪時,他正帶領團隊為項目落戶濟南后的第二次小麥播種而忙碌著。
2017年,付道林教授科研團隊成功克隆出國寶級小麥基因“小麥太谷核不育基因”,為發展小麥等作物的雜交制種創造條件。泉脈農業擁有這個基因的自主知識產權,并在18個主要小麥生產國家取得專利保護。2020年,付道林在濟南高新區招引下歸國發展。
小麥作為全世界種植最廣、適應性最強的糧食作物,因其基因組的復雜性,在雜種優勢利用上給世界出了一個難題。付道林擁有小麥基因專利技術,但離成功育種、產生經濟效益還有距離,很難得到社會風投創投機構的支持。
社會資本不投,國資投。2021年起,濟南市及高新區通過國有投資平臺入股泉脈種業,每年提供5000萬元資金支持。落戶濟南第一年,付道林團隊建立起國內規模最大的小麥種質資源庫。“疫情影響下,財政資金緊張,國有投資平臺資金及時到位,強力支持我們科研項目展開,是我們的‘及時雨’。”付道林說。
不止泉脈種業,今年8月將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出口海外的舜豐生物、重量級安全芯片即將流片的華翼微電子,其卡脖子關鍵技術的突破,背后都離不開國有投資平臺的支持。
在前端,借助國家部委和省直部門、專家智庫、專業咨詢機構、市場化基金等外腦力量,科學論證項目,精準研判風險,集體決策國資投資方式。在中端,濟南構建“基金+項目”“基金+產業”“基金+基地”的資本籌建方式,打造規模千億級的國有“基金叢林”。在后端,國有投資平臺作為基石投資者,投資入股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撬動引入戰略投資者跟進參與長期投資,再通過資本市場定向增發、企業回購等形式有序退出并循環再投資,從而形成“國資引領-項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的閉環。
濟南通過高起點謀劃、國資投入引領發展的模式,已先后培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量子通信、空天信息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是城市發展最大的動能、最大的潛力,濟南在上一輪城市競爭中嶄露頭角靠的是創新,要想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站穩腳跟、在踐行重大國家戰略中展現濟南擔當,也唯有靠創新。
(本報記者韓霄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